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著名的基金经理人「国内顶尖的基金经理」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迎来2022年,复杂的国内国外政治经济局面之下,债券市场会如何走牵动人心。
2022年债券市场机遇多大?哪些品种更有机会?可转债品种还能布局?如何借道基金参与债市投资?为此,中国基金报专访了
平安基金总经理助理 张文平
招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 马龙
永赢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兼投资经理 杨勇
南方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杜才超
博时季季享基金经理 黄海峰
长城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 徐涛国
大成民享安盈一年持有拟任基金经理 孙丹
创金合信恒兴中短债兼创金合信信用红利基金经理 谢创
等八位债券投资“大佬”,来看2021年债券投资。
从这些基金经理观点来看,目前整体收益率水平已回到历史次低水平,投资者应该对2022年债券市场的回报预期要降低,存在区间震荡的机遇。但长期来看,债券类资产是值得配置的资产,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短债、中短债、“固收 ”等品种。
2022年债市场现区间震荡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待2022年债券投资机遇?是一个布局好机遇么?
张文平: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由此可以预期,2022年宽信用力度会较大,同时在经济企稳回升之前货币政策大概率易松难紧,且宽货币速度比较快而宽信用需要一定的时滞,由此可能会带来货币与财政阶段性的错位和时间差。
该宏观背景将深刻影响2022年债券市场的趋势和节奏,在货币先宽而宽信用未起阶段,债券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的机会;随着宽信用和宽货币同时进行时,债券市场可能迎来一定的扰动,但需区分阶段性的主线以及由此对市场的不同影响;最后需要观察宽信用再度加码还是边际收缩,由此对债券市场的不同影响。
马龙:展望2022年的债券市场,高息资产较少,价格上涨空间的想象力也在变弱,目前整体收益率水平已回到历史次低水平,这个位置再往下走的想象空间和难度在增加,资本利得的贡献应该不如去年大。总体来说,大家对2022年债券市场的回报预期要降低。
但是长期来看,债券类资产是值得配置的资产,整体比较稳定、可预测性较强。经济增长是逐步放缓,债券市场很难有大的调整或者进入大的熊市,作为居民资产配置的一个手段,债券资产作为基础配置或者稳定配置,值得大家在长期配置中有一定比例。
杜才超:回顾2021年,宏观层面呈现经济偏弱 货币偏松的特征,债市走出慢牛行情。2022 年前期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实体融资需求仍然偏弱,投资扩产动力不足,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是“宽信用”和“稳增长”的前提,宽货币仍有其必要性,从这个角度上看货币政策存在降息的可能,宏观环境对债市仍有利;下半年债市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多,经济金融数据企稳、猪价上涨带动CPI 回升、美联储加息等,债市存在一定的回调压力。
但长期来看,劳动力人口下降、政策转向强调“高质量发展”、“房住不炒、严控隐债”的背景下宏观杠杆率稳中趋降等因素带来经济潜在增速下台阶,进而市场利率水平逐渐下台阶,债市长期仍将慢牛延续。回顾2014年以来的历次10年国债高点,也能印证这一趋势,2013 年11 月、2017 年11 月、2020 年11 月分别为4.72%、3.99%、3.35%。
另外,在宏观经济增速中枢下移且波动下降、金融监管趋严带来流动性控制平稳等因素的背景下,债券收益也逐渐呈现波动降低的特征。
因此,我们认为短期视角上,2022年上半年投资机会好于下半年;中长期视角上,债券资产是低波动、稳收益的较理想标的,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应占有一定地位。
杨勇:2021年四季度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政策重心短期内转向稳增长,宏观环境愈发有利于债券市场。至年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新低,投资对债券的配置热情也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峰。进入新年度,政策面稳增长行动延续,一季度信贷开门红可期,债市行情难免受宽信用预期扰动,预计短期内将陷入震荡。
不过,我们预计经济下行压力和政策托底的组合将贯穿全年,这意味着债市还是会有不少波段机会。尤其是近年来政策面更注重守住增长和风险底线,而非过度抬升经济增速,因此当一季度开门红过去后,如果经济在后续重新显现走弱迹象,利率债将可能迎来的阶段性投资机会。同时,稳增长诉求下,基建往往会成为一大抓手,因此以城投债为首的信用债具备相对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过去几年信用风险管理较为成功,同时对宏观利率走势把握较高的基金管理人。
孙丹:2021年底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要稳定宏观经济的政策导向,我们预期国内宏观政策将以宽货币、宽信用和稳增长为主,预计2022年债券市场呈现区间震荡行情,仍具备配置价值。
徐涛国:2022年债券市场不太可能出现大的牛市行情,大概率是区间震荡,相对比较好的配置窗口可能出现在下半年。
当前的整体利率水平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数,我认为已经充分反映了当前经济面临的较大压力,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收益率再大幅向下的空间已经不大。尤其目前的经济政策环境是“宽信用,稳货币”,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信贷尤其是基建与地产相关的信贷将有大幅增长,社融将创阶段性高点,利率水平将面临上行压力。当然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比如疫情的反复对经济恢复的干扰,海外各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等,因而整体利率水平上行的空间可能也有限,将以区间震荡为主。
黄海峰:一是在行业方面,首先,地产政策可能出现边际放松,但“房住不炒”的监管大方向仍具有刚性,地产景气度或将进一步下行;其次,政治局会议强调基建方面“在2022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基建产业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起到托底经济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地方隐形债务监管的政策定力仍然较强,基建向上空间受到制约,预计增速将呈前高后低趋势,对经济的影响仍是“托而不举”;最后,制造业作为主要的政策支持方向,在出口景气支撑和信贷、税费等政策的倾斜支撑下,企业大概率将维持较高的资本开支意愿,制造业投资韧性仍在。
二是在出口方面,海外供应链承压局面未破,供求缺口短期内或难有明显改善,出口景气度可能韧性较足,随着下半年主要经济体宽松政策的退出,需求呈有序回落。此外,由于今年消费的低基数,预计2022年将迎来缓慢复苏。
三是在通胀方面,在食品的压制下,2021年CPI整体处于低位,非食品则持续修复。在PPI对CPI的传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食品和非食品共振的情形,即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通胀对于总需求的敏感性大幅增强。如果2022年稳增长或地产链收缩慢于预期,上半年可能出现通胀压力短暂超预期的风险。
四是在流动性方面,在2021年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经删除了“管好货币总阀门”和不“大水漫灌”的表述,宽松预期进一步强化,叠加年末再次全面降准的货币政策,可以发现,“稳增长”诉求正在逐步加强。如若基本面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22年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的预期也将继续增强。
谢创:预计未来一到两个季度,对债券市场持谨慎乐观会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当前市场阶段性因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加大,并有轻微的失速风险,后续如何演变,要看中央政策对冲的力度。从目前中央跨周期调节以及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来看,对冲力度大概率不会较强。
再往后看,高质量发展定调下,货币政策在价格信号方面的空间较小,政策更多在于通过结构性政策调整经济结构,而非总量政策推动经济增长,短端真实下行空间并不大,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推移,对于利空反应有可能会较为敏感,警惕后续宽信用推进、通胀等因素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预计2022年债市整体震荡偏强,同时维持利率在超长期仍处于下行通道,且10年国债每一轮的利率顶部将逐步走低的判断。建议久期中性,注重票息。
货币政策、疫情、信用风险等成为风险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债券市场2022年会有哪些风险点值得关注?
张文平:首先,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宽信用的力度和节奏,这是2022年债市可能面临的最大宏观变量和风险点。其次,需要关注个别行业和城投的尾部风险问题。最后,需要关注在整体信用利差、期限利差较窄的背景下,利差走阔的风险。
马龙:当前利率绝对水平在历史上是偏低的,2022年初稳增长动力较足的情况下经济环比有望改善,利率存在一定震荡的风险;另外一些行业的信用尾部风险可能仍需要警惕,例如财政收入压力较大区域的城投、杠杆较高的房企等。
杜才超:1.海外环境:当前市场预期美联储将于2022 年开启加息,全年加息次数为2 次左右,我们认为美联储加息大概率不会导致国内政策的反转跟随,但是很可能会对国内宽松环境造成掣肘,尤其如果加息进程超过预期,会压降国内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不利于国内利率下行空间的打开。
2.宽信用政策的落地:随着宽信用政策的逐步推进,可能会伴随经济暂时企稳的现象,在经济和信用的共同作用下,易对债市,尤其是利率债交易造成一定冲击。不过从另一角度思考,宽信用的落地也利于缓解信用债市场的局部压力,可能带来相应的信用债投资机会。
3.城投债信用风险:永煤事件、地产暴雷等情况进一步强化了城投信仰;而与此同时,城投融资政策收紧、房地产衰退冲击土地财政等因素也给城投带来一些不确定性,造成的后果就是“抱团”现象日趋明显,优质区域利差大幅压缩、弱势区域发行日趋艰难。给投资带来的压力就是头部平台票息收益偏低,缺乏超额回报;尾部平台易受到偶发事件的冲击,可能对区域甚至全行业带来估值冲击。
4.永续债风险:2022年全面适用新金融会计准则之后,对永续债的记账方式,存在和保险机构看齐的潜在风险,即对永续债记账方式采取“与发行人股债一致”,即便有新老划断,也存在一定的冲击,对于优质发行人即使不担心“真永续”风险,也会对债券估值带来调整压力。
5.理财产品净值化:2022年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后,以往的资金池期限错配模式以及摊余成本法模式不能继续,长久期和私募品种的需求将会下降,利差或将持续走阔。尤其对相对价值较好的中长期限券种,更要谨慎这一冲击可能带来的影响。
杨勇:2022年,我们的判断是经济下行压力 政策托底的宏观组合,整体上是有利于债市信用风险缓和的。在政策的呵护下,市场整体出现大风险的可能性极低,但仍不排除个案的风险。我们认为,对于过去激进扩张、盲目多元化导致负债率高企的债券发行人要予以坚决规避。而对于专注主业,已安全穿越多轮经济周期的发债主体,则要辩证看待其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流动性紧张的区别,2021年房地产行业历史性洗牌,风险大量暴露后,在幸存的主体中可能孕育着投资机会。
此外,2022年是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转型后的第一年,传统理财投资者对股、债市场的真实波动的接受度到底怎么样尚未可知。尤其是在产品净值显著回撤时会不会出现集中的申赎,从而进一步放大市场波动?从2022年开始,投资者将真正直面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权衡取舍,这也是后资管新规时代与此前市场环境最大的不同之处。投资者或可考虑关注债券型产品管理规模较大、风格一贯稳健的基金管理人。
徐涛国:首先对于长端利率债而言,需关注国内稳增长的节奏与力度是否会超预期,2022年是政治周期中非常重要的年份,目前的经济政策环境又把稳增长提高到了极高的程度。需要担心经济刺激政策会否执行的过于超预期的情况,从而推动整体利率的上行;其次是海外通胀所引起的货币收缩,加息预期对国内收益率上行的影响。
对于信用债,目前的热点是需要关注民企地产债违约的进一步发酵,投资中应该尽量规避,甚至一些小的国企地产公司也可能有风险暴露,但同时也要关注会否有其它资质较好的国企地产债被错杀的情况,危中也有投资机会。
孙丹:第一,2022年,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地和经济预期的逐渐改善可能对债市造成一定的波动,并限制收益率下行的空间。
第二,海外方面,为了应对美国较高的通胀压力,美联储已经进入紧缩周期,如果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退出的进程过于激进,并导致了美债收益率明显上行,也会对国内债市产生情绪层面的冲击,但是目前中美短端和长端仍有较高的利差保护。
第三,疫情也是影响债市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之一。口服特效药的推出,以及Omicron毒株所呈现出高传染性、但低致命性的特点,如果这些使得全球防疫政策逐渐退出,那么人类的经济活动会与过去两年有显著不同,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
第四,信用债方面,2022年民营房企的风险仍在出清,房企及其下游的建筑、装饰等行业的信用风险尚未完全缓释;其次是城投债,房地产行业风险出清过程中,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下降使得资金腾挪难度加大,对部分经济弱、债务高地区城投平台回款和偿债产生负面影响,可能由此带来非标舆情等信用事件。
黄海峰:2022年上半年,重点关注地产政策的边际变化,以及财政前置发力的幅度,通过宽信用推进的节奏与见效程度,来判断债券市场的整体走向。同时,考虑到地产与隐性债务的政策定力,经济数据修复节奏可能相对较慢,货币政策有望维持“温和宽松”,为债券投资提供较好的宏观环境。2022年下半年,建议将警惕经济数据修复、海外宽松政策退出,可能带来的债市扰动,提前做好防御策略。
高等级信用债等受关注
中国基金报记者:2022年应该如何把握债券市场机遇?哪些品种较好?
张文平:2022年债券市场较好的投资机会就在宽货币已至而宽信用未起的阶段,另外的机会可能就在宽信用政策和措施边际转弱的阶段。中等资质、中短久期的短融、中票预计可以取得较好的票息收益。
马龙:中长期政策方向是“调结构”与高质量发展,经济名义上很难再出现过高增长,政策也不会走放水和刺激的老路,因此债券市场利率长期趋势仍是下行的,如果因为年内阶段性逆周期刺激等冲击导致利率上行,债券市场也会出现长期的配置机会。
品种上可以考虑以中等久期的信用债为主要底仓配置,关注资本补充工具类债券、ABS等的配置机会。此外,2022年可能是整固或者消化的年份,大家可以在“固收 ”产品上做更多研究和布局。
杜才超:基本面上看,2022年仍对债券较有利,但也警惕经济金融数据企稳、猪价上涨带动CPI 回升、美联储加息等风险因素堆积后对债券收益水平的冲击,再结合利率水平低波动趋势的判断,我们认为上半年的投资机会应该好于下半年。
上半年在策略上波段交易策略、久期策略占优,通过较为积极的操作,寻找资本利得方面的超额回报;下半年风险因素积累,但总体波动可控,票息策略、信用债策略、杠杆策略、骑乘策略占优,适宜减少波段交易、控制组合久期,追求持有票息方面的稳定回报。总体看要保持顺势而为、攻守均衡的操作思路。
从债券品种上看,利率债流动性好、交投活跃仍是交易策略的首选品种;地方政府债二级交易关注度逐渐提高,部分区域或期限的券种相比利率债有一定相对价值,也值得关注。信用债方面,仍主要关注有一定安全边际、有一定流动性保障、有一定价值弹性的品种,比如中等期限经济发达区域城投、上游高景气度行业的产业债、主体资质无瑕疵但债券条款适当下沉的品种(比如大行次级债)。
杨勇:站在2022年全年维度看,尽管利率水平较低,这意味着债券的投资收益空间较以前有所减少,但在政策面稳增长的背景下,债券市场仍然具备不少的结构性机遇值得布局——除了城投债之外,随着近几年各类风险逐步暴露,信用债定价开始反映不同发债主体的差异,利差定价也趋于合理,在宽信用环境下,能够受益于稳增长的板块有望迎来信用资质的改善与提升,投资者如能适时合理调整收益预期,同时对不同的发债主体做到仔细甄别、去伪存真,则有望从中获取超额收益。当然,这一切的前提仍然是风险管理能力。
孙丹:2022年债市应该以把握好高等级信用债的配置机会为主。在流动性平稳偏松的背景下,获取品种利差压缩的收益仍是较为有效的一种策略,因此资本补充工具仍有较好的配置价值,包括银行永续债、券商次级债、保险资本补充工具债等等。这些品种虽然前期利差压缩到比较低的位置,但仍有局部性的利差压缩机会。
此外,也可关注碳中和领域及绿债的投资机会,去年11月央行推出碳减排工具,风电、水电、光伏这些行业由于前期投入大、折旧成本高、盈利面表现一般,仍有一定信用溢价,在政策鼓励和信贷倾斜的扶持下,此类领域的融资可得性将有所提升,融资成本有下行空间,可提前布局。最后就是有望率先受益于融资宽松的国企地产主体,以及再融资债、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比较高的地区核心的城投平台等。
黄海峰:展望后市,我们认为2022年整体的宏观环境和政策环境对于债券市场依然相对有利。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的总体判断依然还是相对比较谨慎的,提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延续了之前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面临压力的总体判断。政策方面总体的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会议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增加了对于逆周期的表述,所以后面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会有进一步的动作,货币政策方面会继续有宽松,后续还会有降准等操作,降息的概率也在提升;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会议也提出基建投资要“适度超前”,结合“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提法,所以2022年财政大概率在年初就发力,为了配合财政发力,货币政策宽松大概率也会前置。对于债券市场来讲,货币维持宽松支撑债券继续走牛,债券收益率继续下行的概率是很大的,期限上来看长债由于受制于宽信用预期的影响可能会维持区间震荡,但短债方面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确定性更大。
徐涛国:我认为,全年的债券收益率可能都处于一个较大的区间震荡,难以出现大的趋势行情。比较好的策略是在收益率调整到相对的高点时增加久期与仓位,而在收益相对低点,则降低仓位,交易的仓位应较为灵活机动。
投资品种方面,我认为在目前的经济政策环境中,城投债中短期违约的概率很低,看好发达区域的中低评级城投债,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取较好的收益。
谢创:2021年以来,优质资产荒背景下,机构出于兼具安全性和票息价值考虑,对次级及永续金融债配置较为积极,次级及永续金融债信用利差整体下行,信用利差压缩较为明显。对于信用资质强的金融机构,发行次级及永续债的主要目的在于补充资本,并不是真的想把发行的永续债真“永续”或次级债的“次级”条款实现。
展望2022年,机构风险偏好仍难言宽松,从安全性和票息价值考虑,优质金融主体的次级及永续金融债仍有较好配置价值,是信用资质不下沉的前提下享受超额利差的较好品种。
城投债整体仍维持风险可控状态,多地政府出台释放维稳信号和相关措施,但对于经济实力弱、债务重的地区需要保持谨慎态度。区域选择上,注重规避债务过重且经济实力差的风险地区。
转债市场或有结构性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可转债在2021年有较好机遇,2022年会如何表现?值得布局么?
张文平:从自上而下的视角,2022年大概率宽信用、稳货币并举,由此转债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不算太差;但从微观角度来看,2022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盈利可能会有所下滑,由此高估值行业或个股不排除一定的调整,但调整之后的高景气行业可能依然会取得不俗的表现。而另一方面,在稳增长预期或现实下,顺周期的板块可能也会有一定的表现机会。整体来看,2022年可转债市场大概率结构性行情可期,且可能更加均衡。
马龙:当前可转债整体溢价率处于历史极高水平,进一步提升估值的空间不大,但在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的前提下溢价率也难以明显压缩,关注自下而上的一些个券行情,对政策支持、符合高质量发展大方向、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保持关注;另外逆周期政策导向下随着稳增长的效果逐步兑现,一些周期性的标的也有可能有机会。
杨勇:2021年可转债市场走出历史第二好的行情,而且从赚钱效应看,这一轮投资者入市规模也更大,可以说去年的可转债帮大家赚了不少钱。站在当前时点,可转债估值水平已来到历史高位,部分透支了长期的回报率,因此2022年我们预期可转债市场波动难免加剧,不会再那么好做,可能需要等待适当的机会。
不过,从长维度的市场发展阶段看,中国可转债市场正逐步成熟、迈向主流,随着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越来越接受可转债这一品种,市场规模正在稳步扩大中,可投资标的越来越丰富,代表性也越来越强,充分打开了投资的空间,这是可转债市场供给端改善的带来的长期向好趋势,投资者可以关注。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可转债因为同时具备债券、股票,甚至期权的特性,交易制度也较普通股票更为灵活,因此投资可转债的复杂程度某种意义上其实还超过股票,更推荐普通投资借道基金参与这一市场,由专业机构投资者帮助大家把握投资机遇。
杜才超:2021年,在资产荒和配置力量的驱动下,受固收 资金青睐的转债市场表现亮眼,整体涨幅超越股指,估值中枢显著抬升。展望2022年,宏观环境是盈利增速向下、流动性偏宽松的组合,权益市场预计仍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在权益市场无大幅下行风险、利率中枢不显著上移的情况下,预计转债估值能够维持或略微压缩,转债市场仍能分享权益市场的红利。但在高估值下,需提高个券筛选的标准,关注景气度趋势良好、正股估值性价比较高、转债估值水平中性的标的。
孙丹:2021年,在利率下行、小盘股表现更好的环境下,可转债资产整体取得了双位数的上涨,其中既有正股上涨的贡献,也有利率明显下行,抬升转债估值的贡献。2022年,基于利率是区间震荡的判断,转债资产估值难以系统性地进一步抬升,其表现主要依赖于正股。考虑到目前股市整体估值不高,22年仍有结构性机会可以挖掘,转债资产也会有个券的机会,主要选择低溢价率,或是转债低平价,但正股景气度趋于改善的品种。
徐涛国:转债可能仍有结构性行情。
黄海峰:2021年转债市场整体表现不错,当前转债估值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低利率环境和固收 的扩容对转债的高估值贡献较大。在转债高估值环境下,投资和择券的难度是明显加大的,需要加强投资和交易的灵活性。转债的高估值隐含了较强的趋势预期,如果权益市场开始调整,转债指数即存在大幅回撤的风险。
展望2022年,较强的稳增长预期将对权益市场形成支撑,但如果PPI同比高位回落则会对企业盈利形成拖累,估值的抬升对企业盈利的下行形成对冲。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受益于稳增长预期的行业和品种以及受益于产业升级和自主可控的科技类转债。在高估值环境下,可以寻找一些波动率相对较低,估值相对便宜的品种进行布局。
谢创:我们认为目前可转债估值处于较高位置,进一步拔高估值的机会小,但存在机构性投资机会。转债估值在高位延续的韧性主要有赖于固收 等增量资金的贡献,转债需求增速大于供给扩容。在需求旺盛下高估值仍有一定韧性,但波动加剧,资金变化后转债估值可能面临大幅下压。
当前转债市场扩容延续,旺盛需求加大转债弹性。转债供需两端的势头未见放缓,供给稳健增长,固收 资金对转债需求延续,增量资金流入,支撑转债弹性进一步提升,同时权益市场波动加剧的结构性行情为转债提供了机会,也降低了转债整体估值系统性下挫风险。
短债、中短债、“固收 ”值得关注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果普通投资者通过债券基金布局,您认为应该如何选择?哪类产品更应该受到关注?
张文平:债券市场在经历了2018年以来连续几年收益率下行的阶段后,当前债券收益率相对较低,且2022年政策扰动因素较大,因此需要适度降低债券市场的预期回报,可以适当布局短债、中短债产品以及部分的固收 产品,在获取稳健回报的同时可以适当博取股市或转债市场的弹性收益。
马龙:纯债类债券基金面临预期收益率下降的局面,可以在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的前提下,配置一些纯债基金作为基础,固收 类基金来增强收益弹性。
杨勇:债券类资产看似简单,大都是固定收益、到期还本的形式,但因为涉及到宏观利率、信用风险、流动性,可转债转换权等等的定价,所以其实债券投资对专业性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大多都是专业机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通过债券型基金参与债券市场是较好的方式。
2022年,基于对整体行情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一方面结构性机会丰富,另一方面仍有可能出现超预期风险,因此产品类型上可关注两头:注重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投资者可关注短债基金,而希望兼顾收益性的可关注可转债和固收 策略的基金。但是说到底,买基金就是买管理人,在债券市场投资,千万不能只看收益率,更应当综合考虑管理人风险管理的能力。
黄海峰:对于未来的债券市场,我们认为政策层面、基本面层面,都是相对友好的,因此我认为现阶段投资债券基金肯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基金类型的选择上,对于一些风险偏好不高的投资者,相比于中长期纯债基金,短债基金是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产品。因为对于短债基金而言,主要的收益来源为资产的票息收入,因此相比于其他的权益基金以及混合类的基金,净值的波动更小,客户的体验也更好。特别适合风险偏好不高,希望获得超越银行存款、货币基金收益的这类投资者;而对于一些风险偏好稍高的投资者,短债基金也比较适合当做基础资产来进行配置,对权益性资产形成补充,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徐涛国:首先我认为中长债可能没有大的行情,在目前理财净值化转型过程中,相对比较稳妥的思路是选择一些可以作为理财替代的中短债基金,在获得一定收益的同时,也能保证比较好的流动性。另外则是配置一些比较有口碑的固收 产品,选基金就是选择基金经理,在震荡行情下,能获得稳定收益并控制好回撤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孙丹: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转移是大势所趋,固收类产品可以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线,以满足不同的投资需求。按照预期收益和波动性来区分,由低到高可以大致分为货币基金、短债基金(货币 )、普通纯债基金、以及含权益资产的一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预期收益目标、波动承受能力和对于流动性的需要(持有期限)来选择相应的产品,或者在不同类别的产品之间作适合的比例配置。
谢创:普通投资者通过债券基金布局,建议多关注净值增长更为稳健的短债类及中短债类基金。长期相对稳健的业绩回报是投资者选择固收类产品的主要目的,而配置短久期债基,是不错的选择。
若想获得超额收益,则可以关注固收 产品,通过适当仓位参与高波动品种,提升收益水平。
编辑:乔伊
跌哭了!锂电光伏又崩了,500亿大牛股跌停!新股又破发,一签亏2000!2万亿板块大爆发,狂掀涨停潮,中石油飙7%!深圳紧急通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