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违约潮「债券违约是什么意思」
■ 观察家
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国山水水泥集团即将在今日迎来其兑付日。20亿债务压顶,分析普遍认为,山东山水或成为国内超短融违约首例。债券违约正在形成一场风潮。数据显示,目前公募和私募债券违约事件已超过20起。中央企业发行的10中钢债不久前亦宣布延期。
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加重,是大环境使然。今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下滑至7%以下,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加剧,但旧经济模式转型尚未完成,诸多企业的现金流收入已经不能再支撑习以为常的高负债率。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已经超过200%。而当前受累最重的能源资源和制造业也恰恰是资金密集型的高负债行业。
但企业无法到期偿债这一正常商业现象并不完全是纯经济因素所致。市场化改革虽然已经进行多年,到期还不了债的破产企业多有存在,但涉及债券时,似乎处理方式却有所不同。债券违约成了“狼来了”,最后总能冒出政府或国企来充当接盘侠,为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流汗流血。如2014年3月“11超日债”到期未付,一度被普遍视为打破了刚性兑付,但同年10月超日公司重组时,该债券被全额兑付本息。今年9月,遭遇兑付危机的08二重债被控股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全盘受让。天威保变集团4月就已经付不出利息,但10月底还有媒体称其承销人建设银行会为此对之发放贷款。
在股民们已经逐渐学会越挫越勇之际,同属证券市场的债券领域仍然旱涝保收,显然不合时宜。无违约意味着无风险,无风险就意味着各家债券没有基本面上的生死差别,谁承诺的利息率高,谁就更能吸引投资者。可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商品,反映的是企业在数年后的偿债能力,不应该是通过简单比价就能鉴别高下的。刚性兑付看似你好我好大家好,实际上普遍抬高了无风险利率,而令真正的低风险企业承担了更高的融资成本、高风险企业却赚了便宜。企业还可能不负责任地冒险性发债圈钱,甚至放大杠杆借新还旧,眼前先捞一笔,再让他人来埋单。
在11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一要求不仅是指向存贷款的货币市场,也最终指向在债券市场形成收益率曲线。这一过程会体现出残酷的差别化,但亦是一场洗礼。为避免兑付违约,企业会被逼迫改善管理、降低成本、出售资产,甚至接受优胜劣汰的资源重新组合。而投资者也需要摒弃追逐高收益率的土豪式理财,通过承担必要的买方责任来共同促进债券市场的优化发展。
我国的公司债券发行管制正在逐步放松,一些企业的债券违约不能兑付,是金融市场深化的必然现象。以往的商业性和政策性历史欠账未结清前,在短期内这也可能会是“新常态”。有关部门和债券市场参与者应正视,以推动转型替代消极堵漏。
□缪因知(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