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杠杆的钱从哪里来「普通人如何加杠杆」
今天,统计局公布了1-4月的经济数据。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0.6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7.08%。
受疫情的拖累,工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而小一些,而消费受到的影响更大。
另外,今天盘后,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一项数据:2022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150万部,同比下降40.5%。
这个数据更难看,可见消费之惨淡……
面对这样的形势,最近几天,有不少专家在建议给受疫情影响地区的老百姓“发钱”。
但问题是,钱从哪儿来?
财政现在根本没钱。
根据最新数据:4月份深圳的财政收入同比下降44%,南京同比下降高达54.9%,苏州同比下降49.6%……更多城市可以见下图。
2020年,美国大规模的发钱,是靠印钱。
而国内今年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本不要指望印钱。
所以最多也就只能发消费券。
并且,消费券的本质,也是财政补贴。
将本来应该收的税,补贴了消费者,所以也会减少财政收入。
另外,今天还有一条消息:财政拟对国内客运航班资金支持。
航空业是受疫情直接影响的行业,受损严重。
而且航空业属于高负债行业,资金压力更大。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既然航空业能拿出资金支持,那其它行业呢?
既然开了这个头,那其它行业自然也会想各种办法去“哭穷”、去争取财政支持。
所以又回到那个问题:钱从哪里来?
同时,今年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就业。
今年的就业压力非常大。
根据今天公布的最新数据: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至6.1%,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其中,年轻人就业承压突出,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2%,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创有历史数据以来最高。
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这是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破千万。
截至2022年4月17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23.61%,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去向落实率为21.47%。
所谓的“去向落实率”,并不仅仅指的是就业,比如继续读研、读博,也算是落实了去向。
预计今年全国研究生(硕士 博士)招生人数合计在120万左右。
如果剔除掉这部分,那意味着,已经落实去向的应届生,占比就更低了。
现在距离大学生毕业,只剩下一个半月了,一下子这么多的劳动力进入市场,政策到了必须要发力的时候,否则很难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
在就业和收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刺激消费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此时,刺激经济的第一步还是得靠投资来点火。
投资本质上就是要加杠杆:政府加杠杆、企业加杠杆、个人加杠杆。
个人加杠杆,主要就是买房。
所以最近,不断的刺激楼市。
企业方面,今天有一条消息,是关于房企的。
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3家民营房企被监管机构选定为示范房企,将在本周陆续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吸引投资人,创设机构将同时发行包括信用违约掉期(私募CDS)或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在内的信用保护工具,以帮助民营地产商逐步恢复公开市场的融资功能。
此前一直是以刺激楼市为主,降低贷款利率、降低首付比例、取消限购等,各种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房企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现在又开始直接救房企了,政府想办法帮房企融资(借债),稳住资金链。
毕竟,房地产目前还是中国第一大产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
如果房企的资金链断了,就得停工。
救房企,首先还是为了保就业。
同时,这条政策也反应了一条思路:政府想办法,帮企业加杠杆!
政府方面,货币政策受限,在财政收入下滑的背景下,财政政策要发力,只剩下特别国债了!
在这三者中,政府需要带头示范,才能刺激企业和个人。
所以,发行特别国债,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