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债券收益的主要指标「每股收益属于什么指标」
一直以来股债相对收益比都是判断市场强弱的一个有效指标,但我讲的逻辑你不一定听到过。这个指标的计算方法也非常简单。股票收益率用全a指数市盈率的倒数即可。债券收益率,取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即可。所谓股债收益比就是用全a指数市盈率的倒数除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
计算逻辑与方法顾名思义,市盈率就是用市值除以净利润,那么市盈率的倒数就是用净利润除以市值,其背后隐含的含义是我的股票每年能挣的收益是多少,这是一个比率数字。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身就是10年期国债每年可以取得的收益是多少,也是一个比率数字。两个收益相除,得到的结论就是债券相较于股票的究竟是更有价值还是更没有价值?
我在计算的时候偷了个懒,在取市盈率倒数的时候,其实应该将它百分化, 0.06应该是6%,而国债收益率的2.82本身就是2.82%。但这点小瑕疵并不影响结果的有效性。唉。大家可以直接看结论的图表,这张图是从08年4月1号至今的数据情况。其中灰色的线是上证综指,红色的线就是我们计算出的股债相对收益比。这张图就非常清晰了,每当这个指标低于45的时候,几乎股票市场都会迎来底部。反之每当这个指标高于70的时候,市场几乎都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迎来大顶。如果想减少数据的误判,进一步提高有效性,那可以把数据阈值分别降到44和提高到80。
散户有办法计算么阈值太高,虽然可以减少误判,但同样会让我们错过一些机会。这就看每位使用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他们希望博取收益的动力。从过去14年的数据来看,这个指标的有效性始终很强。而且这个指标并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拿到市盈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两个数据即可,而这两个数据都是从股票软件上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
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说啊,那这个指标这么好使的话,我们是不是能够经常使用呢?我再讲一讲背后的逻辑。变量分别是市盈率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代表的是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收益水平。所以二者相除就是风险资产收益率相比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溢价(也可以叫做无风险资产收益率较风险资产收益率的折价,主要看哪个比值当分母)。这个溢价率足够高的时候,就代表人们更看重风险资产背后所带来的风险,而放弃了风险资产背后的收益。换句话讲,利空被充分放大,而利多被无视,往往代表着市场的底部。
反之如果这个比值很低的话,那就证明尽管高风险资产较无风险资产的风险高很多,但是人们为了多出的那一点点收益,还是愿意去持有高风险资产。往往出现在大放水或者股市点位过高等情形。
这个指标对于散户的意义甚至大过于对机构,因为机构的调仓往往受多方面因素限制。比如机构本身的大类资产配置比例,比如调仓所需要的流程过于冗长,而且虽然这个指标的有效性较高,但也并非100%有效,还是有一些点位会出现失效。这种瑕疵对散户而言无关痛痒,但是对于纪律性较强的机构而言,有些瑕疵会导致指标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就是说更适合作为一种示意性的指标,而不是作为一种纪律性的指标。
问题与进一步考量其实这个指标还可以进一步平滑,比如考虑每一个数据时点所处的CPI等物价指数的位置。但由于CPI波动率太大,如果能有一些更好的替代性指标,能够给这个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加权,我相信会让这个指标更为有效。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指标它更倾向于中长线的投资,而非短线。可以看到指标的单向波动区间都在2~3年左右,更适用于覆盖一整轮牛熊市场。但是它并不能揭示每轮市场内的不同板块间的轮动情况。所以如果想进一步细分的话,完全可以用各种细分指数,比如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宽基指数以及汽车、环保、新能源等行业指数来进行替代。从而构建出一组细分指数股债收益比。表面上看这种细分似乎是覆盖了多个维度,但同样存在它的问题。以行业板块为例,如果用行业板块的市盈率来作为股债收益比的基础,尽管它可以部分揭示该行业的收益情况以及点位高低,但由于各个行业过分依赖宏观周期以及产业政策,所以你即使知道价格现在很低,但你仍然不知道将来是不是更低,或者什么时间能够涨回来。
但这个指标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不用天天去盯着。因为指标单日波动不会很大,所以最密集的计算也不过每天一次,但事实上隔一段时间计算一次就可以了。特别是作为散户,一周算一次,甚至于说半个月算一次都不影响。但记住,大涨大跌之后还是要特地计算一下的,以防因为一时的懒惰,错过了绝佳的机会。
看在我写这么多字的份上,如果您觉得有一点用处,不妨点个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