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战争国债会怎样「中期国债」
波拿巴的大炮帝国倒下,五支利箭却借此插遍欧洲,百年金融帝国扎下了最初的根基。
文 | 中经丰利资本CEO 王豫刚19世纪初,庞大的战争开支令国债市场规模暴增,而在彼时贵金属货币和缺乏良好交通条件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债券兑付和利息清算非常困难。通过罗氏家族内部构建起的跨国债券支付清算体系,让伦敦的投资人也可以轻松拿到奥地利国债的利息,这就是罗斯柴尔德业务的核心。
他们成为了欧洲债券市场事实上的唯一做市商:所有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几乎只能从他们这里买到跨国债券,也只能把自己的海外筹资业务交给他们。
垫资刷出来的好评1808年威灵顿带着远征军远赴葡萄牙的时候,罗氏兄弟国债生意的种子便已埋下。英法葡西在伊比利亚半岛四年的拉锯战,不但拖垮了拿破仑,也差点拖垮不列颠。
当时,金银仍是人们心目中牢不可破的支付手段,率领着“正义之师”的威灵顿公爵不可能大印军用手票。把成桶金币运到西班牙风险过大,把英镑汇票在当地银行出售贴现几乎成了英国人的唯一选择。然而到了1812年末,威灵顿发现,英国汇票在里斯本已经卖不出去了。
而此前几年间,内森?罗斯柴尔德从英国出发的“布匹船”,用来压舱的是沉甸甸的金块。海峡这头的罗老五詹姆斯收到金子,换成英国汇票,再运回英国。这种业务的利润有多高?1812年4月,2.8万英镑的金块换回了6.6万英镑的汇票。这当然是违法的,但拿破仑也需要金子,对这项业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威灵顿跨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法国时,詹姆斯的英国金币和公爵的英国汇票接上了头。按照野史,罗老五为了和威灵顿会面,还曾化妆成一个老太太穿越法国防线。此时,英国主要欧洲外汇交易和融资中心阿姆斯特丹正被法国占领,市场陷入瘫痪。更重要的是,通过类似老爹的方式,内森和新任军需大臣赫里斯搭上了关系,这是不亚于选帝侯的第二个贵人。
1814年1月11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其意义实际上远大于一年半后的那个雨夜:这一天,罗斯柴尔德们正式接下了以2%佣金为威灵顿筹集60万英镑法国金银币的委托。
按照内森的说法,他得到这笔英国政府大单是托了东印度公司的福:早先一段时候他买下了80万英镑的东西,按照政府的意思把它们运到法国交给了威灵顿,而在此之前他已经“用折扣价买了很多”威灵顿的汇票。需要注意的是,像中国的苦逼建筑公司承揽政府工程一样,罗斯柴尔德们要先垫资,通过兄弟们帮忙,内森用欧洲大陆各地收来的低价英国汇票换成金子,再把金子运给威灵顿,这甚至产生了额外的利润。
垫资行为和按时交付令赫里斯满意,这带来了另一笔大单:承兑英国政府向盟友支付的补助。这笔业务数额惊人——1811年-1815年间,英国一共向盟友支付了4200万英镑。在某些地方,情况比较顺利,通过给俄罗斯经手人、外交官热尔韦1%的返点和直接送货到军营的服务,俄罗斯在1814年60多万英镑的补贴业务给罗斯柴尔德们带来了8%的可观利润;而像梅克伦堡这样的小邦国,甚至接受高达35%的折扣来换现钱。不过在普鲁士,詹姆斯就只能用3%的微薄利润来换取继续“与王室保持联络”,到了奥地利更是一无所获。
补助款生意表面上的利润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则是几兄弟利用地理布局进行远期汇率套利。现如今,外管局的交易员通过互联网下单,随时可以买到美国国债,但在19世纪初,外汇交易可比敲键盘复杂多了。巴黎、伦敦、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柏林和布拉格都有兄弟们的窝,几乎欧洲大陆市面上的英镑都是罗斯柴尔德们运来的。毫无疑问,除伦敦之外的几乎每一个主要外汇交易中心,英镑的庄家都姓罗。为了快速传递信息,兄弟们之间甚至直接用红蓝两色的信封来代表当地汇率的涨跌。不过,情况还是偶尔会失控,1814年7月,内森向法兰克福一次汇去了十几万英镑,由此带来的英镑贬值差点把全家人都害死。
做市商的流动性噩梦1815年拿破仑重返巴黎时,内森?罗斯柴尔德的预期是战争还会继续进行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为此他开始在伦敦囤积黄金,以便为威灵顿供应军需和向英国的盟国提供补贴款。这一次,生意彻底做大了:欧洲大陆市面上的现金被他搜刮一空,所有国家都几乎只能从罗斯柴尔德那里拿到金币,在最高峰的一个月,仅补贴款就运送了100万英镑之多——整个1815年,赫里斯和内森的交易额逼近1000万英镑。
只要战争还能继续,欧洲大陆和英国之间的货币支付就还是罗斯柴尔德们说了算,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政府的财政就还将糟糕下去,他们也就还得继续靠罗斯柴尔德们融来的钱过日子。然而胜利来得太快,现在一切都乱套了:拿破仑的百日王朝如此短命,以至于兄弟们基于“战争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日子”的预期所做的那些布局,反倒成了套牢自己的麻烦。这些麻烦是相对英镑不断贬值的金银、大量只完成一半的补贴款业务和100万英镑等着承销的国库券,一旦和约谈好,这些业务都要完蛋。
困境可以从一个场面中得以管窥:内森的“镖师”约翰?罗沃斯顶着夏季烈日在战场上风餐露宿,最终带着价值23万英镑的普鲁士金币找到威灵顿的军需官邓摩尔,得到的却是“这些已经不需要了”的回答。一方面,罗老大在法兰克福看着一堆没人要的金币发愁,另一方面,其他几个兄弟却苦于手头没钱。
从罗斯柴尔德家族留存的信件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一些与“英明神武”印象大相径庭的故事:进行这些大笔融资生意时,他们的账目混乱,甚至要靠开空头汇票拆东墙补西墙,类似诈骗。所罗门?罗斯柴尔德写信问内森?罗斯柴尔德:“我们应该很有钱,但钱在哪里?”罗老三这样回答:“(老四)应该有个账本。”而奥地利政府拒绝让罗斯柴尔德承揽补贴款汇兑的一个理由,竟然是担心他们会破产。
好在欧洲其他国家的王室、官僚和银行家一样不希望战争太早正式结束,这样他们就拿不到更多补贴款了。多亏这种心照不宣的合谋,罗斯柴尔德们终于挺到了1815年11月第二次巴黎和约签订。在此期间,他们还用已被证明“非常行之有效”的回扣和贿赂,从普鲁士、奥地利以及其他德意志小邦争取到了更多的补贴业务,并继续为驻扎在法国东北部的百万大军运送军饷,手头的麻烦们也陆续处理完毕。
1816年,和平终于来了,罗斯柴尔德们面临着被查账——坐庄英镑的事情绝对见不得光,这真是要了亲命。对账本“粉刷”数月之后,他们终于坚持到了赫里斯离任,顺利过关。
最初的根基考虑到罗门五虎没有一个人采用当代会计的基本复式记账法、向各国经办人提供大量回扣和贿赂、发行了总额接近200万英镑的空头商业承兑汇票,还利用操纵汇率大发其财,他们能够安然无事,或许只能用“主角光环”来解释。
这些账面上“不知去向”的巨额利润,事后来看,大部分在1815年底被内森以62%左右的成本丢进了英国国债市场,1817年7月以82.75%左右的价格套现,大约增值25万英镑,并完成了“洗白”。内森确实在英国国债市场上赚了一笔,但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夸张。
“滑铁卢神话”有所粉饰,但兄弟们的地位提升却实实在在:到1818年6月新的合伙协议签订时,1810年梅耶父子公司的8万英镑和1815年兄弟五人的50万英镑,已经变成了177.2万英镑。在烽火连天的欧洲四处奔波中,犹太街的小门面成长为“三家联合商业机构,按照五个合伙人的相互责任进行运作”,与此同时“形成协调一致的利益”。波拿巴的大炮帝国倒下了,五支利箭却借此插遍欧洲,百年金融帝国扎下了最初的根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