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 惠民生 助圆安居梦 长沙住房公积金积极支持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侧记
长沙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到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专题调研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
(本文图片由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供)
职工在开福区管理部柜台办理住房公积金还款对冲业务。
赵 洁 郭 婷 王 文
近年来,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围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着力扩大缴存范围,全面覆盖新市民、非公企业职工等群体;着力优化使用政策,深入贯彻落实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发挥好住房公积金支持中低收入群体购房作用”,在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改善住房条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着力深化“互联网 ”建设,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树立长沙住房公积金服务品牌。中心已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巾帼文明岗”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在燕山大学住房公积金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发布的《2019年全国住房公积金发展评价报告》中,长沙市住房公积金发展指标综合评价在全国排名第三,副省级和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截至2020年10月底,长沙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突破1000亿元。
助力安居梦
——在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中勇担当
早在2016年,该中心便在全国率先探索自愿缴存机制,将“新市民”在内的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制度保障范围,为“新市民”解决住房问题提供新途径。截至10月底,已有11249名自由职业者开户缴存,其中,已有1444户家庭审批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51179.2万元。这是中心以“圆百姓安居梦”为目标、凝心聚力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做法的一个缩影。
努力扩大制度覆盖范围。在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已经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近年来,长沙中心将归集扩面重点放到非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新市民等群体上,并积极推动乡镇教育、医疗等行业规范缴存。在主流媒体开展宣传的同时,定期开展制度“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宣传活动,扩大制度影响力。2020年1-10月,长沙市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21462家、实缴职工1104717人、缴存金额139.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2%、8.52%和18.5%,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逆势增长。缴存单位中,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非公企业占比达80.6%;缴存职工中,中、低收入群体占比高达99%。整体上看,非公企业、新市民群体缴存占比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带来的制度红利惠及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
大力支持中低收入群体购房。中心始终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积极配合全市“反炒房”攻坚战,优先支持本地职工刚性购房需求,多次调整、优化个贷政策。在坚持首套房首付比例20%不变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至60%,将原不限购地区浏阳市、宁乡市纳入全市住房公积金统一调控政策,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可贷额度计算方式,将可贷额度与个贷率严密挂钩,优化二手房贷款流程,新增前置审批后再过户贷款模式等政策措施。同时,为满足缴存职工改善型住房需求,全力推广组合贷款,满足职工多样化贷款需求。今年,虽然贷款户数和金额均有所下降,但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房力度不减。1-10月,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3585户58.55亿元,支持职工购建房155.93万平方米。其中,首次申请贷款的占比86.46%,中、低收入群体占比超99.99%;职工贷款笔数中,购房建筑面积90(含)平方米以下占14.76%,90-144(含)平方米占77.68%,合计占比达92.44%。发放组合贷款3048笔、1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52%、258.1%;通过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可节约职工购房利息支出213565.15万元。
全力探索资金使用范围。在支持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租赁住房等住房消费类提取的基础上,率先推出租房提取、按月对冲等业务,并积极探索资金使用范围,参与长沙市老旧小区改造,支持缴存职工家庭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建设,通过提取住房公积金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居民幸福感。今年初,进一步简化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提取审批资料,取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3项证明材料,进一步方便缴存人业务办理。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支持125 户职工家庭提取住房公积金519.75万元用于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建设。
提升幸福感
——在树立为民服务品牌中敢为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心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理念,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双贯标”、“综合服务平台”、“全国异地转移接续平台”等课题的最早一批试点单位,中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互联网 公积金”建设,用“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业务办理“只进一个门”、“一件事一次办”,用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提升人民幸福感。
加快“互联网 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在服务网点覆盖长沙市9个区(县、市)的基础上,推行“综合窗口制”、实现“通存通贷通取”,提供“绿色通道”、“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特色服务,全面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同时,试点服务网点进园区,在浏阳市经开区等偏远园区设立服务网点,方便职工就近办理。大力推动政务改革,中心32项为民服务事项中,已有30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占比93.8%,其中有13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结、“不见面审批”。全力对接市政府“一网通办”、“我的长沙”APP等工作,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业务数据双向传输、实时同步,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对接办理。
推广使用“综合服务平台”,全面优化服务体验。中心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为缴存单位及职工提供网上业务大厅、官方微信、12329服务热线等8种服务渠道,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让群众办事就像“网购”一样方便。目前,中心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76万,网上业务大厅个人版注册人数24万,网上业务大厅单位版签约数超2万家,缴存职工、缴存单位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网上业务大厅、微信公众号累计在线办结60923笔6.44亿元,12329热线总呼叫量53万人次,投诉率0.13%,满意率99.7%。
构建防火墙
——在确保制度安全运行中有成效
住房公积金资金池子大,直接关系到缴存职工“住房梦”的实现,防范化解住房公积金各类风险是一场务必坚决打赢的硬战。中心通过制度建设、多维监督等手段,实施科学理财,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建立健全防控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管运分离”运作体系,坚持大额资金调动集体决策。定期开展内部稽核,对业务、财务常态化检查,加强风险隐患的排查力度,出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业务规范运行。核心业务系统构建“机审” “人审”业务审批模式,跨部门信息联网查询,实时掌握职工征信、房产等信息数据,规避不良信用贷款。对发现的虚假材料采取预警和通报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发放。出台《住房公积金骗提骗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并积极联合长沙市公安局发文,重拳打击骗提套取公积金行为。
巧用善用多维监督。主动接受财政、审计以及上级监管部门对住房公积金运行的监管;及时、规范向社会披露住房公积金年度报告,并进行专题解读,接受媒体、缴存职工监督,推动制度透明运行。主动在中心官网、服务大厅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公示办事流程、办理要件、办结时限。借助12329服务热线、12345市民热线、主任信箱、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解答缴存单位和职工的各类疑难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全面实施科学理财。通过集中财务管理,实现各市、区(县)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一体、收支结算一体、资金监控一体;充分运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对住房公积金财务及经济活动实施系统全面兼容、资金全域管理、业务全程监督;定期研判业务发展趋势,制订资金安排计划,在确保贷款有序发放、资金合理盘存的基础上,科学理财,降低资金流动性风险。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心资金使用率、运用率分别为94.04%、88.15%。
【来源:华声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