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运行两周年 境外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中国证券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
2019年7月3日,债券通迎来两周年。
债券通上线两年以来,业务蓬勃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已逐渐成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渠道。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有103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渠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较2017年年底的247家增长3.2倍。
“债券通是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重大举措,在不改变现有交易方式、结算模式情况下,用以满足境外投资机构对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需求。”在日前举办的“债券通周年论坛2019”上,港交所主席史美伦表示,债券通运行这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表明了这项创新管道的优势和生命力,同时债券通和其他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路径也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走上新台阶。
连通境内外债市重要渠道
作为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债券通自2017年7月3日正式开始运行以来,受到境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连通境内外市场的重要渠道。两年来,债券通的投资者数量、成交规模等均出现显著持续增长。
从参与的机构投资者数量看,债券通上线当年的2017年年底,共有247名境外主体通过债券通渠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到2018年6月,这一数字增加至356名;至2018年12月末,通过债券通渠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主体增长至503家。
进入2019年后,参与债券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继续稳步增长,投资者类型也进一步丰富。特别是随着备案开户流程的不断简化,境外机构入市速度大幅加快,贝莱德、领航等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旗下产品大规模进入市场。截至2019年6月底,共有1038个境外机构和产品成功注册成为债券通下的投资者,覆盖国家和地区达到29个,全球资产规模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有58家成功申请为债券通用户。
随着投资者数量的稳步增长,债券通渠道交易规模也在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18年12月,债券通交易量达到713亿元,日均交易量为36亿元,全球投资者持续净买入中国债券。债券通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6月,交易量达到1722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量超过90亿元人民币,其中6月12日单日成交122亿元人民币。从今年上半年看,月均交易量达1316亿元,同比增长87%;日均交易金额达到65.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日均交易增加84%。可以看出,无论是月均、日均还是单日交易量,均创出债券通开通以来的高点。
业内人士表示,债券通上线两年以来,开放渠道作用日渐凸显,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步伐不断加速,这既显示我国债市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也意味着我国债市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有利于提升我国债市全球影响力,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此前表示,债券通已成为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渠道,成交规模持续上升,参与者数量稳步提升;希望在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后,可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实质持有占比。
各项机制不断完善
债券通业务蓬勃发展的背后,是运行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
在一年前的债券通一周年论坛上,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宣布了一系列支持债券通发展的新措施,主要包括:推出交易分仓;全面实行即时货银对付交收方法(DVP);明确境外投资者相关的税收安排;增加10家报价商至34家;积极推进与其他国际主流电子平台的合作等。
从过去一年看,这些支持举措基本已经落地,有力地促进了债券通运行机制的完善、效率的提高、吸引力的增强。
就在债券通迎来两周年之际,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债券通公司与贸易网(Tradeweb)、彭博社(Bloomberg)等第三方平台,再度宣布升级多项债券通功能,并将债券通报价机构扩容至47家。
据悉,为进一步满足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提升市场流动性,债券通新增13家报价机构,这使得债券通报价机构从之前的34家扩容至47家。就在宣布扩容的7月3日,厦门银行、申万宏源证券(000562)、天风证券(601162)等多家新增报价机构已与债券通境外对手方达成交易,债券类型主要是国债及政策性银行债。
债券通的各项运行机制也在不断升级完善。《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为完善债券通交易服务,满足境外投资者多样化的交易需求,交易中心与第三方平台进一步完善相关功能,推出指示性报价功能。指示性报价是债券通报价机构在交易中心系统报出的,通过第三方平台向境外投资者展示的双边意向性做市价格。报价机构可通过指示性报价主动展示其具有做市意愿的债券价格,境外投资者可在贸易网(Tradeweb)等第三方平台查看经最优排序的报价并直接发起RFQ(匿名询价),提升交易效率并保障最优价格执行。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巡视员高飞日前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19”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推进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改造债券回购交易机制,持续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并宣布了一系列支持债券通发展的新举措。具体包括:扩大报价机构范围;优化相关交易机制;推动债券通、结算代理模式、QFII/RQFII渠道整合;开展到期违约债券转让业务;丰富外汇对冲有关渠道;推动解决终止净额的确定性和合法性问题。
债市开放步伐持续推进
债券通是我国债券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1日,中国债券市场正式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这被认为是中国债券市场开放迎来的新的里程碑。有市场人士表示,在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不断加速的进程中,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是我国债券市场扩大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充分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信心。随着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的进入和国际资金的流入,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此前,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债券通、CIBM(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渠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而随着中国债券纳入国际主流指数,追踪该指数的被动投资资金,将会同时流入中国债券市场。市场人士预计,中国债券纳入该指数后,预计将为我国债券市场引入1000多亿美元的指数追踪资金。
从实际运行看,近期,国际投资者持续净买入中国债券。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6月,共有10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范围扩展至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6月,进入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投资者交易量达3861亿元,日均交易量超过203亿元。全球投资者持续净买入中国债券,6月净买入达897亿元。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的托管规模超过91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已经有1141家境外投资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总量达到1.89万亿元。
此前有券商相关研究表示,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国债市场的开放度目前已脱离低水平区间,较年初的6.83%显著提升,主因债券通启动后,境外机构进入国内债券市场的节奏加快,持仓规模快速上升。但该研究同时指出,相比美国境外机构持债比例36.42%、韩国19.35%、日本11.45%的开放度,我国债市开放度依然偏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另有机构研究认为,2019年将是中国债市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然而,中国债市的对外开放不会一蹴而就,还有不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本的配套制度需要完善和明确。
本文源自中国金融新闻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