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面临的五种风险「金融危机债券会不会受到影响」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以来,各省市区都已经逐渐落实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多数民众也都恪守科学防控方法,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取消聚餐聚会、延期举办婚礼宴席等等。
虽然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缓解了病毒的传播,但对于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甚至是零售,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让原本摩拳擦掌、积极备货以应对春节消费大潮的各个商家,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虽然我们的租赁式公寓行业所受到的影响不如旅游业、餐饮业大,但是疫情所带来的额外防疫开支和续租情况的不确定性,都给租赁式公寓脆弱的现金流带来的不少的压力。虽然各省市都在逐步出台企业扶持政策,但我们也应该去主动探索一些风险规避或纾解方法。
为此,ICCRA君特意研究了在埃博拉疫情期间主要国际组织的做法或保险集团的类似保险产品。
在2014至2016年的埃博拉疫情期间,埃博拉席卷了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最终造成了28,000余人被感染,其中超过11,000人因此罹难。在此事件之后,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估计,如果爆发疫情的西非诸国可以得到及时的资金支持用作疫情遏制,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仅有实际发生的10%左右。而这次埃博拉疫情事件也促使世界银行着手发行了一种特殊债券——流行疫病灾难债券(Pandemic Catastrophe Bond)。
世界银行官方网站相关报道信息
当然,除了流行疫病灾难债券之外,世界银行或一些大型保险集团也会发行其他的类型灾难债券。就如同传统的保险产品一样,灾难债券也是规避、纾解风险的一种方式,通常都是针对自然灾害。其运作模式通常为:该类债券设有特殊条款,投资者购买发行机构(世界银行或保险公司等)发行的高收益债券,若发行人由于既定天然灾害而蒙受损失,则其还本付息的责任可获延迟,甚至被完全豁免。(一般需要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触发赔偿的条件,例如疫病感染人数或地震震级超过阈值)
举例而言,假设美国购买了世界银行发行的流行疫病债券,世界银行会在平时按照协议支付高额的回报,而假如协议中规定的地区(例如西非)爆发了疫病且严重程度达到协议规定的赔偿条件,那么世界银行将“没收”美国所持债券的本金,用作疫区紧急进行灾难遏制,避免了筹措资金和一般保险产品进行定损理赔的时间。
灾难债券属于高风险投资,所以其收益率也往往处在一个极高的水准,而且其适用范围也不止局限于疫病,比如在2018年2月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智利,就获得了世界银行发行的金额达到13.6亿美元的地震灾难债券。
相关新闻报道
虽然,企业受灾损失与某国受灾的情况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灾难债券的运作模式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或参考。例如新冠肺炎之类的流行疫病,在非常多的传统保险当中都被判定为“天灾”,也意味着因此遭受的损失往往不会得到赔偿。而灾难债券所保障的范围则基本都是一般传统保险的所规避的情况(例如疫病、地震、台风等)。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灾难债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触发机制的设计是灾难债券的关键,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1)损失赔偿型,以发起人的实际损失赔偿为触发条件;
(2)指数型,可参考行业损失指数、模型损失指数(发起人的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测算);
(3)灾害参数指数,如地震的震级、台风的降雨量等。
除此之外,类似的债券和保险产品,还有另外一个优势——资金到位时间。一般来讲,传统保险产品是在损害已经确实发生之后,再根据定损来进行理赔,即便此时得到了赔偿但往往可能为时已晚,对于企业来讲可以理解为,我的公司都已经倒闭了,而救命的钱才姗姗来迟。
而世界银行和保险公司设立灾难债券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消除这种时间上的错配。还以埃博拉为例,最需要资金且资金最能发挥效力的,是在抑制疫情扩大的阶段,而不是疫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后才得到各国姗姗来迟的援助。
这就好比,各个租赁式公寓运营商在现阶段的疫情防治当中,因为应对疫情而产生的额外的人力开销、购置防疫物资、升级门禁设备等措施,已经造成了很多公寓品牌的庞大资金压力,种类繁多的防疫物资和超高的消耗速度带来的成本增加不容小觑,现阶段也正是需要资金来维护正常运营的关键时期,而不是企业真的因为疫情而难以为继的时候。
防疫物资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消耗极快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全国多个省市地区都陆续发布了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例如社保延期、减免税收、减免国企物业承租企业的房租等等,政府层面也为确保将疫情对于经济和生产的影响降到最小,而付出了极高的财富成本。而如果政府机构或保险公司能够在进行充分研究的情况下发行合理的灾难债券产品,行业和企业可以具有相关的灾难债券金融保障,或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层面在恢复经济上所付出的成本压力。
在中国,我们鲜有看到类似结构的产品,ICCRA君在此也仅是抛出了一块砖,希望这一件事也能够成为我们对于未来和风险规避的一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