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商业银行会不会消失」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晓宴 上海报道
导读
在某湖北省股份行人士看来,官方不良贷款率数据出现上升,可能并不直接意味着银行资产质量实质性恶化,而可能是因为过去部分不良隐藏手段受到监管,导致存量不良加速暴露。
【编者按】
不良资产AB面
银行资产质量似乎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可操控“灰色”地带,所以才有市场对数据的真实性质疑以及争议,包括对未来判断的分歧。在债券违约频发的今天,商业银行不良率在稳定一年有余之后的再度反弹,又有什么不同?由不良资产衍生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又在经历怎样的周期?(周鹏峰)
债券违约上升明显之时,银行贷款也不能幸免。
据银保监会披露,截至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达1.9%,较一季度末上升了0.15个百分点(注:对比口径略有差异),而2016年和2017年整体银行不良贷款率基本稳定在1.74%左右。
在此之前,市场的目光更多聚焦于债券违约,据目前央行对外披露截至5月的债券违约率为0.39%,上升明显。据海通证券测算,预计到年底中国债券违约率和国际平均水平差距或将从0.4个百分点缩窄至0.34个百分点。
在系列“恶化”的数据背后,作为贷款方和债券的持有人,银行资产质量真实的压力几何? 湖北省某股份行一位从事对公与不良处置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据其观察,目前不少银行盈利能力低于风险暴露速度,僵尸企业风险未完全出清,地方平台风险尚未开始暴露。“但只要信心还在,把流动性问题解决好,风险是可控的。”
另一名西部某城商行高管则表示,从不良演变趋势来看,排除统计口径和腾挪手段调整,新产生和暴露的不良实际是在减速。
争议不良
有西部某城商行高管认为,目前市场关注不良贷款率这一指标,并不能全面说明银行整体的经营和盈利状况。更应该关注的是生息资产不良率,这意味着分母中要加上除信贷以外的生息资产,包括投行资管和金融市场部投资的非标和债券等。
值得指出的是,海通证券宏观债券研究姜超团队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债券发行计算违约率时,没有考虑贷款违约,而国际评级机构在计算违约率时均同时考虑贷款和债券。
“一家企业如果同时有债券和贷款,有的选的话,肯定是先违约银行贷款,因为和银行可以谈展期等条件,但债券就是面向全公开市场了。”前述武汉地区股份行人士表示,债券和贷款违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以我们行为例,理财和同业业务这块投的都是大企业,而且会走一些通道,比如信托,现在从合规角度有一些问题,但实际上信托在信用研究、清收方面相对银行也有一定优势,银行不方便出面的,信托可以去做,所以目前非信贷资产这块我们是没有不良的。”上述西部某城商行高管表示,特别是在过去几年银行普遍发展表外资产的背景下,还要考虑到流动性管理新规之后,商业银行增加债券配置和投资需求,单一考虑不良贷款率,并不能反映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若考虑非信贷资产质量,可能还要好于贷款本身。
针对该观点,上述湖北省股份行人士表示,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目前银行表外本身就是不良腾挪的主要代持方。如果算上表外资产,本身代持的表内信贷不良也会暴露。
可以对照的是,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下称《报告》)调查统计显示,认为2018年宏观经济中最突出的“灰犀牛”式风险来自影子银行的最多,占比达26.3%;其次是认为源于互联网金融领域和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分别占比23.3%和21.2%。
债券违约今年则有明显上升趋势。根据海通证券估算,2018年债券边际违约率(注:边际违约率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通常为1年,新发生违约的主体数量占期初有效主体数量的比例)达0.59%,较2017年翻了一倍还多,估计2017年国际上未兑付债券总额占债券存量的比例比中国银保监会口径0.43%的债券违约率约高0.4个百分点,预计到年底差距或缩窄至0.34个百分点。
但违约是否到了一个值得警惕的位置?目前来看,由于国内官方统计方法与国际主流不同,没有直接对标统计口径,在可对比的数据项下,目前低于全球水平。
据海通证券测算,2014-2017年初的存量信用债发行主体在第一个投资期内的边际违约率分别为0.14%、0.40%、0.48%、0.28%,对比穆迪披露的全球企业2014-2017边际违约率为0.94%、1.75%、2.14%和1.41%,中国显著低于国际水平。另外,中国前一年至前五年的平均累计违约率也明显低于穆迪披露的全球数据。
不良未来
但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从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来看,2013年以来,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经历了两个阶段:从2013年末的1%持续上升至2015年末的1.67%,2016年开始至2017年则基本稳定在1.74%左右。5月最新不良贷款率达五年来最高至1.9%(口径略有差异),那是否意味着未来将会开启新的不良贷款率暴露周期?
在上述湖北省股份行人士看来,官方不良贷款率数据出现上升,可能并不直接意味着银行资产质量实质性恶化,而可能是因为过去部分不良隐藏手段受到监管,导致存量不良加速暴露。
目前,商业银行的真实不良资产规模有多少,多名受访银行人士均表示无从判断。但从不良演变趋势来看,上述西部某城商行高管的观点较有代表性:排除统计口径和腾挪手段调整,新产生的不良在减速,一个简单的判断逻辑是看银行近期投向企业的属性,从国有和民营来看,银行近一年来普遍投向前者较多,而前者的贷款违约相对较低。
“要看趋势的话,目前西部承压较大,但看看沿海地区,可以看到下降的趋势,比如浙江温州就很典型。”该城商行高管举例道。不过,其同时表示,目前企业流动性紧张,未来违约是否进一步扩大,可能更有赖于产业政策调整。至少,当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并不紧张。“不是银行没钱,而是出于合规原因或不良原因,银行不敢放。”
就目前银行视角的企业债务违约,以僵尸企业为例,上述股份行对公人士表示,所谓“僵尸企业”一般都是老国企,账面上亏损严重,但还有固定资产可以处置。经过变相的“破产清算”和人员分流,变卖部分资产,有望实现重整。
据该股份行人士分析,目前正在暴露的不良,除了主观恶意骗贷之外,主要有三种情况,分别是企业主判断失误投资失败,产品不行经营失败以及受上下游企业跑路牵连。
中国东方的《报告》预计,总体来看,短期内信用风险可能会继续释放,不良资产规模仍在继续上升,但是不良资产率的走势相对比较平稳。预计2018年银行不良贷款形势总体上略有好转,不良贷款率将于2020年见顶。
(编辑:周鹏峰,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