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认购标准化政信标杆「认购须知」
为什么高收益的政信定融戛然而止,以后转为间接认购标准化政信,收益必然降低?
首先,政策监管趋严清理整顿联席会,多次强调金交所不得跨省展业,从目前来看,各地方城投公司及管理人正在遵照执行。未来,政策一定会强调存量压降。压降速度有多快?谁也说不清。在金交所与城投公司,两个方向上使力,政策执行会超乎以前的想象。作为投资人,要有思想准备:总有一天政策会要求城投公司停发定融产品,市场上没有政信定融了。
对于政信项目来说从一开始信托到契约型基金再到定融等,从政府三件套到不允许出现政府再到压降政信非标,一路走来,政信走过很多弯路和颠簸。但是政信项目依然在所有理财品类中傲然群首,经历过违约,但是没有出现终极风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真正的政信项目都会纳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一个地方的城投公司一但违约,那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各家机构都会重点提防违约地区,解决了还好,如果一直不解决,这个地方以后想再举债发展就太难了,所以今年以来各省份都是相继表态,必要时刻,举全省之力力保城投债,国企信用债不违约不毁约!这就是城投债历史0违约的根本原因。所以不管是已发行的非标政信产品也好,还是未来非标消失前发行的产品也好,只要是正规地方政府平台的投融资产品,其安全性将会大大提高。
因此,从政策与市场两个角度来看,政信定融转型,或者说转标,是非常有必要了。
政信定融消失,一旦按标准化产品执行后会怎样?
首先,起投点 定融产品的起投点比较低,政信定融往往都是10万起投,部分产品还可以5万起投。但投资标准化产品(这里指的是城投公司发行的各种债券,我们肯定是不会离开政信来讨论投资的。),无论是通过信托、私募基金、还是资管产品,起投点都比较高。信托和私募基金都是100万起,资管产品也是30万起。
其次,交易方式 定融产品的投资人,是直接将资金汇给融资方,认购融资方发行的产品。交易过程没有“中间商”,不存在交易风险。转标以后,投资人就得通过信托、私募基金或资管产品的中间账号,归集之后,再投向合同约定的标的产品。信托以前就发生过底层资产不清晰的情形,现在让定融投资人,如何还能相信私募基金账号呢?
最后,投资收益 定融产品的投资收益,基本上都是在8%以上,9%也很正常,也有不少产品可以到10%,甚至超过。而优质城投债券的票面,6%~7%,就算基金产品能拿到一些超额收益,固定部分应该也不会超过8%,其他都得算浮动收益(有没有还另说)。
标准化产品的好处是?
困难再多,也只能克服,以迎合监管。这就是我们的投资基础。除非投资人从此不买固收产品或愿意承担更大风险。
其实,政信定融转标,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痛苦,至少没有脱离政信范畴。首先标准化产品更合规政信定融产品看起来简单明了,但缺乏监管的态势下,也存在很多乱象。标准债,有特别明确的投向,资金使用受到监管。因此,从合规性方面来讲,投资人就应该选择标准化产品。毕竟标准化的城投债券28年来没有发生过实质性违约。这是一份更加有保障的安全承诺。
其次城投债的质量更高城投债是经过上交所、深交所或银行间市场严格审批后发行的,对发行主体的要求更高(AA级别以上,也有不少是AA 主体。同时,对于地方政府的负债审查更严),信息披露更全面。其中一个更加重要的点在于,城投债一旦发生实质性违约,也就标志着这个地方的融资环境极度恶化。对于地方政府来讲,违约成本更高。(题外话:贵州省领导公开发表讲话表明,力保城投债如期兑付)
该政策目前只是个别省份的网传版本,从落地再到普及全国仍需1-3年时间,再加上目前江苏地区从去年就已经逐渐退出政信非标舞台,落地此次政策对投资人的当下投资环境并无特大影响。
我们应该把握时机,抓住最后的投资机遇,赶上最后一波收益潮流。目前依然购买政信定融产品,保持对转标的关注,等待市场成熟了再进入。当然,产品成熟期,往往代表着收益可能更低,到时候落差会显得比较大。
随着短时间内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停止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为了对抗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各国纷纷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提振经济。以我国为例,在稳就业、稳增长的政策背景下,不仅央行2021年内两次降准,给市场提供流动性,降低债务融资利率,而且,2022年进一步降息降准、减税降费、基建投资的概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