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的风险「城投债券有风险吗」
这些年来,各种样子的城投出现不少,也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风险,可却没见过城投债发生实质性违约的。
城投债是由地方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的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城投债实际综合融资成本3%-10%几不等,市场分化还是非常明显,信用风险识别是债券定价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随着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张,城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成本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当然,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是好事。城投债对债券市场的完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0多年来我国的债券市场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债券市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仍有相当差距。
信用评级和担保机制成为城投债融资成本关系重要研究,城投债一级市场的发行利率不断走高,而城投公司所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不具有显著的,直接的经济效益,仅仅依靠项目本身的收入来偿还本金和利息存在困难,融资成本的提高将使城投公司在未来的几年中面临极大的偿债压力。信用评级和担保机制可以帮助发行人缓解债券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债券的融资成本,城投目前不违约,自然谁也不敢说它未来不违约,以下是比较值得大家关注的点。1.“伪”城投
“看遍万千债,还是城投好”,当众多企业债不断爆雷的当下,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城投债被视为债市的“最后一座堡垒”。“城投信仰”由于城投债具有刚兑信仰,所以市场上存在部分企业,打着城投的旗号,获取融资便利。有一些企业名字听起来很像城投公司,实际上却是产业类国企,甚至民营企业,比如皖经建和青海省投等。判断真假城投主要是看三点,一看股权结构,二看业务结构,三看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资金、业务往来。
2.区域环境
城投相比较于民企,在没有违约并且同质性很强的情况下研究成本更低,投资性价比更高,所以城投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比如某些区域城投非标债务占比都高,债务压力都大。目前来看,稍好的市级城投已经被充分挖掘,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县级别收益率也已经大幅下行,继续下沉只有进一步挖掘更弱资质的区县。但相比较于地级市,区县财政腾挪空间减小,信息披露不完善等问题始终制约投资者的下沉。部分区域由于经济、财政实力弱,甚至出现负增长,土地不好卖,债务压力重,甚至出现非标债务逾期等负面特征,成为城投债网红区域,市场对这类区域城投债比较谨慎,部分机构甚至采取一刀切政策,影响了区域内城投的再融资。
3.有息债务融资结构
城投债有助于扩展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城投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替地方政府融资,推进城市化深入实际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繁荣没有一个强大的债券市场发展支持是不行的,所以城投有息债务融资结构对城投信用风险研判至关重要。首先,从期限结构来看,如果短期有息债务占比过高,债券和非标等刚兑债务集中到期压力较大,则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从融资渠道来看,如果过于依赖非标、债券融资,则融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银行借款中中小银行、抵质押借款占比较大,尤其是抵质押的资产若存在合规风险,则未来抵质押借款面临较大的滚续风险。
4.非市场化债券发行规模较大
宏观上发展债券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对宏观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微观上不断壮大债券市场进一步满足中国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些年,ZS和JGH在城投债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大家都看穿不说穿,但是由于操作非市场化,甚至面临一定的合规、法律风险,所以相关信息比较隐晦,一般只有利益相关方知情。ZS和JGH发行主体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融资贵,而是融资难问题,去年下半年,监管对JGH发债进行摸底排查,后来不了了之了。若未来政策对非市场化业务进行严格的限制,则它们将面临很大的再融资压力。
5.市场化业务转型,自营业务占比较大
城投债是根据发行主体来界定的,涵盖了大部分企业债和少部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前些年,为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上级鼓励城投积极推进市场化业务改革,然而,这些年,城投主要干的活就是融资,缺乏市场化业务经营、管理经验。部分城投为了响应政策的号召,搞地产、金融、贸易等业务,不断没有市场竞争力,反而占用了公司的资金,积聚了风险,而且市场比较排斥市场化业务转型城投,增加了平台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部分区域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支持区域内民营经济发展,会协调城投给当地民企,或者愿意入驻当地的民企提供资金支持或者给他们借款提供融资担保,如果这些民企经营不善,或者债务违约,则城投面临较大的资金坏账或者代偿风险。
6.大额资金投向非城投业务
当地政府借钱到底投资了什么样的项目,在哪投,建设到什么程度,整个过程原本是清晰可见的。部分城投从资本市场融资之后,转而投向了产业基金等非城投业务,该部分业务不透明,未来现金回流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且面临较大的亏损风险。例如,某城投投资了10多个亿的产业基金,而这个产业基金主要是投了乐视,截至目前,已经累计计提了超7个亿的减值准备。又如著名网红城投WFSW,投资了大量的产业基金,而这些产业基金背后的运作信息,我们却知之甚少,信息严重不对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其债务的偿还负有直接的责任,既有助于提高平台的融资能力,更有助于防范平台的潜在风险,提高政府投融资平台经营管理的独立性,增强市场化运作和盈利能力,加强财务报表及相关信用信息的披露,将城投债发展纳入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7.举债收购上市公司
近年来,部分民营上市公司陷入了流动性危机,某些城投抓住“机遇”,趁机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部分是政府协调纾困区域内上市民企,部分是城投公司为了进行市场化业务转型或者与城投公司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也有部分是为了抄底,赚取投资收益等等。但是,这也为城投带来了麻烦,城投公司账面上基本没有多余资金,收购资金多是借来的,到期后都是要还的,而这些上市公司多是遇到了资金或者经营方面的问题,城投不仅花重金收购股权,而且还要为上市公司后续融资提供信用支持。如果城投控股后,上市公司业绩不能改善,则可能会成为城投的包袱。
8.政策风险
说白了,就是企业为当地政府借钱投资项目建设,当地政府来做信用背书。一旦出现不理想的情况,当地政府会动用财政收入、出售资产等各种方式,保证普通投资者顺利如期拿到本金和利息。道理很简单:保证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就是保证了当地政府的信用和社会的稳定,政府信用不容有失,这是底线。近年来,民企违约潮对信用债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冲击,国家又有GDP翻一番的客观需要,叠加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而且今年又遇到了罕见的疫情,城投债一直保持刚兑。就算某些区域城投债存在一时的兑付危机,但是城投出事之后拿领导问责的处置风险方式,使得区域内领导高度重视城投债兑付问题,充分协调区域内的资源,竭尽所能地保证债券兑付,政府无形的手干扰了城投债的兑付。未来,若经济企稳向好,债市违约率得到有效控制,城投债面临的政策风险可能会加大,不排除会出现部分尾部城投进行债务重整,甚至债务清算。
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力度,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举措,在此经验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公司治理日益完善,偿债能力有所增强,信用意识有所提高,为城投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扎实的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