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的区域债务压力「欠款和贷款都属于共同债务吗」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多家城投平台出现债务问题:陕西西安渭北投资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汝州市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都出现了债务违约或延期的问题。最近一次,则为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城投2017年定向融资工具延期。
城投债亦称“准市政债”,用于城市建设投资发行的债券或票据,发债主体多为地方投融资平台,一般由地方政府兜底。
城投债其实暗含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以政府信用背书,因而被戴上“刚性兑付”光环,从承销商到投资者,参与债券发行投资环节的人甚至都将其视为政府发债。于是投资者沉浸在一种预期幻觉中,某种城投债一上市,便争抢认购,也许下一秒就售罄。
但城投债的风险依然存在。首当其冲的是城投平台公司本身的业绩令人担忧。据报道,截至2019年12月11日,被归类为政府融资平台的公司主体共有 1428家,多达147家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不足亿元,65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上半年营收不到2000万元、43家公司上半年营收不足1000万元。
此外,城投债的偿付能力也与地方财政实力、债务压力均相关。在经济下行周期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转型增速放缓的地区,财政拮据状态雪上加霜,一旦城投平台违约,就可能牵涉到政府财政。如若发生违约,原先站在城投债背后的政府也可能要被推到前台,城投债将面临较大的危机。
对此,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信托行业研究员袁吉伟表示,城投短期债务压力较大,多是短期资金长期使用,可能会存在因流动性引发的风险事件,但终极损失概率很低。不过城投债券投资会逐步弱化,不同资质的城投债分化会更加明显。
笔者认为,城投债违约最大的危害是涉及透支政府的公信力。违约事件让地方政府陷入被动,还涉及到地方社会安定。要想根治城投债违约,关键是政府要克服举债建设的习惯性思维。用债务泡沫堆积而成的市政建设虽说好看,但根基不牢,一有风吹草动,发生城投平台违约,那便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蔡恩泽
编辑 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