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浦发银行贷款」
发行绿色低碳主题信用卡和借记卡、率先推出适用于企业和个人的碳账户体系、创设挂钩ESG的个人结构性存款……在日前举办的“绿融万物 共创未来”绿色金融发布会上,浦发银行公布了一系列“含绿”的创新产品。
这给参会的企业与客户带来了诸多期待:绿色生活有着无限可能。“原来我们也能参与到绿色金融的发展中。”有参会者这样感叹。
而对于浦发银行来说,绿色产品及服务仅仅是其深耕绿色金融的一部分,绿色朋友圈和绿色战略同样意义深远。
在此次发布会上,浦发银行还发布了《金融助力碳中和发展与实现蓝皮书》,从行业的角度,对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和助力碳中和提出具有实操性的行动建议;同时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出,彰显了浦发银行的绿色基因。作为较早推出绿色金融综合化服务的中资银行,近年来浦发银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金之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3000亿元,位居股份行前列。
如今,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浦发银行已将绿色金融写入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当中,明确要顺应“双碳”转型,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银行”。这也为金融同业践行绿色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在金融机构支持之下,相信不远的将来,绿色将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底色。
第一抹绿:绿色产品和服务
产品和服务体系是银行的立身之基,经过多年积累,浦发银行已打造了“跨银行间市场、资本市场、碳要素市场”的绿色金融产品超市,以及集团化、立体式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涵盖贷款、债券、碳金融等多个领域。
比如,推出工业节能贷等产品,支持工业企业节能改造;创新绿色金融财务顾问,以“融智” 融资的模式为企业设计绿色金融服务方案等。丰富全面的产品服务体系还成为了浦发银行的业绩增长动能,截至2020年底,该行绿色金融规模超过5000亿元;另从银行最为重要的贷款业务来看,截至今年9月末,浦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浦发银行的绿色创新从未停歇。此次绿色金融发布会上,该行就集中对外推出了多项产品,主要包括:一套面向企业和个人的碳账户体系;国内首只标普认证覆盖海内外ESG(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资产的多资产量化指数;挂钩ESG指数的个人结构性存款;浦发银联绿色低碳主题信用卡和借记卡等。
上述产品的推出,备受业内关注。尤其是碳账户体系,其有别于传统银行账户的概念,颇具开创意义。具体而言,碳账户是以碳积分的形式,对企业及个人客户的减碳行动进行倡导和鼓励。
企业碳账户方面,碳积分来源于其在浦发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所对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如办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都可以形成对应的碳积分。基于碳积分累积量,企业的碳账户将对应不同的等级,并享有不同的权益。
个人碳账户方面,则聚焦于日常生活,鼓励客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点滴积累,践行绿色生活。个人客户可通过线上生活缴费、线下绿色出行等累计积分,获得相应的权益等级及礼品兑换。这无疑将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金融的参与感。
除了碳账户外,发布会上,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产品是“浦银-北极星ESG指数”,该指数是国内首支经标普认证的覆盖海内外ESG资产的多资产量化指数,精选全球八个认可度高、流动性佳的股票或债券ESG宽基指数,除中国市场外,还覆盖美、亚、欧等多个地区的优质资产。挂钩该指数的结构性产品也已面向个人客户发售。
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若干年后再回顾,这一个又一个创新产品的推出,是他们在绿色金融道路上的一次又一次“积跬步”,银行们共同携手不断迈进,终将在绿色金融领域“行千里”。
第二抹绿:绿色朋友圈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完善自身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同时,浦发银行也在拓宽绿色银行朋友圈,与外部绿色机构、专业智库等积极合作。
事实上,一直以来,浦发银行就非常重视绿色金融生态圈的建设,对内要求加大集团内协同力度,统筹推进全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对外则积极与同业机构形成联动,发挥金融对社会资源的引导和调配作用。
本次发布会上,浦发银行的朋友圈进一步夯实,分别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在产品创新、丰富碳市场功能、气候投融资、基金托管、投贷联动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一个成熟的金融生态,这需要政府、交易所、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等各参与方通力协作,构成良性循环的生态链。在这一过程中,浦发银行将全面深度参与,不断推进自身绿色银行建设,同时献策献力,为上海加快打造成为绿色金融国际枢纽做出更大的贡献。”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表示。
不仅如此,作为绿色金融的先行者,浦发银行还发布了《金融助力碳中和发展与实现蓝皮书》,对“双碳”目标给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据介绍,蓝皮书是浦发银行联合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多家专业机构撰写,通过对中国金融机构应对碳中和的路线图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碳中和发展的现状和挑战,探讨并指出了金融机构助力碳中和应对之策。
蓝皮书表示,金融支持碳中和应主要遵循“金融发展→经济发展→碳减排”,或者“金融发展→财政支出→经济发展→碳减排”的发展路径,即通过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碳中和。
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对蓝皮书进行了解读。潘行长指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现有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加强构建标准、信息、激励、产品和国际合作五大支柱,这是金融支持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体现。金融机构应汇聚丰富的金融资源和专业力量,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及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创造新的路径。
第三抹绿:绿色战略
绿色金融的持久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支撑。早在2006年,浦发银行首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把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全行业务发展的基因,开启了绿色金融的实践探索之路。
随后,2008年浦发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到了2021年,正式发布“浦发绿创”品牌,将《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迭代至3.0版,涵盖绿色智造、绿色城镇化、环境保护、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碳金融六大领域。
如今,正值“十四五”开局新起点,浦发银行已将发展绿色金融写入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当中,彰显了时代意义。
正如郑杨董事长在发布会上所言:“当前,在国家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及加快推进‘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题。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柱,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
在发力方向上,郑杨董事长表示,主要在于三大方面。一是将持续强化顶层设计,持续发挥绿色金融业务推进委员会及设立绿色金融中心的优势,集全行之力共同深入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开展;二是持续加大资源倾斜,对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实行差异化的考核、激励政策,鼓励经营机构大力支持绿色金融供给;三是持续推动资产负债结构、产品服务模式、企业文化等向绿色转型,同时不断完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