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3.75万亿「2022年专项债投向变化」
港股大盘全天高开低走,盘初指数短暂冲高,随即迎来回撤直至翻绿。
港股全天成交额1007亿港元;北水净卖出约9亿。
港股缩量到1000亿以下盘整,就是明显的底部区域信号。
。。。
上周的重大会议,没有基于疫情改变全年的经济目标,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8个月需要更加积极的政策工具来推动经济增长。
拉动经济的四大项:出口、消费、基建、地产。
出口今年是指望不上了,海外复工复产加速,以及欧美通胀严重导致消费力下降,而且国内因疫情封控,不少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供需两端都出问题。
消费还得看就业,现在2亿灵活就业人士,就知道就业有多严峻了。
要解决就业问题还得把基建和地产搞起来,这两个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很长,能带动大量就业,大家都能赚到钱,消费才可能复苏。
地产,高层已经定调,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地方上最近已经动作频频,但目前看效果不明显,还要政策一点一点加码,毕竟三四线城市熊太久,还需要一个反应过程。
很多人对基建这个行业的印象很刻板,以为国内基建已经快搞完了,其实相比发达国家还差得远。
比如咱们的铁路密度,就远远不够,很多小城市都没通上铁路,以前有个口号叫“村村通公路”,我觉得现在可以提出“县县通铁路”,不一定都得修高铁,小城市到大城市可以是时速150公里的普通铁路,到了大城市再中转。铁路除了拉人还可以运货,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这也和打造经济内循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契合。
而且基建的范围很广,除了铁路公路,还有地铁、水利工程、电网、城市地下管网、5G等等。
说到这里,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钱从哪里来?
老百姓没钱可以向亲戚朋友银行借钱,政府搞基建没钱反过来也可以向老百姓、企业和机构借钱,也就是发债。
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可以发行专项债券。
专项债是以省级财政为担保,利息低所以能执行下去。过去搞基建很多靠城投债,这个利息高得吓人,难以为继。
今年新增专项债3.65万亿元,去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地方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截止4月底基本发行完毕。
目前尚有约2.19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在4月份分配至各省市,市场预计5月和6月将迎来发债小高潮。
为了加快推挤基建,今年专项债额度分配不再“撒胡椒面”,更加聚焦在在建和前期准备充分、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以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专项债资金稳投资效应。
而为了加快发债进度,国务院明确全年3.65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也就是说下半年将迎来一波基建小高峰。
今年基建虽然有所反弹,但因为此前熊了几年,目前整个版块的估值仍然很低,5PE左右的一堆,很多分红也不错,总感觉还会再来一波,预期已经打满,就看什么时候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