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的两大特性 托底 和 溢价的区别「怎么衡量可转债的股性和债性」
前言
我们都知道可转债是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债券,本质上是债券,但同时具备股票的性质,所以在平时我们也说可转债是一种具有债性和股性两种特性的投资品。接下来就详细聊聊可转债的债性和股性。
可转债债性
先说说债性,债性是指可转债作为债券,到期可以收回本息的特性。对可转债投资者来说,虽然大家博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上市公司采取各种措施让正股价格触发强赎条件(不低于转股价的130%),以博取额外收益,从而与上市公司实现双赢,但在股市持续走熊的情况下,投资者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重视其“债性”,希望知道其安全垫到底有多厚?这个安全垫的核心指标就是YTM。
当可转债税后收益率达到当期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时,债性就非常明显。债性的衡量标准是到期收益率,一般在数据软件上显示YTM,到期收益率越高,债性越强,YT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年化收益率”,它有税前和税后、单利和复利的区别。
以国泰转债为例,来看看国泰转债的到期收益率如何计算。
要把到期收益率这个问题说清楚,要从三个维度思考:
(1)期限问题。总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的区别。我们常听说,某某投资者投资某产品收益率达到30%,如果是投资期限是一年,大抵业绩算是不错;但倘若期限是十年八年,就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了。
(2)税的问题。就有税前收益率和税后收益率的区别。纳税是任何人一生中都逃不掉的问题,由于不同的投资品、不同类型的投资者纳税方式和税率都不尽相同,在计算收益率时要区别对待。
(3)单利、复利问题。有一句名言道,复利是世界第8大奇迹。比方说,如果你有机会投资100元钱给一个伟大的投资天才,每年赚一倍,持续运作15年,收益是多少?
如果是利滚利滚动操作,最后可得到3,276,800元,收益增值32767倍;
如果每年将利润取出,最后就只能得到1600元,收益只能增值15倍。复利和单利差距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由图可以看到,国泰转债的有效期是6年,每年的利息分(没有计算税)别是0.2元,0.4元,0.6元,1.5元,1.8元,2元,到期赎回价是108元,到期赎回价包含了第6年的利息,6年下来总的本息合计:0.2 0.4 0.6 0.8 1.5 1.8 108=113.3元。
由于持有债券的过程中,收到利息必须交税,一般我们按照个人所得税的20%计算,到期价值(税后 )=前N年的利息*0.8 到期赎回价。即,到期价值=113.3*0.8 108=111.6
因此,单利到期年化收益率(税后)=(到期价值/买入价格-1)/剩余年限。到期年化收益率为负,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宜买入。
可转债的股性
溢价率是衡量可转债股性的重要指标。
溢价率越低,可转债价格和对应股票价格的相关性越强;
溢价率越高,可转债价格和对应股票价格的相关性越低。
如果一只可转债的溢价率达到20%,它的股性就比较弱了。
投资者如何选?
债性是确定可转债的保底收益的来源,股性是可转债跟随股票上涨得到的波动收益来源,通常可转债的债性和股性是不兼容的,同一时刻,很难保持强债性和强股性。
那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怎么选择呢?
保守投资者——债性强的可转债,等待股性转强获得收益。
稳健投资者——既有一定债性(YTM值为0或者是较小负值)也有一定股性(溢价率10%-20%)的可转债。股票上涨时,可转债也能跟着股票一起上涨。
激进投资者——股性强的可转债,不过此时的可转债不具备债性,失去了“保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