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贷款资金监管「允许试点地区扩大参与境内信贷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记者从多位地方发改人士处了解到,近期监管部门组织地方申报中长期贷款项目,项目投向16大领域及128个细分领域,但监管部门也设置了禁止投向领域。
据记者了解,申报主要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库进行,在重大项目库“中长期贷款模块”进行填报,其申报流程及相关操作整体上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申报流程和操作类似,主要由项目单位及发改部门相关处室填报。
记者获得的样表显示,申报需填列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投向领域、贷款用途、项目总投资、项目资本金、项目贷款需求、项目回报方式、项目建议对接银行、项目属性等信息。
其中,投向领域包括16大投向领域及128个细分领域。16大领域具体包括: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产业全链条技术产品创新和制造生产,航空航天业,高端科研仪器研发和制造,氢能产业研发和制造,创新平台扩大技术装备更新改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农民和以农机合作社等农机购置,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升级改造和节粮减损,物流设施提质增效和智能化改造,冷链设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教育领域技术装备更新改造。
前述16大投向领域还有细分领域,合计128个。比如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包括国内铁、铜、镍、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及钾肥骨干企业钾资源勘探、开采和钾肥生产项目建设两个投向。
投向还设置了八个方面的“负面清单”,包括煤制甲醇和煤制乙二醇项目,涉及新增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铸造产能的项目等。
项目贷款需求需细分2022年8月至12月末贷款需求,如年内不使用贷款资金,则不予审批。建议对接银行为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六大行及12家股份行,均为全国性银行,一共21家。项目属性需区分基建项目、技改项目或其他。
这是贯彻8月31日国常会精神的举措。8月31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为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配足融资。这也有利于扩大信贷有效需求。有关部门要完善对银行的考核,银行要完善内部考评和尽职免责规定,形成激励机制。
该举措旨在解决今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从今年的金融数据看,月度间的波动非常明显,其中1月、3月、5月、6月好于市场预期,但2月、4月、7月低于市场预期,波动幅度比往年大,信贷增长缺乏稳定性,同时票据冲量的特征比较明显。
究其原因,房地产贷款下行,但其他类型的贷款无法弥补前者贷款的下降,由此导致信贷需求的青黄不接。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尤其乏力: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8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7.3万亿,同比少增0.3万亿。
9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决定,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100%对商业银行予以专项再贷款支持。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尽量满足实际需求,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同时落实已定政策,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如此次申报的中长期贷款项目符合相关条件,可能也将享受再贷款的支持政策。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