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监管这样筑起“防火墙”……
新华社记者 李延霞
2018年,注定要在中国的金融监管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这一年,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运行、中国银保监会挂牌成立,金融监管版图重塑;
这一年,守住风险底线、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监管在多重目标的平衡之间探寻最佳路径;
这一年,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平静,但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歇……
2018年的金融监管,始于对2017年严监管行动的延续。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的背景下,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是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不同于2017年遏制乱象高发的监管“阻击战”,2018年的金融监管更多针对乱象根源,建章立制,为监管“持久战”做好保障。
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办法、资产管理业务新规、债券市场统一执法、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统一监管……梳理2018年出台的诸多金融监管政策,可以看出,一系列期盼已久的改革正在破冰,一些重大的顶层设计正在构建,金融监管朝着更深层次推进。
严监管背景下,金融机构的合规意识不断增强。“过去一出台新监管政策,我们就赶紧研究对策,绕过监管。现在我们是赶紧对标政策要求,抓紧时间整改。”一位金融业人士说。
“今年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判断。事非经过不知难。2018年的中国金融市场并不平静,股市、债市、汇市承压,互联网金融风险暴露……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协调监管、统一监管的力量功不可没,这背后是2018年中国的金融监管架构发生重大变化。
2017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之后,2018年7月新一届国务院金融委成立并开始运行。这个高规格的金融协调机构多次召开会议,对金融领域的重点问题进行部署。
今年4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合并组建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大刀阔斧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旨在加强监管统一协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10月19日,“一行两会”负责人集体发声,释放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坚定决心,更是对监管协调的生动体现。
因时而变,因势而变。7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运行作出“稳中有变”的重要判断。与此同时,受外部环境以及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甚至一些知名的大型民企融资难问题凸显,中央高度重视。
金融服务经济,中国的金融监管努力平衡“防风险”与“稳增长”。为让降准释放的真金白银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正向激励、考核绩效等激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三支箭”政策组合、大型银行对民企贷款的“一二五”目标陆续推出。
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是监管政策最直接的感受者。
一位多年从事小微金融业务的银行客户经理说:“这么密集的利好政策是空前的,今年是实体经济很难的一年,但却是各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年。”
市场感受到了政策“暖意”,但同时也有担忧的声音:行至途中的严监管遇上大力支持民企融资,是否会积累新的金融风险?
事实证明,严监管是大方向,当下救急与长效机制建立并行不悖。
12月初,银保监会一次公布10张共计上亿元的罚单。
12月以来,金融委连续召开会议研究资本市场改革、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等问题。
监管是平衡的艺术。在短期与长期、政府与市场、监管与创新之间,金融监管努力探寻一条最佳的路径。
2018年,金融监管走得不容易,但也富有成效。展望未来,任务依然艰巨。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金融工作做出诸多部署。
有破有立、重在长远。在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金融监管引领下,相信金融业会更加稳健发展,更加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加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