2021年债券违约情况「政信类产品违约2021」
主要观点
2021年违约处置回顾
一、处置进展:违约处置有序推进,处置途径以破产重整、协商债务重组方式居多
2021年,随着大型企业债务处置与化解力度加大,债券市场违约后续处置进程加快,根据中诚信国际统计,全年共有27家违约主体有实质性处置进展,涉及债券104支。从违约处置方式来看,采取合并重整、预重整等司法途径以及协商债务重组处置的案例增多。
●推进大型企业债务处置与化解,破产重整程序的运用明显增多。随着大型企业违约风险的有序暴露和处置,破产重整程序运用增多。除以往常见的单独重整方式之外,海航集团、紫光集团、永泰集团联合旗下子公司运用合并重整方式解决集团化债务问题,提高债务处置效率;预重整制度作为庭外协商与庭内重整的结合,也在违约处置当中继续实践。
●金融债委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部分协商重组方案落地后有序执行。金融债委会机制继续展开应用实践,在推进企业债务重组、有序化解债务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华夏幸福债委会推动下,债务重组计划于12月份表决通过。从债券偿付进展来看,永煤集团、山东山水、巴安水务依据协商重组方案按计划兑付债券。
●以市场化退出为导向的违约债券交易机制发挥作用,但交易活跃度有待提升。目前银行间市场违约债券可通过匿名拍卖、北金所到期债券转让方式进行交易,交易所市场则可通过特定债券转让结算开展交易。2021年,违约债券交易活跃度持续上升,全年交易面额合计198.18亿元,同比上升70%。但相比于存量违约债券而言交易规模较小,流动性有待提升。
二、处置效率:违约债券处置规模及速度明显提升,资金回收效率依然缓慢
2021年,随着债券市场违约后续处置进程的加快,年内新增完成处置规模超过800亿元,同比增加55%,处置周期也同比大幅缩短,处置效率明显提升。从违约债券资金回收情况来看,违约债券资金回收进度依然缓慢,回收周期仍存在较高不确定性,但已完成兑付债券的回收率普遍维持较高水平。
●违约债券完成处置规模明显增加,违约处置进展进一步加快。2019年以来,随着违约处置机制持续完善以及大型企业化债力度的加大,违约处置效率明显回升,新增完成处置规模增加。2021年尽管违约规模大幅攀升,但随着法制化、市场化违约处置的诸多实践,新增完成处置规模827.52亿元,在新增违约规模中的占比增加至45%。
●处置周期显著缩短,破产重整及债务重组处置效率提升、国企处置效率更优。2021年违约债券的处置周期同比大幅缩短,处置速度明显提升。从不同处置方式来看,破产重整、债务重组平均处置周期相对较长,但处置效率有所加快;对比不同企业性质的违约主体,国有企业处置效率优于非国有企业;从不同发行方式来看,私募债、公募债处置周期逐步趋同。
●回收效率依然缓慢,回收率水平普遍较高。截至2021年末债券市场完成兑付规模在违约规模中占比仅有8%。并且2021年完成兑付债券的回收周期达到历史最高值,整体回收进度缓慢。但除个别违约主体相关债券回收率相对较低外,我国违约债券普遍实现全额回收,回收率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2年展望及建议
●违约处置实践“示范效应”或推动更多危机企业通过司法或协商程序解决债务问题。2021年海航集团、华夏幸福等大型企业债务处置方案的有序落地,有助于对后续危机企业债务化解形成“示范效应”。尤其在合并重整、预重整制度以及债委会制度推动下,未来或有更多危机企业通过司法重整、协商重组方式妥善处置债务,推动存量违约债券有序市场出清。
●随着违约救济法制化保障的落实,违约债券处置将更加规范化,处置效率有望提升。近年来,随着《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等文件的发布、落实,监管机构在违约债券处置法制化方面已有诸多作为。一方面对恶意逃废债、担而不保等违规追责力度加大;另一方面,强化持有人会议效力,提高信息披露要求。违约处置法制化、规范化,有助于促进违约处置效率进一步提升。
●处置方案或更多采取多样化组合方式,但债券清偿不确定性仍较高。现金清偿、债转股、展期或留债等多样化清偿方案给予发行人更多灵活性空间,更易达成协商。但不同处置方案下资金回收不确定性较高,如在破产重整方案中,普通债券持有人清偿率相对不高;协商重组方案下持有人或因重组让步面临损失。不同清偿方式下资金回收也存在不确定性,展期或留债等方式下资金回收期限将拉长;债转股方式下则还需关注发行人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及股权退出等问题。
●违约债券交易市场尚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吸引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入市是关键。我国违约债券交易业务发展尚处于早期,交投活跃度仍然不高,参与机构范围和数量较少,交易积极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从需求端入手,吸引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入市是关键,可从建立违约债券估值体系、培育高风险投资主体、发展衍生品市场等方面为违约债券交易的开展提供支持。
本文源自中诚信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