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司的融资渠道「华为 融资」
本报记者 贾丽
不上市的华为,开启了在国内债券市场上的融资加速度。
4月15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2022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迎来缴款和起息日,此笔融资券自4月13日-4月14日开始发行,发行金额为30亿元、期限180天,将于4月18日上市流通,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华为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募集说明书签署之日(4月8日),发行人存续境内中期票据11笔,共计340亿元人民币;存续境内超短期融资券1笔,30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上清所资料结合募集说明书初步统计,算上此次,自2019年10月份至今,在约两年半的时间里,华为通过发行境内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合计融资430亿元,其中有一笔金额为3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已在去年9月17日到期兑付。
140亿元中期票据及融资券将在2025年集中到期
上清所披露信息可见,华为推出首只境内债是在2019年。那一年,华为两次发行额度为30亿元的中期票据,融资额度合计60亿元;2020年与2021年,华为通过发行中期票据和融资券分别融资90亿元、110亿元。今年截至目前,华为已推出三期中期票据和两期超短期融资券,累计融资140亿元。
(来自上清所)
从华为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其发行的中期票据和融资券频次明显提升,且融资额度大幅增加。加之此次推出的3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今年内华为在债权市场的累计融资额已高达170亿元,接近过去两年的融资总和。在不到2年半的时间里,华为在国内债券市场累计融资430亿元,其中有一笔金额为3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已在2021年9月17日到期兑付。
上清所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和11月份,华为将有两笔额度共计60亿元的中期票据到期。而华为大部分已发行的中期票据及超短期融资券的集中到期日在2025年,约140亿元中期票据及融资券将迎集中到期兑付。
目前来看,华为账面资金相对宽裕。根据华为在上清所披露的2021年三季报,截至2021年9月30日,华为持有货币资金1954.98亿元。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华为资产负债率为57.8%。
“综合华为目前的资金持有量等指标来看,预计债务到期时若华为不进行超大规模或者频繁投资,偿债压力应该不会很大。不过,发债到期风险仍需关注和防范。”钧山资本市场总经理王浩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和融资券的优点是成本低,不会有股权稀释风险,缺点是到期还款,有还债压力。且如果遇到利率上升,新债利率高于旧债,会对企业造成财务成本压力。企业应保持稳健经营,不要过度提高杠杆。现阶段华为的负债率还在合理水平。
在透镜研究创始人况玉清看来,目前,华为还有持续融资空间,债务滚动尚无障碍。
资金需求空前加大融资渠道仍待拓宽
表面上不缺钱的华为,为何频频发债?
对于资金用途,华为在此次募集说明书中表示,为支撑各项业务发展和关键战略落地,此次募集的30亿元将用于补充公司及子公司营运资金。但华为表示,全球贸易摩擦升级等不确定性,短期内可能带来利润下滑等风险。
正处于“求生存”阶段的华为,需要“多存粮”。而当下,正是华为用钱的时候。目前华为在全球承建5G网络,未来需要持续推动相关产业商用。同时,去年华为仅在研发上就投入了高达1427亿元,约占收入的22.4%,未来还计划实现研发的持续高投入,这都将是不菲的开销。
与此同时,对鸿蒙、欧拉系统生态的铺设,在云、新能源、汽车、芯片等市场的开拓,对十五大军团的运营,在国内外兴建研发机构、产业基地……无不考验着华为的“钱包”。
盘和林认为:“在多元领域扩张的华为,未来几年将在资金上有较大需求,但其目前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内生现金流。虽然华为有大量B端业务,但这些业务变现存在周期,没有上市的大背景下,在债券市场融资是华为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
华为也正试图通过调整合理融资布局,持续优化资本架构。任正非曾在2019年对国内发债回应称,西方银行融资管道慢慢不是很通畅,所以开始改换到国内银行融资。华为也公开表示,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债券融资已成为中国境内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公司通过境内发债打开境内债券市场,优化整体融资布局。
近年来,华为的融资通道已逐年从海外市场转向国内债券市场。上清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华为发行人及子公司存续境外美元债券3笔,共计35亿美元(约223亿元人民币)。华为的境内债券市场融资总金额已约为境外美元债总额的一倍。
“发债是未上市公司常规的融资方式之一,华为作为国内的优质企业,相对境外,可在境内享有较低的债券利率,从而降低融资成本。”颐和银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杨勇表示。
盘和林认为,华为现有的人才机制和较为分散的股权模式不太适合上市。除发债之外,为了应对未来巨大开支,华为还可适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