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发行负利率国债「欧洲进入负利率」
11月18日,两则关于债务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一则消息是,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报告指出,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球债务总额飙升,预计至年底债务水平将至创纪录的27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65%,较2019年底提高45个百分点。这是二战以后最高的负债水平。该报告还警告称,债务累积的速度,将使未来全球在避免“对经济活动产生显著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减少债务的难度更大。这引起人们对全球债务过多的普遍担忧,甚至有些媒体用“债务海啸”来形容债务的泛滥。
恰巧在同一天的另一则消息是,中国在欧洲发行了40亿欧元主权债券。最引人注目的是,此次5年期债券收益率为-0.152%,标志着中国首次发行负利率债券。从发行情况看,债券得到国际投资者踊跃认购,订单规模达到发行量的4.5倍。
很多人肯定很纳闷,一边大家普遍担忧全球债务已经太高,达到二战以来最高水平;另一边中国还在继续发债,更何况中国的债务水平已经很高(有人测算2020年中国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已达300%以上)。的确,中国这招棋初看起来走得很险,负债太多居然还要再借,将来会不会有大麻烦?
但仔细深思后,你肯定会禁不住为这招棋的妙不可言拍案叫绝。下面就是我对这招一石数鸟的妙棋的解析。
一、两大危机带来高负债表象
现在全球债务那么高,的确每个人都被吓到了。但如果你想到短短12年里全球遭遇两次严重危机,而且第二次危机还没结束,你对高债务就不再那么奇怪和恐惧了(尽管那么高的债务水平的确令人担心)。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资本和产业链布局在各国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大家不会忘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发生战后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以美国为首,各国争先恐后大举印钞举债挽救市场刺激经济。全球债务随之急剧膨胀。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中国高喊着“救美国就是救自己”的口号,中央投资4万亿元,加上地方配套,启动了至少12万亿的投资刺激经济。就此开启中国债务急剧膨胀之旅。
2015年以后,随着经济复苏,各国开始了缓慢减债进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欧的退出量化宽松,以及中国的“去杠杆”。但好景很短,特朗普上台不久就发动中美贸易战,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减债进程明显受阻。
2020年1月下旬以来的新冠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它对经济和社会的严重冲击和伤害大家有目共睹。为应对严重危机,债务再次飙升无可避免。例如,中国在2020年3月至9月发行的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比往年增长数倍。由于疫情比中国严重得多,很多国家尤其欧美发达国家2020年债务增长比中国更严重。
为摆脱危机,大举借债实属无奈,根本算不上高明,更谈不上是妙棋一招。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从古至今,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人类并非只有发展和合作一个主旋律,相互竞争和博弈总是此起彼伏。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远远不是那么简单。
二、负利率、债务膨胀和产能过剩的相互促进
自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危机本质上都是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爆发的结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危机爆发是对过剩产能的淘汰、出清。因为企业大量破产倒闭和亏损,员工大量失业,需求也随之大幅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任何政府都不会坐视不管。由于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政府和民众留下极深的心理阴影,2008年面对金融海啸,美国政府深怕大萧条悲剧重演,干预力度过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利率降到零,实行量化宽松,举债购买有毒资产和救助濒临破产的大量银行、企业。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其他国家看来,美国的做法有失公平、正义。这样做的后果是,降低利率和量化宽松导致本国货币贬值,提高了出口竞争力;扩大举债增加需求和就业,过剩产能得不到出清,继续对其他国家构成竞争。其他国家必然采取相同对策,甚至政策力度有过之而无不及。2009年,瑞典政府首次在人类历史上实行负利率,随后丹麦、挪威、瑞士、日本乃至整个欧元区都跟进实行负利率。这就形成了负利率、债务膨胀和产能过剩的相互促进。首先,负利率多借少还,鼓励举债。即便很多国家没实行负利率,但利率压到0或近乎于0,只要有收益率高于利率的机会,就有人愿意借债投资。这就推动了债务膨胀。其次,货币贬值促使人们寻找保值增值的投资机会,投资增加意味着产能增加。
此外,负利率还造成其他问题:大量资金为保值涌入房地产和股市,推升资产价格泡沫;富人比穷人掌握着更多能力、资源和信息等优势,他们通过举债理财和投资增加收入,进一步扩大了贫富两极分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40%以上居民和大多数企业都持有股票,股价上涨的财富效应有利于带动经济增长,0利率使举债投资股票和企业回购股票有利可图,导致美股长期畸形上涨。这也扩大了与不持有股票者的穷人的财富差距。
这次新冠疫情引发危机后,上述逻辑不但没有发生改变,反而得到强化。
三、中国棋局精妙之所在
中国作为有担当的大国,不仅2009年大投资帮助拯救世界,而且2016-18年施行大刀阔斧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也为世界做出了贡献。但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咱们不能一味忍让。该应变还得应变。美国联合西方和一些亚洲国家、地区,围堵压制中国的意图日益明显。咱们的高层早有准备,一方面,及时制定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尤其欧洲)的经贸合作,瓦解美国的战略围堵。这次到欧洲发债,就是这个精妙棋局的延续。
不能否认,中国债务水平很高,但从结构看主要是内债,外债占比不大。目前世界还深陷疫情危机,对咱们的出口不利。加之国内还面临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保民生保就业压力大等困难,特殊困难时期适当增加外债不失为明智之举。更何况咱们一直贸易顺差,也有较充足的外汇储备。
更重要的是,此次到欧洲发债还有几个高明之处:
第一,我认为最高明之处在于,欧元将来贬值可能性很大,而且贬值幅度可能不小。咱们到期偿还时可以赚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已呈现衰落趋势,欧洲更加明显。社会分裂动荡,政府软弱松散,经济更加疲弱不振,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宗教民族冲突和恐怖主义袭击等问题拖累,欧元长期大幅贬值可能性很大。
第二,前面已经讲过,各国贬值本币以提升出口竞争力,咱们不能一直放任人民币升值打压出口。现在借入欧元有利于稳定汇率。
第三,国内发债利率较高,欧洲负利率零利率发债成本极低。
各位觉得我的分析是否有道理?欢迎批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