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利好消息「债券付息是利好还是利空」
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公告,宣布同意两地基础设施机构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债券通”。多位业内人士预期,“债券通”或有望于年内成行。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指中国大陆债券市场,下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进入中国债市的境外投资群体和投资规模不断增加,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根据境外投资者风险偏好,利率产品将是主要受益品种。但短期来看,境外投资者占比还有限,在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债券通”难扭转现阶段中国债市弱势行情。
开放又一步 “北向通”先行
根据监管部门联合公告,“债券通”将分步实施,初期先开通“北向通”,未来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即首先开放境外投资者经“债券通”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未来再适时开放境内投资者投资于香港债券市场。境内交易所债券市场尚未被纳入“债券通”。另外,“债券通”需遵循两地债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北向通”投资者和交易工具范围均与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公告规定的范围保持一致。“北向通”没有投资额度限制。“债券通”正式启动时间将另行公告。
“债券通”被视为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又一重大举措,无疑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市场开放举措之一。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债券业内人士表示,“债券通”对于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意义重大。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认为,“债券通”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债券通”实施是我国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符合人民币国际化大方针;其二,“债券通”实施有助于完善两地债券市场,两地债券投资将更为便捷,拓宽了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选择。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此次联合公告最大的亮点是强调“债券通”是中国扩大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的新举措,为“以资产配置需求为主的央行类机构和中长期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提供一个便捷的“一点接入”模式。这第一个“点”或者“直通车”选择设立在香港,也有利于巩固与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谢亚轩提到,“债券通”启动时间未明确,但市场预期可能会在今年7月正式启动。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债券通”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债券通”可被视为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又一步骤。第二,“债券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支持香港,补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短板。第三,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在“债券通”开通后,内地债市也成为离岸人民币资产管理可用的工具之一,这样会提升海外企业和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中金公司估计“债券通”正式启动时点可能是在今年下半年或年底。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一直在逐步开放债券市场。从2010年央行允许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始,到2016年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主体扩大至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并取消资格审查和额度限制,这些都是推进债券市场开放的积极举措。而随着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加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以及中国债市开始被逐步纳入主要国际债券指数,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为满足这些需求,势必要进一步加快债券市场开放的步伐。谢亚轩认为,“债券通”将是内地债市对外开放的“快车道”。
吸引外资潜力巨大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加之中国积极开放金融市场,已有越来越多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据彭博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4月,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已经达到475家,是两年前(2015年4月)的两倍多,净增加250家。此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共有超过400个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总投资额达1200亿美元(约为8520亿人民币)。
业内人士预计,“债券通”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市提供了新的渠道,且有望降低“制度成本”,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市。天风证券报告指出,“债券通”使国际投资者能够在不改变业务习惯、同时有效遵从内地市场法规制度的前提下,便捷地参与内地债券市场,以更低的制度成本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提高投资者入市效率。
谢亚轩亦表示,“北向通”没有投资额度限制,由此可见中国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债券市场的态度和决心。目前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市中的占比仍不到2%,远低于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提升空间巨大。“据估算,未来5年间,中国债市年均的国际资本流入量有望超过800亿美元,是富含业务机遇的‘蓝海’。”谢亚轩表示。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假设“债券通”之后的3-5年内,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相对规模达到美国及日本1990年代初的水平,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内组合投资中债券类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6%-7%左右,则未来平均每年境外投资者新增投资中国债市的规模可达到约6000亿至1万亿元(人民币)的水平。假设其中有约1/3是通过“债券通”来实现,通过“债券通”投资内地债市的资金量每年可能在2000-35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规模。
此外,鉴于前期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投资者类型及风险偏好,业内认为利率债将在中国债市开放过程中首先受益。谢亚轩称,国际中长期投资者更加倾向于选择中国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品种,因此可以推断,随着“债券通”正式启动,以及境外中长期投资者在中国债市中占比稳步提升,利率债的相对价值将更加凸显。天风证券固收报告亦称,从目前境外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来看,预计未来通过“债券通”进入中国债市的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仍将集中在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上,因这类债券具有较高的国际评级。
通在当下 利在长远
当然,债市对外开放非一役可毕,“债券通”利在长远,其积极影响的充分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就短期而言,机构认为“债券通”的实质影响还有限。黄文涛表示,“债券通”短期能带来多少增量资金还要看市场环境。当前中国债市较高的收益率对境外投资者是有吸引力的,但考虑美联储加息以及缩表取向,后续人民币汇率表现可能仍然是决定性因素。华创证券固收报告也提及,“债券通”短期的意义或大于实质影响,因人民币贬值压力降低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需求。
除了汇率波动风险之外,根据彭博的调查,境外机构对于投资中国债市存在的顾虑还主要体现在资本管制、违约风险、信用评级方法区别、缺乏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数据、中国改革的步伐和进展等方面。
就短期债市表现而言,也不能指望靠未来可能进入的境外投资者所带来的资金,来扭转债券市场疲弱的局面。黄文涛表示,当前债市疲弱主要受金融机构去杠杆所致,境外投资者进入并不影响国内去杠杆进程,并且境外投资者资金体量也无法与银行、广义基金等相比,最终对国内债券影响有限。后续来看,随着监管协调性将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去杠杆风险已经缓和,利率快速上行期应该说已经过去,但是央行货币政策并没有松动的迹象,去杠杆仍然是大方向,并且仍在进行中,债市仍然将面临温和去杠杆带来的持续阵痛过程。
江海证券资产管理北京部青渲理也表示,考虑到目前中国境内债券收益率上行,中美利差较去年大幅扩大,中国债券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有所上升,会带来一定的需求。但目前中国债市的核心问题在于去杠杆,且未来动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边际增量不宜过于乐观,境外资金对疲弱的市场所能提供的改善作用有限。
中国证券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