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和固收「固收+策略基金」
考虑到大家买产品之前,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匹配自身的风险收益偏好,所以,根据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分成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高风险、可转债基金四类分别介绍,这节课先介绍前两种。
一、低风险产品及其基金经理
这类主要是纯债基金和一级债基,我筛选了一些长期表现较好的基金和基金经理,需要说明的是,对基金业绩的考量以风险调整后收益为主,再考虑基金的回报。也就是说,选出来的基金和基金经理不一定是收益最高的,但一定是性价比相对突出的。此外,筛选的标准还包括:基金有较长的历史业绩可供参考、规模高于清盘线、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较长、非机构定制基金等。
一般来说,短债基金的回撤更小,收益相对更低。并且,组合久期较短,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较小,流动性也更强,一般是作为现金管理和闲钱理财的工具。所以,把短债基金和其他低风险产品分开展示。综合来看,王慧杰的中欧短债、黄海峰的博时安盈、刘志辉的广发安泽短债,以及李金灿的嘉实超短债表现较好。
其中,嘉实超短债成立于2006年,是全市场第一只短期纯债基金,并且是短债中的超短债基金,所以收益和波动相对其他三只更低一点。基金经理李金灿曾经做过期货交易员和研究员,也做过债券交易员,从业经验非常丰富,擅长宏观与债券市场周期、货币政策和曲线研究,也善于利用国债期货去进攻和对冲。嘉实超短债采用的是货币增强型投资策略,可以把它当做增强版货币基金去买。
接下来看中长期纯债基金和一级债基,综合表现较好的是这些基金,它们的基金经理基本上是各家公司固收部的扛把子,我们挑几位基金经理进行介绍。
数据来源:wind。说明:若基金列示的为非A份额,可能是A类份额因成立时间较短等原因未能被筛选进来,实际投资中,不同份额只有费用上的差别
1、鹏华基金刘涛
刘涛是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2013年一毕业就加入鹏华,主要负责信用评级研究,2015年就担任信用研究主管,2016年5月,从信评主管直接升任基金经理,接手的第一只产品就是后来名噪一时的鹏华丰融,属于成长非常快的基金经理。他的研究经验映射到投资中,就是在信用债领域的投资优势。
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纯债大佬,他的产品收益高,波动小,即便在这些优选出来的基金中,其卡玛比率也是非常突出的。鹏华丰融自他接手后,业绩在一级债基中的排名大幅提高,2018年还拿了个全市场第一。
投资策略上,他先对债市中长期趋势做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判断,如牛市、震荡市或者熊市。基于此,利用不同梯次的组合进攻或放守。组合的梯次分为“短券底仓”、“中等久期高等级信用债”和“长久期利率债”。其中,短期债券底仓收益不高,但相对安全,作为防守资产,无论何种市场,都会持有一部分仓位。然后利用另外两个梯次的资产进攻,配合杠杆和久期调整进攻的力度。比如,牛市中,会做好底仓配置,通过信用债和利率债的波段操作赚取资本利得。震荡市,把握信用债的投资机会。熊市就缩短久期,做好防守。
此外,刘涛非常善于做“资产配置的轮动切换”,比如,把握信用债与利率债之间的品种切换机遇,当然了,这部分做的较少,还是主要投资信用债;比如不同行业信用债的券种切换机遇,再比如择机参与可转债等含权资产。
有人把刘涛比作像鳄鱼式的基金经理,为了一个机会,可以静静的趴着,平时吃点小鱼小虾,维持身体基本机能,一旦机会来了,就饱餐一顿。然后,又静静趴着,等待下一次机会。体现在业绩上就是,抓住牛市机会迅速增收,熊市则做好防守,并跑赢市场,实现旱涝保收。
持仓上,绝大部分配置的是信用债。
代表基金是鹏华丰融和鹏华丰禄,两者有所不同,鹏华丰禄不能投资可转债,但鹏华丰融可以,它偶尔会利用非常小比例的可转债仓位进行增收。另外,鹏华丰融在信用债上的投资比例要比鹏华丰禄高些,这也是增强收益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有,鹏华丰融是封闭型基金,资金比较稳定,也可以相对更加坚决果断的做攻守切换,在杠杆和久期上也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总得来说,鹏华丰融的长期业绩好一些,不过在可转债不好的时候波动也会大一点点。
2、鹏华基金祝松
祝松是鹏华的另外一位大佬,投资风格偏稳健价值型,会比较看重估值,要求资产一定有好的价格,同时认为投资一定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政策的方向或者趋势,所以会做方向的预判,并灵活的做一些波段操作。
投资策略上,强调策略要多元、均衡,不依赖单一的资产和单一的策略,力争赚不同资产的收益。简单说,就是利率债、信用债和可转债都配点,且各类债券本身也有丰富的策略,比如对信用债的投资除了关注个券本身的价值,更关注行业利差或者类属利差的走势,这样可以选出更值得投资的行业中的债券。
祝松非常看重波动,不管是对组合的久期还是可转债的仓位上限都有严格的管理。
代表基金鹏华产业债以中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少量持有利率债和可转债,利率债会更多持有收益稍微高一点的金融债,可转债的仓位一般不超过15%,且采用择时与择券相结合的策略,比如2015年三季度,将转债的仓位从二季度末的将近10%减到0,在后面市场大幅震荡的过程中,只回撤了不到3%。
鹏华永盛一年定开债和鹏华产业债在策略上有些差异,鹏华永盛一年定开债更加侧重在绝对收益,淡化对排名的考虑,尽量给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健的收益,所以在转债的操作上相对谨慎,在转债表现不好的时候,鹏华永盛一年定开债的表现会更好一些。
3、招商基金马龙
马龙和等下介绍的刘万锋是招商基金债券投资的灵魂人物。马龙自2014年开始管理招商安心收益债券C,在这之前有着3、4年的宏观经济、债券市场策略、股票市场策略研究经验,管理的大部分是债基,2020年开始管一些混合基金,不过股票仓位都比较低,更像是二级债基,以信用债投资为主。
代表基金招商产业债在他的管理下,从2015年至今的每一个完整年度都可以获得超过3%的收益,这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回撤极低,历史最大回撤出现在2017年初,才1.29%。观察他的业绩发现,马龙的投资风格非常稳健,属于那种不争第一,但求持续超越大部分同类基金的管理人。
最为难得的是,他很少碰含权资产,虽然不排斥可转债,但比例极低,招商产业债自他接手以来,可转债占债券市值的比重最高也不超过5%,还是在可转债极具有性价比的时候。他管理的其他基金,包括偏债基金目前看来也是很少买转债,这说明,马龙的债券投资能力真的非常强,仅仅凭借着对信用债和利率债的投资就能获得在同类中靠前的业绩。也说明了,马龙真的非常注重风险的控制,而且对自身擅长的方向比较专注。随着他逐步开始向混合基金拓展,也要关注他的债基“含权量”是否会提高。
4、招商基金刘万锋
刘万锋和马龙一样,非常稳健,很少买可转债,主要依靠挖掘信用债机会获得超额收益,两人的操作风格略有不同,马龙对于看好的债券敢于重仓一些,刘万锋的持仓则非常分散。
不过,刘万锋的代表基金招商双债增强和马龙的招商产业债、招商安心收益债,从走势看,几乎重叠,可以考虑互相替代。
刘万锋和康晶合作管理的招商安泰表现也非常不错,康晶已经管了很多年,刘万锋2021年初加入,算得上是强强联合。目前两人合作的业绩还比较短,可以继续观察一下会有哪些变化。
5、富国基金黄纪亮
黄纪亮是富国基金固收团队的领头人。
机构对他的认可度非常高,2021年四季报显示,被FOF基金持有次数最多的前15只产品中,他独占三席,其中富国信用债A被20只FOF基金持有、富国天利增长被16只FOF基金持有、富国产业债A被16只FOF基金持有。所管基金以中长期纯债和一级债基为主,2022年2月份发行了他的首只二级债基富国裕利,开始涉猎权益资产的投资。
富国基金在黄纪亮的带领下,构建了非常成熟的债券投研架构,尤其在信用分析方面非常强。
黄纪亮的基金也都是主要投资信用债,搭配一些利率债,利率债以金融债为主,可转债方面,不同基金有不同的偏好,富国信用债、富国目标齐利、富国强回报不怎么买转债。富国产业债和富国天利增长喜欢放一些仓位在可转债上,其中富国天利增长的可转债仓位更高,一般在5%到15%,富国产业债的可转债仓位一般不超过8%。
6、博时基金陈凯杨
陈凯杨是市场上最早一批债券从业人员,2003年就入行了,见证了公募行业的发展历程,经验非常丰富,截至到2022年5月,他管理过的基金都五十多只了,主要管理中长期纯债基金。他对债券市场灵敏度非常高,对宏观趋势研究很深入,主要投资信用债和金融债,由他单独管理的债券基金都不投可转债。一般是通过基本面研究来调整持仓,也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动态地进行调整。
代表产品博时双月薪大部分年份都可以排同类前1/10,且除了2017年以外的完整年份都获得了超过4%甚至5%的回报。不过这只产品是三年定开加受限开放,也就是基金的流动性比较差,赎回的时候很可能会遇上比例确认,在买之前要充分了解基金相关规则。
7、其他
易方达胡剑和王晓晨比较喜欢利用可转债和股票增收,但在股票、可转债的投资上都非常稳健,股票投资主要以业绩优异的蓝筹公司为主。张翼飞和丁进都非常擅长投资可转债,增收的同时,回撤控制的也很好的。
二、中低风险产品
这类主要是股票仓位低于20%的固收 产品,包括二级债基、部分的偏债基金和部分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很多采用“股债双基金经理制”。筛选标准和低风险产品一样,表中这些基金和基金经理都很不错。
1、安信基金聂世林
代表基金安信新目标的收益和回撤都非常优秀,在中低风险产品中性价比极高。
聂世林是一个权益类基金经理,追求绝对收益。他管理的既有债券仓位较高的偏债类产品,也有股票仓位较高的偏股类产品,其中偏股类的都是他独自管理,偏债类的一般是搭配一个专门做债的基金经理,但由他做主导。比如安信新目标搭配了钟光正,也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基金经理。
聂世林在研究员期间,覆盖的行业包括地产、汽车、农业、传媒和餐饮旅游,这五大行业横跨周期、消费还有科技。他对各种投资风格和行业有包容性,不偏执于所投资的领域,但会坚持独立判断,不从众。曾经追求成长性,但遭遇了较大回撤,就开始在组合中配置一些高安全边际的资产,形成了价值成长均衡的风格。
投资理念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好公司。买入股票的首要理由,是企业的长期的竞争优势和成长性,而不是估值。竞争优势是指商业模式稳定且可复制、管理层优秀、具备资源垄断或技术垄断能力进而对产品有定价权,能够获得超越同行利润率水平的企业。成长型也叫边际变化,就是企业出现可持续的积极变化,比如企业的竞争能力提升、行业格局改善、行业景气度出现拐点等等。估值的意义,其实是对成长投资和业绩波动性的保护。这种投资理念和风格有利于穿越牛熊,组合的波动也比较小,长期下来会有较好的超额收益。
对选中的股票长期持有,换手率非常低。除去市场大级别的牛熊转换会调整仓位外,一般不花时间在仓位的择时上。行业配置均衡并保持一定的分散度,单个行业会设置20%的上限。
2、安信基金张翼飞
张翼飞的职业经历很丰富,在毕业后并没有选择进入投资行业,他曾在两家实业公司担任财务总监,这使他对企业的运转有十分细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后续做权益投资;还在上海市国资委工作过,之后担任卖方行业研究员,复合的经历使他具备了多资产的投资研究能力。
2012年9月,张翼飞加入安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2014年3月正式成为基金经理。
他的安信稳健增值严格按照固收 策略运行,和李君共同管理,李君有深厚的行业和股票研究功底,对宏观利率及量化分析有着自身的专业优势。
产品以金融债投资为主,加可转债和股票增强收益。股票仓位从未超过15%,坚守“持有 避险”的投资理念,主要持有一些优秀大盘蓝筹股,严格把控估值,低估时买入或增持,高估时卖出或者减仓,不参与热门赛道的追逐。股票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注意规避系统性风险,在市场整体环境不好时会迅速降低仓位来避免组合损失,比如2020年一季度,股票仓位直接从10.95%降到了1.89%。
这或许是他保持高胜率的秘诀,安信稳健增值自2015年5月成立,季胜率100%,即便在普遍表现不好的2022年一季度,也取得了正收益,并且保持着非常高的月胜率。
3、华安基金石雨欣
石雨欣是一位非常低调,但业绩抗打的基金经理,想在网上找一张她的照片都很难。她曾经在信评机构做分析师,擅长投资信用债,追求绝对收益,代表基金华安安康,从2016年初成立就开始管理,季度胜率非常高。
在2022年之前,只有2016年四季度微亏,在管理其他基金的时候也非常注意控制风险,风格很稳健。
华安安康一开始是保本基金,2018年8月9日转型为灵活配置型基金。转型后仍然保持较高的债券仓位,股票仓位基本在20%-25%之间,并随着市场环境有微幅调整。石雨欣负责债券等固收部分的投资,另一位基金经理陆奔负责股票部分的投资,和石雨欣从基金转型后就开始共同管理。
陆奔也很注重控制风险,他将投资体系概括为“选股层面把握质量、配置层面不暴露单一风险变量、择时层面控制回撤”,尤其看重深度选股和行业配置。他会把股票划分为消费、周期、价值、新兴成长、传统成长等五六个模块,每一个单一模块都尽量不超过权益仓位的一定比例,属于均衡分散的风格。
择时方面,他采用“非对称择时”。在某些阶段面临不确定风险时,阶段性进行降仓位,来规避可能的下行风险。等到这个不确定性过去之后,再恢复仓位。但是,如果阶段性看多,并不会加仓位,目标是用择时来规避风险,并不是去获取更大收益。持股集中度中等偏低,喜欢挖掘一些估值不高的冷门股。
4、易方达基金张清华
张清华是一位善长做大类资产配置、股债全能型基金经理,主攻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他认为,“长期来看,股债有跷跷板效应,而股市也有板块轮动,因此,做好大类资产配置是投资的核心。而且根据历史数据回测,大概12%的股票和88%的债券组合可以达到有效对冲。这几年随着股票市场波动性下降,股票的合适比例应该会更高一些。”他的基金基本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比例调整来投资的。
股债配置的偏离上,张清华会参考两点,一个是周期位置,一个是估值,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策略,根据当前的经济周期以及股债估值情况,来决定增减股债仓位。
仓位基本确定后,他也会对债券品种、持股品种进行考察。债券投资上,他以信用债和转债为主,信用债投资主要是依托公司的研究力量,从已经构建好的资产库中选择和跟踪相关债券,主要关注信用评级、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转债的运用则让他的基金业绩在股票牛市中有较大的向上弹性。
股票投资上,他也会兼顾自下而上的策略来挑选股票,张清华比较倾向于投资行业龙头股,而行业配置上,也呈现出比较强的行业轮动特征,比如2015年主要配置创业板小股票,2017年侧重家电,2019年以来,电子、通讯、医药板块则有明显增加。
他的基金无论二级债基还是偏债混合,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攻守兼备效果。表中的易方达裕丰回报由他和张君雅一起管理,两人都有非常强的宏观择时能力,张君雅单独管理的纯债和张清华单独管理的偏股基金也都非常优秀。
5、其他
还有一些基金经理热衷于打新,利用“固收 打新”获得相对稳健的收益。表中标红的这些基金,新股获配金额占基金规模的比重都比较高,比如华安的朱才敏,中欧的张跃鹏和余罗畅,鹏华的李君,华宝的林昊,南方的吴剑毅,中银的苗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