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银行负利率时代「全球负利率」
作 者丨吴斌
编 辑丨包芳鸣
图 源丨图虫
在高通胀持续逼宫下,向来鸽派的欧洲央行最终还是重蹈覆辙,步了美联储后程,即将告别长达十年的“负利率时代”。去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顾警告,反复声称通胀是“暂时的”,但最终却被现实“打脸”,最终不得不在去年年底宣布弃用暂时性一词,今年不得不多次加息50个基点。
而在欧洲大陆,相似的一幕再度重演。今年年初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还在反复强调“今年极不可能加息”。而到了5月23日,拉加德在欧洲央行官网发表了题为《欧元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文章,明确表示欧洲央行将在今年7月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同时基本宣告“负利率时代”将在9月结束。
拉加德这一路线图已经获得了不少官员的支持。当地时间5月25日,欧洲央行副行长德金多斯表示,该时间表“非常明智”,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连恩则将其描述为“明确”和“强有力的政策”。
与此呼应的是,在本周举办的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论坛)上,欧洲央行管委、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也表示,欧洲央行必须优先抗击高通胀,7月和9月连续加息基本上已成定局。
从年初的“今年极不可能加息”到如今计划多次加息,欧洲央行何以一步步“沦陷”?
“失算”的通胀率
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拉加德年初强调的“今年极不可能加息”无疑是荒唐至极。但问题在于,欧洲的低通胀的确是个持续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以至于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通胀。
根据欧洲央行去年12月公布的季度预测,2022年通胀率平均水平为3.2%,高于去年9月预期的1.7%。不过欧洲央行预测2023年和2024年通胀率将降至1.8%,低于央行2%的目标。
既然2023年通胀率就会降至目标以下,那何必着急加息呢?在欧洲央行整体对通胀的乐观预测下,拉加德年初的言论其实并不难理解。
但到了今年2月3日,拉加德态度悄然发生了一丝转变,承认通胀问题比此前预期的更加严重,并罕见没有表态“今年极不可能加息”。彼时拉加德表示,欧元区1月通胀率已升至破纪录的5.1%,比预期升势更猛,而且可能会比预期持续时间更长,形势的确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在那时,市场预测今年欧洲央行至少会加息一次。
2月底乌克兰局势不确定性一度让欧洲央行重新“转鸽”,但3月公布的2月CPI数据再度让欧洲央行坚定了“转鹰”之路,欧元区2月通胀率从1月的5.1%飙升至5.8%。拉加德明确表示,相比经济增长放缓,她更关注的是高通胀。
在3月的议息会议上,欧洲央行再度上调了通胀预期,预计欧元区今年的平均通胀率为5.1%,远高于去年12月预测的3.2%;2023年平均通胀率为2.1%,高于此前预测的1.8%;2024年通胀率降至1.9%,也高于此前预测的1.8%。
在那之后,欧元区通胀数据仍持续走高,5月18日公布的4月CPI再度飙升至7.4%的历史新高,欧洲央行的心态彻底“崩了”,要知道,去年1月欧元区CPI还不到1%。
因此,5月23日拉加德终于彻底向高通胀投降,她在文章中写道:“我预计资产购买计划(APP)下的净购买将在第三季度很早期就结束,这将使我们能够在7月份的会议上加息,符合我们的前瞻指引。基于目前的前景,我们很可能在第三季度末退出负利率。”
错过最佳时机:通胀形势已空前严峻
和美联储一样,欧洲央行对形势的误判已经让通胀从一个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通胀问题几近“病入膏肓”。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吕昊旻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通胀持续走高是推动欧洲央行转鹰的根本因素。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叠加疫情影响,能源食品价格上涨已经传导至其他商品,欧洲物价上涨正在深化普涨特征,通胀形势空前严峻。
首先是能源、粮食持续上涨。受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欧元区4月能源价格同比涨幅高达37.5%,粮食价格上涨9.20%。
其次,受供需双重冲击,工业品通胀创下历史新高。在需求端,新冠疫情时期的财政刺激政策推高公众的商品需求;在供给端,运输、物流瓶颈约束引发供应链中断,工业生产和供应受到限制。在供需双重冲击背景下,工业品价格水平走高。
最后,服务业通胀也在攀升。当前经济从疫情时期的封锁转向重新开放,服务业消费需求大幅增长,特别是旅游和酒店行业,导致服务行业劳动力紧缺,促使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小幅上涨。
对于持续飙升的通胀,维勒鲁瓦表示,“通货膨胀很高,几乎是欧洲央行2%目标的四倍,而且越来越广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使货币政策正常化。”
目前欧洲央行存款利率为-0.5%,7月份加息25个基点已经是“板上钉钉”。需要注意的是,欧洲央行上一次加息还要追溯到2011年,彼时的两次加息正值欧元区债务危机前夕。今年9月欧洲央行大概率将再次加息至少25个基点,届时长达10年的“负利率时代”也将宣告终结。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oe Perry对记者表示,欧洲央行加息基调已经确立,拉加德通常立场偏温和,但如今却明确表达了7月会加息,三季度末可能退出负利率,疲软的欧元也迎来久违的上涨。
未来激进加息会发生吗?
面对几近失控的通胀,市场已经预期欧洲央行年底前将加息超100个基点。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加息,而是到底要不要激进加息?未来要不要一次大举加息50个基点?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有欧洲央行官员提出了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据悉拉加德三季度两次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时间表让部分同僚感到不悦,因为他们希望保留更快行动的选项。
Perry分析称,目前已经有少部分央行官员越来越鹰派。例如,欧洲央行管委Klaas Knot认为应当在7月加息25个基点,但他同时也强调,如果数据显示通胀正在上升,不能排除未来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
但总体来看,欧洲央行不太可能激进加息,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仍是小概率事件。维勒鲁瓦在达沃斯论坛上驳斥了有关加息50个基点的观点:“在目前的情况下,加息50个基点还不是共识的一部分,加息将是循序渐进的。”
吕昊旻对记者分析称,由于经济疲软迹象显现,欧洲央行或难“激进”加息。当前,能源价格高企削弱消费并损害了企业投资,进一步拖累欧元区经济复苏。从长期看,欧元区货币政策调整将采取渐进、灵活的方式。由于中性利率水平不可观测,经济不确定性较大,欧洲央行将采取渐进式的审慎策略,灵活地选择调控路径。
尽管今年欧洲央行大概率将多次加息,但明年是否继续收紧政策仍不明朗。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Mateusz Urban对记者表示,欧洲央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担心通胀,鹰派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预计今年欧洲央行将多次加息。但我们预计明年通胀将大幅回落,欧洲经济也会放缓,欧洲央行可能会在2023年上半年暂停收紧政策。
但不管怎样,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心意已决,大概率将在今年9月告别“负利率时代”,而这也会对欧洲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吕昊旻对记者表示,告别负利率时代有助于支撑欧元走强,并激活利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伴随欧洲央行紧缩市场流动性,负利率债券规模将持续下降,进而阻止固定收益债券资金持续外流,并吸引投资组合流入欧元区。与此同时,在退出负利率政策之际,欧洲央行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会逐渐畅通,有利于强化逆周期调控能力,助推欧元区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欧洲高负债国家的债务风险也会加剧。在吕昊旻看来,伴随欧洲央行向鹰派转变,以希腊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高负债国家借款成本飙升,导致政府主权债务风险加剧。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意大利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和一系列政府救助方案,导致其政府债务规模从2019年占GDP的134.8%增至2021的153.5%。当负利率时代结束,欧洲高负债国家的债务偿付压力将加大。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林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