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银行股收益「买银行股一年有多少收益」
银行的收入分两部分,一是利息收入,二是…非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是银行营收大头。吸储放贷赚利差,本也是银行业的根基所在。
在大的周期里,银行对利息收入也自有规划。
一般来说,加息周期和市场贷款利率上行期,银行的短期贷款占比会提高,重定价速度加快,方便跟上市场节奏,多挣点钱;降息周期和市场贷款利率下行期,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比会提高,提前固定成本、锁定收益。总体原则就是,在明确的周期趋势上,做到降本增效。
在时节上,银行也要跟随央行的节凑而微调自身的经营。
从观察到的既有规律而言,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总规模在1-2月会有季节性波动,节假日也有。货币银行学上的现金漏损,根本原因是流动现金需求增加带来的货币派生减少,也就是市场上钱变少了。在12月份,常有政府的大额支出,将投放基础货币。这些时候央行都有相应动作,银行也需要随即跟上。
接下来咱们说更具体的,讲讲利息收入的分项。
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于存贷利差,即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之差。又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进一步概括,净利差和净息差。前者指全部生息资产的收益率与全部计息负债的付息率之差,后者指净利息收入除以平均生息资产。
影响银行净息差的因素,又主要分为四大类,且依据所占资产权重大致呈下述排列。
首先是存贷款。其中重点是,贷款的占比、收益率及其中零售的比重,存款的占比、成本率及活期比重。
贷款是量最大、收益率最高的资产,零售又是贷款中利润最厚的部分。
所以咱们看到,以零售为主的招行,近年在银行中几乎一枝独秀。在美国,以零售为主的富国银行独占鳌头。由于在很多行业发展上,欧美都走在我们的前面。因此,富国银行的现在,是否也预示着招行乃至宁波银行的未来呢,不得而知。
存款是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其成本率几乎左右了银行的最终成本。此外,活期存款又是存款中成本最低的部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它的原因。
其次是债券类,债券市场利率变化通常只需跟踪就好,此外也需要注意债券投资的占比。需要插播一点小知识,由于商业银行债券税前收益率高于国债,可以提升净息差指标,但因为国债、地方债无税,商业银行债券含税,所以税后的收益商业银行债券并不如国债和地方债。
这一块东西比较多,讲起来比较复杂,我们也无需了解太细,直接用一个公式一箩筐装了吧。
债券投资≈AMC(以摊余成本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FVOCI(为出售而持有金融资产) FV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SPV(银行持有的信托计划、资管计划、基金投资、理财产品、ABS等,财报上体现为银行持有的“未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
顺便说一下上述两大类资产的性价比,这一块需要补充的是信用成本。以“贷款利率-国债到期收益率/75%-不良生成率”衡量所得税和风险调整后的贷款超额收益(流动性和资本占用的溢价)。
接下来是同业类,重点是两方面,一是同业拆借利率及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变化,二是同业负债的占比。
最后是央行类,不过存放于央行的资产,以及向央行借款金额都相对较小,不用特别在意。
上述几类都算作利息收入中基础的存贷款之差,在此之外还要关注理财。银行理财产品分表内和表外两类,区别是前者保本形同存款,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盈亏自负,也就是不保本。不过总体来说,理财比重相对有限。
以上就是银行的利息收入部分。接下来说说非息收入。
银行利差之外的收益——中收
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形成表内资产或负债、创造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简称“中收”,非息收入包含中收,通常这一部分体现在利润表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一项。
中收是银行瘦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用该数据来评判银行的经营效能。但通常将ROA(资产收益率)、中收/总资产两个指标一起用。
指标双高,意味着高的中收占比能够较好转化为公司利润,转型取得成效,典型如招商银行。前高后低,说明公司传统业务盈利能力较强,但中间业务仍有提升空间。前低后高,中收占比高但盈利能力偏弱,说明收入结构不平衡。可能是利息收入较低,也可能是因为业务成本过高,比如在转型期投入加大;或信用成本过高,比如处在不良消化期,典型如同光大银行。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尽管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在本质上泾渭分明,但绝大多数银行仍把分期手续费放在非息收入中,对应的分录是银行卡收入。不同银行统计口径也不一样,这是需要注意的。没有细较,不能简单就非息占比论证银行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