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项目的分析重点有哪些「资产负债表分析应包括哪些内容」
2.负债类 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1)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将于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及上下级往来等。
“短期借款”科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1年(含1年)期以下的借款;
“应付票据”科目,反映企业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购买商品、产品时开出并承兑的尚未到期付款的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科目,反映企业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应付账款的入账时间应为商品货物的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
“预收账款”科目,反映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先收取的款项;
“应付工资”科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
“应交税金”科目,反映企业期末未交、多交或未扣的各种税金。C3报表上叫未交税金。
(2)“长期负债”科目: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和应付债券等。长期负债的应计利息支出,筹建期间的计入开办费;生产期间的计入财务费用;清算期间的计入清算损益。
“长期借款”科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1年期以上的借款本金和利息;
“应付债券”科目,反映企业发行的尚未归还的各种债券的本金和利息。
“长期应付款”科目,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务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应付引进设备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若不需安装,则借记“固定资产”帐户),按应付融资租赁费(包括构成固定资产价值的设备款、租赁手续费、利息等),贷记“长期应付款”帐户;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其实际发生的支出,借记“固定资产”帐户,贷记“在建工程”;支付融资租赁费时,则借记“长期应付款”帐户,贷记“银行存款”帐户。
3.所有者权益类: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它受总资产和总负债变动的影响而发生增减变动。所有者权益包含所有者以其出资额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
“实收资本”科目,指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企业的各种财产,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是企业实际收到的资本总额,。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是企业据以向投资者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中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实收资本应当与注册资本一致。企业实收资本比原注册资本数额增减超过20%时,应持资金使用证明或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如擅自改变注册资本或抽逃资金等,要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实收资本的出资方式:既可以采用以货币资金的方式出资,也可以采用以固定资产、材料物资等实物资产的方式出资,还可以采用无形资产的方式出资,如以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出资等。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对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权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低估作价。对于投资者以无形资产方式出资的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时,企业必须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超过20%时,企业必须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但以无形资产方式出资的总额占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30%。
“资本公积”科目,反映企业资本公积的期末余额。由于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通常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此,资本公积信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的会计使用决策十分重要。
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可计入资本公积的贷项有四个内容:资本(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资本折算差额。
资本溢价是公司发行权益债券价格超出所有者权益的部分,股本溢价是公司发行股票的价格超出票面价格的部分,其他资本公积包括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净利润以外的变动。资产评估增值是按法定要求对企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时,重估价高于资产的账面净值的部分(参见资产评估)。资本折算差额是外币资本因汇率变动产生的差额。
为了避免虚增净资产,误导决策,就有必要明确资本公积形成的主要来源。而资本公积形成的来源按其用途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转增资本,即增加实收资本(或股本))的资本公积,它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在股份有限公司称之为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是指企业因接受现金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按转入金额入账;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是指企业因接受外币投资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金额,其中包括债权人豁免的债务。
一类是不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它包括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等。其中,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是指企业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资本公积,从而导致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或投资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为什么有的企业要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虽然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并不能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增加,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一方面可以改变企业投入资本结构,体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它会增加投资者持有的股份,从而增加公司的股票的流通量,进而激活股价,提高股票的交易量和资本的流动性。此外,对于债权人来说,实收资本是所有者权益最本质的体现,是其考虑投资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投资者的权益,也会影响到债权人的信贷决策。
“盈余公积”科目,反映企业盈余公积的期末余额,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法定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方面的支出。旧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公司制企业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2006年新公司法仅规定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取消了所有关于“法定公益金”的规定。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规定比例10%从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按照《企业所得税》规定,以前年度亏损(5年内)可用税前利润弥补,从第六年起只能用第六年税后利润弥补。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在计算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科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它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从数量上来看,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的利润后的余额。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明特定用途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从一家已经进行利润分配的企业的年报的勾稽关系来看,未分配利润的年末数-年初数的差额加上盈余公积年末数-年初数的差额,刚好等于利润表中反映的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