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 可转债「2021年最可能爆发的可转债」
本报记者 张志伟 见习记者 余俊毅
1月11日晚间,兴业银行发布的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显示,该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兴业转债”将于1月14日在起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据了解,此次上市的兴业银行可转债于2021年最后一周发行,500亿元的发行规模也使其成为2021年可转债市场单笔发行规模最大的转债,也是当前市场存量规模最大的转债之一。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发行可转债,在转股前为普通债券,转股后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因此,银行发行可转债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补充资本,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性较高的金融产品。2022年稳增长压力较大,需要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对银行补充资本提出了更多要求,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的银行业可转债行情会较好。
“可转债融资方式灵活,且成本相对低。同时可转债兼具债券和股票双重特征,满足投资者多元需求。可转债等资本工具,拓宽了银行补充资本渠道,银行充实资本有助于增强抗风险能力,夯实稳健经营基础,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银行可转债的合计发行规模占全部可转债规模的近四成,占比高达38.63%,是转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看,2021全年共计有119家公司发行可转债,虽然发行数量少于2020年217只的水平,不过去年可转债的合计发行规模较2020年增加58.78亿元,达2828.49亿元。
东方金诚债券分析师曹源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相较于转债市场的空前热度和A股市场银行板块的低迷,银行转债价格指数涨幅不大且稳定性强;鉴于银行转债价格和正股估值均处低位,未来下探空间有限,银行转债未来仍将是机构底仓配置的重要选择,同时2022年正股反弹机会及发行人强烈促转股意愿也使部分银行转债存在博取正股收益的机会。
曹源源对记者分析表示,回顾2017年以来银行转债的发行情况,存在三大特点。一是发行数量少,单笔发行规模大。二是发行规模和存量规模占比较高,是机构转债配置的重要品种之一。三是信用资质好,存量银行转债中,除紫银转债、张行转债、苏农转债、无锡转债、江银转债等5只转债发行主体为农商行、信用等级为AA 外,其他转债发行主体以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为主,信用等级均为AAA。
基于以上特质,曹源源认为,由于银行转债在转股后可纳入核心一级资本,银行促转股意愿强烈,加之银行转债规模较大,银行转债也可较好满足低风险偏好、资金规模较大的机构配置需求,可以在确保纯债收益的基础上获取部分正股期权收益。展望2022年,鉴于银行转债价格和正股估值处于低位、债底保护性强、短期下跌空间有限等特征,在短期转债市场高位震荡阶段,银行转债作为底仓配置品种有望较好抵御市场大幅回撤风险,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大时期降低转债组合波动。
周茂华提醒到,虽然2021年的可转债跑赢了不少资产投资组合,但任何资产都有存在投资风险,投资者仍需要深入研究,关注可转债估值与正股基本面表现,避免跟风炒作。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