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taper对中国的影响「美联储宣布taper」
本报记者 刘琪
美联储Taper(缩减债券购买规模)终于靴子落地。北京时间11月4日凌晨两点,美联储公布11月份议息会议决议,维持现行利率0%-0.25%不变。同时宣布,于11月份启动Taper进程,将每月减少150亿美元的购债。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缩减购债计划将在2022年年中结束,准备根据经济情况调整债券购买步伐。同时,鲍威尔称,Taper的时机对加息没有直接信号意义,目前还不是加息的时候。
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启动Taper的时点和节奏符合市场预期。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亦持此观点,“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不等于很快就要加息,而且美联储也会加大对市场利率波动的容忍度”,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的缩减规模不会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很大冲击,我国货币政策应该保持自主性。
11月份启动Taper符合预期
早在9月份议息会议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就表示,美联储可能最早在下次政策会议(即11月份议息会议)上宣布Taper。因此,此次议息会议上宣布Taper,并不让市场感到意外。
具体来看债券购买计划的调整,美联储表示,鉴于自去年12月份以来经济已朝着实现委员会的目标取得了实质性进一步进展,决定开始降低月度净购买资产的规模,将每月购买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规模分别减少100亿美元及50亿美元。自本月(11月份)晚些时候开始,委员会将每月增持至少7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及至少350亿美元MBS。从12月份开始,委员会将每月增持至少6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及至少300亿美元MBS。
美联储认为,每个月以类似幅度减少资产净购买可能是合适之举,但如果经济前景变化导致出现必要,将随时准备好对购买速度进行调整。美联储正在进行的证券购买和持有将继续促进市场顺畅运行并营造宽松的金融条件,从而支持信贷流向居民和企业。
中信证券首席IFCC分析师明明认为,在11月份FOMC议息会议决议公布前,美联储能拿到的最新就业数据是10月份美国ADP就业人数远超预期,大幅增长57.1万人;同时,10月份美国ISM非制造业PMI大幅向好,录得66.7,远超预期62,就业市场和经济景气向好助力Taper正式落地。在Taper节奏方面,美联储确定基准节奏为将每月购买美国国债和MBS的规模分别减少100亿美元及50亿美元,到明年年中结束,也较为符合市场预期。
对于美联储“如果经济前景变化导致出现必要,将随时准备好对购买速度进行调整”的措辞,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一表态一方面为美联储加速Taper以应对通胀上行或经济过热留出政策空间与提前与市场沟通潜在的政策变化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提前加息留有余地,美联储大概率会在Taper完成后才会启动加息,否则“扩表 加息”的政策组合或导致政策指引不明确且收益率曲线扁平化损害经济前景,因此加速Taper的政策余地也为提前加息留有可能。
加息时间尚不明朗
在Taper落地后,市场的关注点转向了何时加息。鲍威尔在9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明确,不会在Taper结束之前就加息。此次又再次强调,Taper的时机对加息没有直接信号意义,目前还不是加息的时候。
“本次会议之后,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在疫情尚未结束、经济复苏和通胀前景不确定性尚存的背景下,不宜对美联储未来政策路径,尤其是加息时点与节奏作出过于激进的判断。”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美联储关于加息的政策指向尚不明朗,是否加息以及加息的节奏将取决于疫情演变下的通胀及就业状况。
在通胀层面,鲍威尔表示,供需错配是导致当前部分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生产受限的规模与持续时间都超过了美联储的预期。并且,很难预测供应限制将持续多久、对通胀有何影响,全球供应链恢复的时间高度不确定。美联储的基本预期是供应链问题将持续到明年,现在并非处于工资—通胀的螺旋上升状态。
在就业层面,鲍威尔认为,目前的失业率高估了劳动力市场的复苏,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前实现充分就业,目前没有看到工人工资“令人不安的上涨”。在就业目标上,显然没有达到可加息的程度,必须在疫情影响消散过后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必须在高通胀和就业市场问题之间取得平衡。鲍威尔称,“当我们达到最大化就业时,通胀目标很可能已经达到了。”
由此,白雪倾向于认为,美联储在实现就业目标之前仍将对加息保持耐心,即使明年年中Taper结束,且通胀仍处于相对高位,也并不意味着美联储会马上加息。若到明年下半年经济动能持续稳步恢复、推动劳动力市场进一步修复至接近目标,尤其是劳动参与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那么最早在三季度可能满足加息条件。但若疫情再次出现较大反复,经济开放受阻、劳动参与率难以提升,那么美联储大概率将推迟加息进程,首次加息甚至可能不会出现在2022年。
明明认为,调整政策利率需要综合考虑通胀、就业以及经济增长情况,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可能未必有市场预期那么靠前。考虑到此前预测通胀或将从明年年中开始有所回落,预计美联储加息时点的基准情形或在2022年第四季度。
对A股和债市影响有限
“由于国内货币政策跟进收紧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美联储收水以及美债收益率上行走势对国内债券市场的影响将较为有限,更多是通过扰动市场情绪以及影响中美利差和外资流入速度来对国内债市产生传导影响。”白雪表示,从中美利差角度来看,截至11月2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仍处在137bp左右的水平,明显高于80bp至100bp的舒适区间,中国债市对外资来说仍有吸引力。后续伴随美联储政策收紧、美债收益率上行,中美利差或将有所收窄,这将造成一定的外资流出压力。但即使如按照其此前所预计的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最高上行至1.9%左右,按照11月初的国内利率水平而言,中美利差仍将在100bp左右。因此,短期看中美利差安全垫仍然比较厚,加之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以及10月底中国国债已正式纳入富时全球国债指数,后续美联储政策收紧虽然可能带来外资流出的短期压力,但预计影响有限。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美联储决议对A股走势影响不大,国内货币政策依然保持适度宽松状态,既不会大水漫灌,也不会过度收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经过前期充分调整之后,A股优质股有望迎来恢复性上涨机会。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全球范围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带有溢出效应,尽管我们在货币政策调控时需要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动态,但我国货币政策具有独立性,主要考量因素是国内经济形势、通胀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等。
“我国经济已率先从疫情中恢复增长,货币政策自去年5月份开始回归常态,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温彬认为,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外溢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独立性、坚持以“我”为主的同时,要提升前瞻性,做好应对准备。目前,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水平适宜,今年末有近2万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预计央行会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搭配好“逆回购 MLF”的数量,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好安全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