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收紧对债券「降准是增加流动性吗」
记者 陈鹏
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到期违约债券转让业务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从到期违约债券的转让与结算、信息披露要求、风险防范以及基础设施机构义务等方面明确了开展到期违约债券转让业务的制度安排,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7月13日。
分析师认为,在企业信用风险持续释放、包商银行事件冲击市场风险偏好导致低资质主体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开展到期违约债券转让,提高违约债券流动性对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到期违约,是指在债券发行文件中约定的到期兑付日,发行人未能按时足额偿付债券本金或利息,以及因破产等法定或约定原因,导致债券提前到期且发行人未能按时足额偿付债券本金或利息的情形。央行在征求意见稿中表示,发生到期违约的债券,应当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平台和债券托管结算机构进行转让和结算。
兴业研究在报告中指出,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到期违约债券转让奠定了制度基础。违约债券转让机制的推进,不仅便利违约债券的处置,也使得我国逐步建立完善高收益债市场成为可能。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苏莉对界面新闻表示,开展到期违约债券转让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提高违约债券的流动性,形成较完善的违约债券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二是对债券持有人而言,开展到期违约债券有利于吸引专业不良资产处置等机构的参与,提高违约债券处置效率,促进市场的有效出清。
此外,她提到,开展到期违约债券转让有助于培育多元化的投资者,而投资者风险偏好分层、差异拉大,有利于改善当前单边交易导致的债券价格断崖式下跌,进一步促进双边市场环境的形成,避免恶意逃废债、低价利益输送的发生。
苏莉指出,过去国内债券违约后处置方式主要以下几种方式:第三方代偿、发行人自筹资金(变卖资产、其他第三方融资等)、协调和解、资产重组、破产清算等,其中以资产重组居多。以实际的违约处置情况来看,违约后的处置过程耗时漫长、协调难度大、回收率不够乐观。这主要是由于债券违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且国内债券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处置相关的法律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使得国内的债券投资者保护力度不足。
最近两年,随着信用违约风险频发,债券市场违约步入常态化,违约债券市场化处置机制正在加速完善。
2018年5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下发《关于开展债券匿名拍卖业务的通知》,并同时发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债券匿名拍卖实施细则(试行)》、《债券匿名拍卖业务投资者风险承诺函》两个配套文件。参与机构签署承诺函后,即可参与债券匿名拍卖业务,打破了过去主要以一对一询价或者通过货币中介询价的交易模式,为保护价格信息、增加成交意愿提供支持。
2019年6月17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相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回购违约处置实施细则(试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担保品违约处置业务指引(试行)》《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回购债券拍卖处置业务实施细则(试行)》,为回购债券和担保品违约处置提供处置细则。
6月28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信息,拟首次组织开展回购违约匿名拍卖。拟处置回购债券为天津航空作为发行人的“17津航空MTN001”(债券代码:101769005)和“17津航空PPN003”(债券代码:031772044),预计拍卖券面金额分别为4000万元和5000万元。
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层面,今年5月,上交所与深交所也就违约债券转让出台了相应的《关于为上市期间特定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为挂牌期间特定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证监会彼时指出,“为违约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助于形成有效疏导风险的机制安排,改变此前债券到期违约后即摘牌、投资者只能被动等待兑付的情形。”
苏莉表示,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使得信用风险得到真正释放,同时进一步完善违约债券定价机制、交易撮合机制等,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兴业研究也指出,债券违约处置机制的建设不仅包含了违约债券转让机制的构建,还应该包含相关司法保护体系的完善以及信用对冲工具制度的完善。相信在未来,随着债券违约处置机制的完善,我国也将有机会构建相应的高收益债市场,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投资工具,满足各类融资需求。
2019年上半年,随着“宽信用”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信用债发行主体融资环境改善,新增违约较2018年下半年有所下降。但往前看,随着下半年信用债到期量增大,特别是低资质主体信用债到期量增多,这部分发行人偿债压力值得关注。
据中金公司统计,三季度信用债到期量约1.66万亿元,较二季度增长11%,是全年的季度最高峰。进入回售期的债券规模6300亿元,比二季度多2200亿元。简单推算,三季度到期和实际回售量合计约1.86万亿元,7-9月每个月到期量都在5000亿元以上。同时符合低评级和非国企两个特征的债券,下半年到期量和进入回售期规模均为1400亿元,均较上半年增长30%左右。
苏莉表示,考虑到中低评级产业债到期量增幅更大,加之包商事件以后,投资人对中低评级债券更加谨慎,中低评级主体面临较大的再融资困难,市场可能爆发更多的风险事件。尽管目前市场整体融资环境仍在改善,但信用资质差、过度多元化扩张、流动性压力大的民营企业风险犹存,未来需重点关注这类企业的偿债缺口状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