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宅院公积金管理系统该整理了 特约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目前全国有各级公积金管理机构606个,光是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共开发出的几百套公积金管理系统,每个系统花费数百万元到上千万元,每年还有几十万的升级维护费,浪费惊人。各系统没有统一标准,导致信息难共享,每月月底,想全国汇总一个数据都很难。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我国已有10多年历史。近年来,媒体报道和舆论关切主要聚焦于公积金缴存覆盖面低、提取门槛高、长期“沉睡”贬值、国企高管高额缴存公积金逃避税收等问题,以及管理机构人员挪用、贪污公积金等腐败行为,而对公积金管理机构、管理系统、管理体制存在的大量浪费和腐败关注不够,警惕不足。《瞭望新闻周刊》的报道从一个方面提醒人们,住房公积金管理问题所在多多,有的已经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市才能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可以设立的公积金管理机构全国共有342个,可知现在的606个管理机构中,还有264个是应当取消却未能取消的。虽然经过上一轮清理,住房公积金管理已经冻2651个压缩到606个,但压缩到606个就似乎再也清理不下去,那264个违规设立的管理机构能够“顽强”挺立至今,说明清理工作真正碰到了“硬骨头”,目前的改革啃不下这些“硬骨头”,其背后一定存在着巨大的利益板结和利益支撑。
606个公积金管理机构,每个机构都要独立开发一套专为我所用的管理系统,每套系统的开发费用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每套系统每年升级维护费用又是几十万元甚至更多,这些钱全部计入住房公积金管理成本,既不向社会公开,也游离于预算监督、审计监督之外,完全是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这个问题既然已经从台下拿上台面,各地财政、审计以及有关专业机构就应当依法介入,对所在地的公积金管理系统开展专项“查账”,看看每个公积金管理机构开发管理系统时招投标是否严格规范,都是哪些企业中标,看看管理系统的升级维护项目委托给了哪些企业,中标企业、承担升级维护的企业与公积金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是否存在利益勾连,等等,说不定从中就能揪出“硕鼠”和“老虎”来。
按理说,全国住房公积金要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实行统一管理,各地各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应当使用全国统一的管理系统,日常运行、后续监管、升级维护等都在统一的平台基础上进行,这样既能节约资源、节省经费,又能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整合住房公积金大数据,对住房公积金管理进行全面统一的规范与监督。然而,各地各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时代潮流而动,各自为阵壁垒森严,“老死不相往来”,几乎每个地方都把住房公积金当成专属自己支配的“私房钱”,把公积金管理系统当成“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私家宅院”,这严重不利于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管,不利于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及预防惩治公积金浪费腐败,也与加快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管理信息社会运用的改革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要从根本上遏制愈演愈烈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乱象,必须从国家创制的高度对公积金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实现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一体化、标准统一化、运行制度化、监督常态化。据悉,有关部委组织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改已历时数年,至今仍未完成草案稿。《条例》修改工作尽量慎重是应该的,为此而拖延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任何改革,都不能偏离住房公积金的本位——住房公积金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等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2010年和2012年,国家确定两批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先后涉及城市92个城市的400多个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将住房公积金贷款用于保障房建设,已经突破了住房公积金法定的用途范围,出现了偏离住房公积金本位的倾向。此外,有关方面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建议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改造成为“住房保障银行”。把属于职工个人所有的住房公积金,变成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产,这里仍然存在着挪用职工财产、侵犯职工利益的制度风险,同样需要予以高度警惕。
住房公积金制度需要改革,但改革必须以保障住房公积金安全、维护职工权益为第一要义,否则改革反而可能加剧公积金管理乱象,使公积金制度陷入迷失本位、积重难返的困境。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7_103527.html
相关事件
数百系统管理公积金媒体记者近期在16个城市调研发现,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一些地方机构改革不到位,暗藏隐患,存在机构冗杂、资源浪费、管理混乱等问题。尤其是,各地自行开发的公积金管理系统达数百套,要想全国汇总一个数据都难。重复建设,并网困难的背后,凸显全国公积金管理缺乏顶层设计、协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