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银行专项债「钱用在刀刃上什么意思」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抓手,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逐年加大,为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去年以来,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我省充分发挥专项债券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转理念,换方式,抓管理,在扩大有效投资、保障地方经济平稳运行、促进转型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抗疫情,提升公共医疗卫生和防疫应急能力
冬日的介休,阳光有些清冷风有些刺骨,但在北坛中路25号,一幢高耸的建筑拔地而起,悬挂在楼梯上的红色彩带和楼体上红彤彤的“介休市人民医院”的大字格外令人温暖。该项目是介休市委、市政府2020年主抓的“三个十”振兴工程之一,是介休市单体投资最大、建设规模最高的卫生健康项目。
“去年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我们1.5亿元,可谓雪中送炭,帮助我们医院6个月时间建成新院,提前4个月投入营运,全市人民拥有了一座床位充裕、设备一流的综合性医院,让介休市40多万人民有了更多医疗保障。”介休市人民医院院长樊金荣不停地夸赞这笔专项债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提及“专项债”,不少人感到有些陌生,但它却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自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以来,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举借债务。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项目,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山西省财政厅政府债务管理处处长张孝贤告诉记者。“六稳”“六保”与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迫切需求,决定了我们国家在合理有效扩大政府债务规模的同时,必须确保债务有明确的偿还来源。而专项债,相对来讲,更符合内在要求。
去年年初,汹汹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2020年的春天,“遏制疫情蔓延,守护百姓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2020年5月中旬,我省全年提前下达批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全部发行完毕,其中用于卫生健康领域的42.13亿元,达全年投入资金的四分之三,在债券资金发行后3日内下达市县基层,弥补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不足的短板。6月22日收到财政部转移支付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后,省财政厅充分考虑各市抗疫相关支出、疫情波及人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辖县区数量和户籍人口等因素,仅用了两天时间迅速提出全省分配方案。紧接着又利用端午假期,指导督促各市严格将资金分配落实到县级基层。6月30日将预算指标从省级直接下达到县级,仅用了8天时间。
据统计,为应对疫情的巨大冲击,去年我省从专项债券中安排72.2亿元投入公共卫生和防疫应急体系建设,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55.71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16.49亿元,占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债券资金总额的11%,并将九成以上资金投向市县基层,资金的及时有效投放,有效提升了全省整体公共医疗卫生和防疫应急能力。
促转型,支持“六新”“两新一重”项目建设
去年11月底,在忻州经济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园区里,吊机长臂舒展,将一台台设备稳稳提升到二楼,送往车间安装,这是北纬三十八度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设备进场的场景。新加坡籍总经理蒋健说,预计再有半年时间,项目就能正式投产。而在忻州经济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园,像这样的半导体企业已入驻5家,总投资超百亿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十四五”规划明确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众所周知,山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长期对煤炭过度依赖,“一煤独大”“一股独大”问题突出。大家都期盼着山西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为此,省财政厅细耕债券发行责任田,聚焦“六新”和“两新一重”重要领域,将278.7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六新”领域,占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的50.4%,包括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山西省数字政府、阳泉云谷科创园等新基建项目177.35亿元;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创园、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所、宁武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园等新技术项目10.6亿元;忻州、长治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闻喜精品钢产业园等新材料项目11.37亿元;山西农谷、大同黄花产业园、山西智慧旅游云平台、蓝远快递物流园等新业态项目72.29亿元等。同时,将233.7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占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的42.3%,其中天然气管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8.63亿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新型城镇化建设16.52亿元,太焦高铁、晋阳高速、大水网等重大工程建设188.55亿元,支持我省加大调结构保战略力度,推动我省经济走向高质量转型发展。
以忻州经济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园为例,该园区以半导体新材料为产业核心,聚合上下游关联企业建设半导体及新材料产业园,2020年5个子项目争取政府专项债券9.42亿元。如今,在忻州经济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园,“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等“六新”表现突出,园区内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专项债发行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创新的脚步也更加积极有力。各地积极创新的背后,是政府对专项债管理改革的深化。2020年,政府专项债重点支持促转型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的“六新”“两新一重”建设,充分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有为、注重实效。
强基础,助力设施建设改善保障民生
2020年12月12日,郑太高铁太焦段开通运营,郑太高铁全线贯通。这条铁路之于国家的意义,在于“八纵八横”高铁网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山西而言,极大方便了晋中、长治、晋城人民出行,山西与中原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圈将会更近。
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样离不开 43.75亿元专项债资金的支持。根据中央“资金跟着项目走”和省委“项目为王”的要求,我省将553亿元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553个项目,将抗疫特别国债近七成资金投向62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稳投资就是稳经济。从2015年我省开始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开始,至今虽只有六年时间,但债券发行规模翻了26倍之多,已经成为强基础、扩内需、稳增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支持民生改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有力资金保障。
2020年12月12日这一天,同郑太高铁太焦段项目工人一样高兴的还有省城营盘街道同苑小区的1388户居民。该小区前身为太原铜厂宿舍,小区内多为铜厂下岗职工。因为在小店区9.2亿专项债资金的支持下,小区不仅进行了节能改造、雨污分流、线缆入地、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改造,还配置了体育健身设施、小游园、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张文玲说:“以前一到夏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院子里去看海,一不小心还跳闸,如今再也不用过那种苦日子了。”
随着政府举债力度加大,如何用足用活用好专项债券政策和资金,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成为一道必答题。
对此,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武志远表示,全省财政系统不断求新理念、创新方式、出新管理,强化专项债券管理基础,健全政府债券管理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立足新发展理念,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省2020年争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706亿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148亿元,专项债券比2019年增长86.3%。二是创新发行方式,充分发挥资金效力。对承担省级重大战略建设项目的市县,拿出省本级20%的额度予以支持;首发支持我省城商行改革专项债,试发太焦高铁全省项目集合专项债券、六条国省干道分期还本含权债券;15年及以上中长期债券提高到发行总量的一半以上,促进政府债券进一步提质增效。三是改革管理机制,有效提升政策成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印发实施专项债券管理办法,实行了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多方联动的项目申报机制、协同高效的项目安排机制、效益优先的发行使用机制、稳妥有序的风险防控机制、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参与机制、清晰明确的资产绩效管理机制等“六大”机制,实现了专项债券由“源头管控”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跨越式变革。(记者任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