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国债「从沉睡中苏醒」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淄博新闻网讯 □记者 崔晓蕾
“我有两笔共计一万元的1999年凭证式国债,怎么兑付?”日前,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国库科接到市民武女士的咨询电话。经了解,持有人武女士23年前曾购买过国债,近日在整理家务时找到了这两笔国债凭证。到承销机构中国银行兑付时,却未查到该笔债券信息,这可急坏了武女士。
收到武女士的国债兑付请求后,国库工作人员为了让老人少跑路,通过添加微信的方式收到了这两笔国债凭证照片。但是,这两笔凭证的“真实身份”却让人犯了难。凭证显示为“中国银行一九九九年国库券收款凭证”,但由于“一九九九”是经手工修改而成,初步判断这不是统一规范的“凭证式国债”凭证。此外,虽印有“国库券”字样,却不符合“国库券”特征。
为弄清其“真实身份”,国库人员仔细查阅了1998年至2004年间所有国债发行兑付文件,通过仔细比对国债凭证上的国债利率、发行日期等关键要素,最终确定了其“合法身份”——中国银行销售的1999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
在弄清国债凭证“真身”后,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国库科工作人员迅速与中国银行淄博分行个人数字金融部取得联系,抽调其业务骨干,成立寻找国债行动小组,设立微信工作群,专会进行讨论。购买已隔23年之久、原销售网点早已变更、经办人员已退休离职、业务系统两次变更、部分会计档案已到期销毁……面对这种极其复杂的情况,小组商讨出了“先易后难、先电子后手工、先挂失后兑付”的摸排思路。
由于时间太久,开户资料已经销毁,购买时也未施行实名制等原因,导致多项电子系统几经查询毫无进展。针对此情况,中心支行国库科果断采用“笨”方法,指导开展对原始手工档案的“地毯式”搜索。
面对成千上万册的档案资料,中国银行淄博分行两名业务经理一头扎进档案室逐笔翻阅。历经两天时间、翻阅了近千本原始传票后,终于查到了持有人曾经的国债挂失记录。紧接着,按照“先挂失后兑付”的思路,进一步查找到持有人在国债到期后进行支取的票据记录。
原来,武女士在1999年3月购买国债后,2000年进行了挂失并且换发了新的凭证和账号,并于2004年3月11日国债到期后进行了兑付支取。至此,真相大白,所有工作人员终于舒了一口气。
此次国债寻找行动,国库部门主动牵头、精准施策,中国银行积极配合、迅速落实。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短短五天时间,成功查清了两笔国债“已挂失、已兑付”的真相。
因持有者武女士年龄偏大、出行不便,中国银行淄博分行贴心服务,安排专人携带挂失及兑付票据信息上门耐心解释,经与其家人沟通回忆,双方最终达成该两笔国债已兑付的共识。
编辑:芦磊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