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特征包括「金融产品的特征」
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特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是货币资金融通的总称,融通的主要对象是货币与货币资金,指以货币本身为经营目的,与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经济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结算,贷款的发放与回收,外汇买卖与兑换,证券的发行与流通,投资,信托,保险,租赁,国际间的贸易和非贸易的货币支付与结算,黄金白银买卖、输出、输入等。
一、金融特征
(一)金融是信用交易
金融是信用交易,但不包括实物借贷(又称实物信用,指贷者以实物形态发放贷款,借者在约定期限后也同样以实物形态还本并付息,这是最原始的借贷形式)而专指信用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货币信用),可以不受限制地向任何个人和企业提供信用,通过借贷货币、发行股票及债券等多种方式融通资金,使用范围更为宽广。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
信用交易的特点:
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向对方先行移转商品(包括货币)的所有权或部分权能,且与另一方的相对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信用交易的发生是基于给予对方信任。
(二)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
在金融市场上,基础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通过金融工具使其进行交易。金融交易实现了资金这一基本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成了资金盈余和短缺方潜在的互利交换要求。
(三)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
1、银行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等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是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的参与者,资金供求双方是通过这些中介机构实现资金融通的,因此,它们是金融交易的中心。
2、企业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的供应者,又是资金的需求者。企业在经营中形成的闲置资金是金融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又构成资金需求的主要部分。
3、居民在金融市场上主要是资金供给者,同时也提供一部分资金需求。
二、金融构成要素
(一)金融对象
以货币(资金)作为经营目标,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具有垫支性、周转性和增值性。
(二)金融方式
以借贷为主的信用方式为代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一般是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包括:1、无中介机构介入的直接融资,如发行股票、债券;2、通过中介机构的媒介作用来实现间接融资,如银行借款。
(三)金融机构
是指从事金融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其他机构等。
(四)金融场所
即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它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
(五)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
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等。
金融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立的金融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联系,及其相应的制度规定。中国金融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机构的结构组成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的管理体系。
金融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金融市场,保证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实现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各要素间关系:各要素是既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金融对象、金融场所为金融体系硬件要素,金融方式、制度和调控机制为金融体系软件要素,金融机构为其综合要素。具体而言,金融活动一般以信用工具为载体,并通过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作用来实现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在其中发挥监督和调控作用。
三、金融产品种类
金融产品也叫金融工具或信用工具,是指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各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载体,也就是金融市场的买卖对象。包括货币(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有价证券(存款凭证、商业票据、股票、债券、国库券等)、保单、外汇、黄金、基金、期货、期权等。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竞争原则形成金融产品价格,如利率或收益率,最终完成交易,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
比如:我们可以用现金购买任何商品,包括金融产品;我们可以到银行承兑汇票(变成现金):我们可以在相应的金融市场任意买卖(交易)股票、期货等;我们持有的债券、保单等到期可以兑现(变成现金)。
在我国,消费者除了可以享受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服务以外,还可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定投、储蓄连接保险等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与金融衍生品,享受信用卡、互联网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当前,一个由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存单市场等货币市场以及国债市场、公司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确立。
金融工具具有以下特征:
1、偿还期
是指借款人拿到借款之时,到借款全部偿清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各种金融工具在发行时一般都具有不同的偿还期,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如银行活期存款随时可以兑现,其偿还期实际等于零。
2、流动性
是指金融资产在转换成货币时,其价值不会蒙受损失的能力。除货币以外,各种金融资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流动性。其他的金融资产在没有到期之前要想转换成货币的话,要么打一定的折扣,要么花一定的交易费用。一般来说,金融工具如果具备发行金融资产的债务人信誉高,在以往的债务偿还中能及时、全部履行其义务和债务的期限短,就可能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这样它受市场利率的影响就很小,转现时所遭受亏损的可能性就很少。
3、风险性
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是否会遭受损失的风险。其风险可分为两类:一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风险(违约风险),这种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债务人的信誉以及债务人的社会地位;另一类风险是来自市场的风险(市场风险),这是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随市场利率的上升而跌落的风险。一般来说,本金安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即偿还期越长,其风险越大,安全性越小。本金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比,与债务人的信誉也成正比。
4、收益性
是指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金融工具收益性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衡量的,其具体指标包括:
(1)名义收益率
名义收益与本金的比率,或者说是金融工具的票面收益与票面金额的比率。
(2)实际收益率
即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收益率。
(3)平均收益率
又称平均报酬率,是指投资项目年平均净收益与该项目平均投资额的比率,为扣除所得税和折旧之后的项目平均收益除以整个项目期限内的平均账面投资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