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经济危机「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铁锅炖自己?!美国资本家是如何亲手培养一群老赖,再把自己玩死......
次贷危机这词听起来好像很高端,但是说白了,就是有美国的一群老赖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具体咋回事,今天就来讲一下其成因,以及对我们的启发。
我认为了解各种金融危机,是非常有用的知识,至于具体有什么用。我觉得至少有三点。
第一:今后可以少交学费。
第二:以后跟朋友吹牛时,可以有点谈资。
第三:结尾再说吧,希望你们能看完。
在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概说的是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一个是攒了一辈子的钱买了房子住了几天之后升天了,另外一个是住了一辈子房子,升天前还好了贷款。
这个故事据说后来还被写进了教科书,听过可以后台留言。
房子是个很贵的特殊商品。贷款购房能为更多人实现购房心愿。在美国,为消费者提供住房贷款的机构,不仅有银行,更有房利美、房地美,这种政府出资或赞助的房地产贷款机构,为下文方便表达我将用贷款公司一词来概括。
这些贷款公司的钱,也是有限的,比如公司总资产一共一百个币,现在有二十人,每个人都要借十个币的话,他最多只能满足十个人的需求。
那么贷款公司就需要设立一些标准,淘汰一些不符合贷款标准的人。但是面对这么多的需求,赚不到多可惜。
于是贷款公司就希望解决资金问题来给更多的人放贷款,这样就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了,于是华尔街的老奸……精英们就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比如说包子铺就是贷款公司,有人吃完包子打了个下次一定并且带利息的欠条,时间长了,欠条收的多了,包子铺就迎来了流动资金的紧缺。于是他找煤老板来帮忙把下次一定的欠条打包转让给他,从煤老板手中要到一笔钱,包子铺就可以继续经营了。煤老板的闲置资金也会产生收益,打包的债券就被命名为担保债务凭证,下文简称房贷债券。
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经济被互联网泡沫和9·11事件影响后,开始呈现衰退之势,为了活跃市场,美联储连续降息二十七次,利率达到了百分之一左右的水平。
这样一来,所有人的钱很难再生钱,就会刺激消费,从而提升市场的活跃度,此举为次贷危机,创造了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点:利率低,贷款就便宜,买房人自然就会增加。第二:还是因为利率低,有钱人的钱,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标的就会考虑购买房贷债券(收益较高)来进行资产的增值,这样一来贷款公司,一边拥有了更多的借款用户,另一边又迎来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岂不美哉。
我们都知道,资本一旦发现什么事情有利可图就希望把它做多做大,以便赚取更多的利润。
可是慢慢的他们又又有了新的问题,就是资金充裕了,可是借款的用户数量终究是有限的。那么怎么能让更多的人来买房子申请贷款呢?
想让人买房基本也需要以下两点第一、房价有上涨的趋势,其实跟很多东西一样,人们买涨不买跌,行为经济学,不解释。第二、更适合自己的贷款政策。
首先要能贷到款,其次降低利率和降低首付比例都可以刺激人去购房。此时的房贷公司就相中了那些原本不符合申请购房贷款资质的人,因为他们的收入不够,未来可能确实会还不起钱。
给这些资质不好的人发放的贷款就是次级贷款,为考虑到次级贷款的风险,房贷公司就会提高利率。
利率高那么房贷债券的收益(和风险)自然也会提高。
可是他们又又又遇到一个问题,这种债券因为涵盖了次贷的风险,很多大机构就不愿意买了,不过华尔街的老奸巨猾们,自然有他们的办法。第一步就是给债券做成分级,美其名曰:结构化。
再回到包子铺,比如说每张欠条面值10元利息10%,食客们不还钱的概率是5%。
这时候对于包子铺来说,一个周期之后,如果所有人都还钱,20张欠条,它能连本带息地收回两百二十元。
但如果5%的坏账实现,也就是说有一个人没还钱,那么就损失10元,最后收到210元。
不管坏账是否会实现,包子铺选择转让19张欠条给煤老板,给6%的利息。到期后,煤老板的收益就是201.4四毛。那么剩下的一张欠条,如若坏账实现收回210元中,减掉煤老板的部分,还剩8.6元,亏了1.4元,也就是收益负14%。
但是如果没有坏账,就剩下了18.6元,全部分出去的话,他的收益就是186%。最后这种欠条的收益权,包子铺就找到了赌徒,赌徒很喜欢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果断就买了。
在这里卖给煤老板的十九张欠条就是房贷债券中的优先级债券,也就是只要有钱就优先兑付的债券,而给赌徒的就是劣后级债券。
如果有损失可先由这部分来承担代价就是超额收益,也要优先分配。
当时的华尔街老狐狸们给房贷债券,分成了三个级别,优先级、中间级、劣后级,对应的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光是分级还没完,为保证数量庞大的优先级债券,收益更加稳定可信。他们还给这部分债券上了个保险,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风险对赌。
也就是说,如果收益未达到预期或者产生亏损的话,就会有人来补偿。大家都认为,在蒸蒸日上的市场之下,这部分债券根本不会发生违约或者违约了,也不会损失到这部分的头上。由此就可以凭空套取保费利润之高,可被认为是空手套白狼。
所以各大机构争相为其担保给债券加保险的行为,叫做信用违约互换或信用违约掉期,仅称CDS由此以来,次级贷款由于被分割,又被添加保险,作为风控手段。
看起来几乎是完美的存在,于是他们就找来了国际知名的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穆迪、惠誉来为这种债券,给出评定高级部分的债券。甚至可以拿到AAA评级。
AAA什么概念?很多国家的信用都没有这么高,比如俄罗斯的国家信用是BBB。前几天加拿大的国家信用也告别了AAA。
而高风险的劣后级部分由于高收益吸引来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专业金融赌徒的青睐中间级部分,也会通过各种利益输送,营销鬼才卖给其他投资者,而这坐享AAA评级的优先级部分,吸引了那些曾经只买美国国债的大资金的青睐,比如保险公司、退休基金、主权基金等,更有诸多外资介入。
尤其这好玩意可一定要卖给跟美国最亲的小弟比如英国、法国、日本、德国、沙特等。
当时的政府非常支持这种金融创新,认为金融业真正起到了服务社会、普惠民众的作用,而真相是资本根本没有善不善良,只有唯利是图。
既然政府都给戴小红花了,那就甩开膀子,追求刺激好了。
于是一系列令人乍舌的贷款政策应运而生。为了让更多人买到房。贷款公司推出了零首付,购房利息递增贷款,也就是说买房时,可以只有几个月的月供就够了,等房子涨价了,直接卖掉结清贷款,还能有剩余。
在火热的房地产市场中,购房人、房贷公司、担保公司、大资金都成了赢家,赚的盆满钵满,飞来横财很快将纽约城淹没。
据说,当时的法拉利跑车已经卖脱销了,高档公寓也开始供不应求,慈善活动五花八门。
而此时美国不仅房贷如此没下限,车贷、消费贷、信用卡更是同样跟着效仿,消费主义思想横行。
城市居民人均信用卡持卡量达到17张,美国家庭的负债总额在2008年时达到了12.68万亿美元。
次贷危机的爆发,我们可以联想成火烧赤壁,结构化和保险的链条把原本风雨飘摇的次级贷款的小船捆在了一起,摇身一变成了一艘看似无坚不摧的超级战舰,摧毁它我们老祖宗都知道,很容易的手段——火攻。
但是万事俱备、还欠东风。东风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放款人开始提供越来越多的贷款,给高风险的购房人和投机客。
2006年期间,22%的住房购买目的在投资约合165万套,另外的14%则属于度假用住宅,约合107万套。其中借款人甚至不乏非法移民。
财富是不能凭空产生的,他一定在某处透支而大规模的次贷,透支的就是贷款本身的高风险和高杠杆。
这些易燃易爆的小船,就在这艘巨舰上越发显眼。
直至2007年初,关于次贷信用违约的比例上升的消息,逐渐开始多了起来。终于有人开始提前醒悟了,认为这个泡沫的膨胀已经接近了极限,趁机准备对这艘富得流油的巨舰发起火攻。
此时,徐徐东风开始逐渐吹起,意味着灾难即将到来。
2007年2季度,美联储开始进入加息通道,在持续的加息过程中,房地产交易开始出现了降温,房价不再上涨。
炒房的投机人存在逃顶变现的需求,当卖房的人多了,房价就开始出现滞涨和小幅下跌,但是资本市场对此并未特别在意,认为房价的盘整下跌,都是暂时的。
在这里顺便问一下,直接看这个趋势,扪心自问,想不到未来会暴跌的,请后台留言。
终于2007年夏天,大量主营次贷的对冲基金出现了亏损,战船中的一艘开始燃烧起来,火势开始顺延的链条,有了蔓延之势,早已在战船上空盘旋的秃鹫们迅速出击。
毫不犹豫地抛下重注对赌次贷债券即将违约坐等收获高额的违约金,散播恐慌言论,意图击穿高杠杆撑起的泡沫,结果他们的手段达到了效果。
大火首先烧光了担保公司,最后没有了保险金撑腰的债券纷纷陷入违约,火势难以被控制。
8月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旗下三只次贷对冲基金停止接受投资者撤资的要求,见势不妙的投资者也不能赎回资产,只能看着自己的资产在大火中活活被烧光。
这条消息对原本恐慌的市场如同火上浇油。
随着火势蔓延到欧洲,有先见之明的机构也开始纷纷撤资止损,原本极度需要借新还旧的市场,想要补西墙时,发现东墙不见了。重仓次级债券的大资金纷纷深陷泥沼,这些企业和机构不得不收回各处的投资用来自救。由此带来的股市暴跌又让早已在股市期市埋伏的空军获得了第二阶段的胜利,此时爆赚的空军正走向第三阶段的胜利,财富的重新分配。
华盛顿互惠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等,曾经不可一世的金融帝国即将被大火吞噬。面临崩塌的风险,你们的回合已经结束,大火持续烧到了2008年。
美国房价暴跌、股价暴跌、失业率激增。
7月美国印尼麦克银行倒闭,9月四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破产,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这是美国自成立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的银行。
四面楚歌的华尔街中,一名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却名声大噪,他就是电影《大空头》的真实原型。
逆风翻盘的他连乔治·索罗斯这位金融大鳄,都在向他请教投机心得。
当时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仍旧拥有着充足的现金期间,雷曼兄弟和AIG在濒危之时都向巴菲特发出过救急的请求,然而老爷子在认真读过财报之后,十分惋惜又十分感动,最后给出一个结论:“爬!”。
在这里我继续保持我的风格,不对资本市场的盈利和惨状进行过多的描绘,只为避免大家对资本产生莫名的愤恨和爱慕。
也因为篇幅有限。至于次贷危机导致的一些金融巨头的倒台,吃鳖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可以单独讲。
那么在这场危机,谁是最终赢家,从微观上来看可能是以约翰·保尔森为代表的空军,或者巴菲特这种远离投机的投资者以及那些运气很好及时止盈的逃顶变现的投资者们。
但是从宏观上来看,这场危机发生在美国,但是笑到最后的仍旧是美国。
想了解这些就要看看美国到底是如何纾困次贷危机的。这又要提到一个听起来,很高端的名字“量化宽松”,这词儿通俗的解释一下,其实就是耍流氓:印钱。
看过我讲津巴布韦和俄罗斯的案例后都会得出一个结论,钱印多了,钱就会贬值。
可是美元似乎并没有次贷危机发生后政府出面解救。
第一轮量化宽松直接投入了1.725万亿美元
第二轮6000万亿美元,第三轮每个月400亿美元
第四轮每个月450亿美元算上第三轮加起来一共850亿美元每个月。
并且还没有表示什么时候会结束,而时至今日在疫情之下,以前的这几次量化宽松与现在塌啦普的无限制量化宽松政策相比之下,仍旧是小巫见大巫。
所以说不管有什么金融危机。不管美国怎么印钱,他最终都不会输,这就是世界经济上的最大bug,美元霸权。
了解了次贷危机,我们就会从一个高度来看待金融市场中的一些现象,首先拿P2P爆雷来说。
民间借贷P2P我们稍加了解就会发现,他们的贷款限制很低,利率也很高,那么这本身就是一个“次贷”,而这种“次贷”搞多了,就会产生“次贷危机”。所以最终的P2P违约倒闭、跑路是一个从一开始就能预料到的现实,是不是如果能早一点的了解金融知识真的就能少交学费呢?不知道各位自己或者身边人有没有被坑过?
欢迎后台留言,这高昂的学费可要比你们的点赞贵多了(疯狂暗示)。
其次,次贷危机的最初载体是房地产的泡沫和崩盘带来的,美国可以用印钱来续命,但是人民币依旧离国际化有很远的距离。
所以我国政府对于房价调控的决心是很强烈的,至于还想炒房的,还请三思而后行。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拿成功经验跟我来说事儿,实际上我见的也非常多,但是如果你没有那种风险承受能力就尽量少想点单车变摩托的美事儿,因为我见过更多的是因为炒房而进入负债漩涡的投机者。最后真的是连自行车都没得蹬了,毕竟赚钱大路千万条,别拿自己的青山当柴烧。
最后次贷危机,只是若干金融危机中的其中一种,而每次危机导致的结果都是财富的再分配,又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所以危机时常会上演。
正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那么在未来,一定会到来的危机之中,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陷阱是给没有准备的人致命一击的。
多学习,没坏处,书中真有黄金屋。你不理财,财不仅不理你,还会坑你。
我为大家带来的知识,肯定不能带你逆风翻盘或者抄底豪赌,完成阶级的跃迁,只要能带大家远离各种坑,保住财富,我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大家的支持是我继续分享知识的动力。
我是柳行长,一个曾立志成为行长的男人,下期见。
公众号:柳行长
微博;UP主柳行长
B站:柳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