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余伟文「香港金融业协会」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香港金管局10月20日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2021环境、社会及管治与绿色金融机遇论坛午餐主题演讲上表示,已将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并入外汇基金的公开市场及私募市场的投资管理过程,原则是当ESG投资与其他投资项目的长线收益相若时,会优先考虑ESG投资,并逐步加大外汇基金ESG投资所占的份额。除此之外,也致力于借助政府力量,开拓绿色金融市场。金管局正协助政府推行总值2,000亿港元的绿色债券计划,逐步建立多种类的绿债收益率曲线,为企业发债提供切实的基准。
以下为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演讲文字实录:
2021环境、社会及管治与绿色金融机遇论坛午餐主题演讲
余伟文,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
梁嘉彰主席 (香港上市公司商会主席)、各位嘉宾:
大家好!非常感谢香港上市公司商会邀请,出席今天的论坛,与大家分享金管局在推动香港绿色金融、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
香港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9月,10月份又录得单日雨量最高纪录,不断提醒我们极端天气不止是学术研究的课题。两个星期前,特区政府公布了新的气候行动蓝图,承诺在2050年前香港实现碳中和,定下明确、具体的减碳策略和行动。商会今天举行这个论坛,timing一流!
气候变化是影响人类长远福祉的主要风险之一,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成爲全球共识。我们身处的亚洲地区有庞大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将对这些国家、地区的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
自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以来,世界各国在减少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各地政府也不断出台新的对应措施和政策,有针对整体经济,也有涉及个别行业。因此,企业固然要管理好气候变化对实体资产的风险,即所谓physical risk,还要作好准备,配合各种减排政策,处理好过渡风险(transition risk)。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金融业也正面对同一挑战,金融机构出于管理气候风险的需要,会调整提供融资的标准、考虑因素和条件,对企业可能会有直接的影响。在座嘉宾所代表的上市公司,当中不少业务遍及亚洲以至全球,相信对这个趋势有相当的掌握。
凡事总有两面,换一个角度看,管理气候风险可以转化为创造绿色金融机遇。按照市场估计,未来三十年,估计单是亚洲地区就需要 66 万亿美元的气候投资,以实现将全球暖化限制在 1.5°C 的目标1。可以预期,未来全球资金将持续流向低碳、可持续发展、能抵御气候变化的投资计划、产品和企业。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区的绿色金融枢纽,香港以金融业为切入点,一方面可以保持香港在国际金融业的竞争力和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推动香港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金管局在这方面的工作循三条主线推进:一是银行业管控气候风险,二是创造有利的市场配套,三是推动市场认知和参与。
气候风险管理
银行业是香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妥善管理气候风险,有助金融稳定,也有助于保障经济运转畅顺。
作爲监管机构,金管局致力建立银行体系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并提升银行业在气候风险披露的透明度。我们分三个阶段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第一阶段,金管局在2020年5月推出了一个评估银行「绿色」基准的共同框架,银行业已完成第一轮自我评估。
第二阶段,我们先在去年6月发表白皮书,阐述金管局制订监管期望的初步构思,然后发出通告,与业界分享管理气候风险的可行做法。今年7月,我们就监管要求展开业界咨询,目的是订立一套提升香港银行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
第三阶段就是落实、审视和评估银行在这方面的进度,这将会是持久性的工作。
同时,金管局在今年较早前推行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的试验计划,主要目的是(一)评估银行业整体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二)促进银行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架构,在制定业务计划过程中顾及气候风险因素,并且制定减低气候风险的策略;(三)促进银行建立评估气候风险的能力。
除了做好内部管治和策略,对外的信息披露和可持续汇报同样重要,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的风险与机遇。另一方面,风险披露能够令金融市场掌握更多信息,了解企业和资产将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评估企业和项目的价值,发掘投资机会,规避投资风险。因此,可靠、及时、透明的信息披露,是评估和降低气候相关风险的关键,有助于资本有效分配,也能够促进市场纪律。信息披露更是防范市场和公衆关注的「漂绿」的有效工具。
因此,包括金管局在内的监管机构积极推动气候相关披露。各位来自上市公司,相信非常熟悉香港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汇报框架的要求,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关于重大气候相关事宜的披露,以及ESG信息发布的及时性等。
与此相关的是,金管局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包括港交所亦致力推动金融业各领域在2025年或之前,按照二十国集团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小组(TCFD)的框架,作出气候变化汇报。
银行业方面,金管局在今年7月进行咨询,期望银行尽快就气候相关资料按照TCFD建议作出披露,并在2023年中之前作出首次披露。与此同时,港交所正编写全新的实用指南,帮助上市公司按TCFD的建议准备作出披露。
此外,中国和欧盟正在合作制订共通绿色分类目录(Common Ground Taxonomy),针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活动,订立比较一致的定义。我们期待目录能在今年稍后时间出台,很大程度处理目前国际上标准不一的痛点。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已明确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采纳这套共通绿色目录,并且研究在本地层面可以加以调适和应用的范畴。
我们亦支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辖下的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在TCFD框架的基础上拟订新标准。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令企业在作出信息披露方面有更清晰、权威和标准化的依据,以提高披露资料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加强气候相关披露已经是全球的大趋势,我们鼓励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将这类披露作爲经营策略和日常运作的重要元素,令风险管理更全面,信息更透明,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
完善绿色金融配套
促进业界「变绿」,企业自身的主动性固然重要,但也需要考虑提供合适的诱因,并且协助市场解决一些短板问题。我们观察到,市场现在面对的主要挑战包括数据、人才技能的限制,以及采纳绿色金融带来的相关成本。
在人才和数据方面,金管局与其他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倡议成立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近日成立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中心,负责统筹监管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业界持份者及学术机构在培训、研究和政策制订方面的工作,同时亦会建立一个知识库,将资源、数据及分析工具共享,加强气候相关资料的透明度,增强协同效应。
在技能培训方面,我们与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共同发起「绿色商业银行联盟」。金管局作为联盟亚洲区域创始成员及首个区域执行理事,与IFC和亚洲区内的持份者合作,共同发展、建立及提升绿色金融能力,推动气候相关投资,并通过举办绿色金融研究、市场分析、专业能力提升及培训等,支持区内绿色金融的发展。
在减低成本方面,金管局亦协助政府于今年5月推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资助合资格的债券发行人和借款人的发债及外部独立评审服务的支出。我们相信,计划可以促进在香港进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发行和贷款活动,吸引更多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香港绿色融资平台和专业服务。
加强市场认知和参与
最后我谈谈如何加强市场认知和参与。国际投资大气候已经转变,投资者对ESG日益重视,对可持续投资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据市场统计,2020年全球互惠基金和交易所买卖基金在可持续资产的投资达3600亿美元,是2019年的两倍多2。
金管局作为外汇基金的管理人,我们身体力行,实践负责任投资。我们已将ESG并入外汇基金的公开市场及私募市场的投资管理过程。我们的原则是,当ESG投资与其他投资项目的长线收益相若时,会优先考虑ESG投资。我们并逐步加大外汇基金ESG投资所占的份额。
我们也致力于借助政府力量,开拓绿色金融市场。金管局正协助政府推行总值2,000亿港元的绿色债券计划,逐步建立多种类的绿债收益率曲线,为企业发债提供切实的基准。
至今,金管局已经于2019年和今年2月协助政府两度发行合共35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我们计划扩大绿债发行的币种、项目的种类、发行的模式和渠道,包括筹备发行零售绿债,进一步丰富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生态,以及向潜在绿色债券发行人展示香港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广香港成爲发行绿色产品的首选平台。最近一个成功例子就是,深圳市政府上周成功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绿债,为吸引更多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发行人来港发债,发挥了很大的示范作用。
结语
各位,香港具有庞大的资本市场规模,是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在全球达致净零排放的目标方面,有条件作出积极的贡献。这个过程中,除了金融业自身的风险管理和投资考虑外,更大的意义在于发挥杠杆效应,通过融资活动,推动企业和经济向低碳转型。
我衷心希望,金融业能够与商界一起携手合作,为香港、为我们的下一代缔造一个绿色、健康、永续的社会。
谢谢。
本文编选自“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智通财经编辑:楚芸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