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买银行股「为什么散户不买银行股」
银行股买不得,今后几年股价都没什么弹性,大概率走下降通道,主要原因是低利率宏观环境对行业不友好。
下面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算逻辑整理。
为什么利率越来越低?
利率是货币的价格,这个价格一直在暴跌,09年后的瑞典、丹麦、瑞士、16年后的日本,本币的价格都跌入了负值。
一件商品,如果它的价格成为负数,人们会说:这个东西没人要,不值钱了。
如果钱的价格成为负数呢?
怎么看待这个事情?这是一言难尽的话题,关系到“钱”本身?
美元上有这么几个字“这张纸可以合法支付任何公共及私人债务”,港币上则写着“凭票即付”,照此理解,钱是用于还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这话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钱的价格贬到负值,用这样的东西还得了债吗?
钱是政府印的,利率是政府定的,欠债最多的也是政府,这是种什么样的三角关系,得从债务说起。
现代主权政府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根源是收入不足,人口萎缩、经济停滞、炒房不可持续、科学技术又无突破,税收和非税收入自然难以持续增加,在此情形下,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受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主义等思想的影响,由奢入俭难,财政支出增长是刚性的,财政收入不增反减,赤字成为常态,只能靠发债解决财政问题,久而久之,债台高筑,迟早要用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这样的办法。
鲍威尔所言:提高预算赤字,达成更高的债务水平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的…高额的、不断上涨的联邦债务,久而久之将拖累私人投资,降低产出。
债务本金是没办法了,先从利息下手,低利率有助于政府债务平衡和规模控制,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
在低利率环境下,财政扩张的逻辑就相当顺滑了,国债利率显著低于经济增长率时,任何政府债务扩张都可持续,因为债务/GDP的比例始终是收敛的。当可以发行低利率、零利率乃至负利率长期债券时,政府凭什么不增加赤字呢?进而通过对居民企业减税和扩大支出增加经济增长和就业?国债利率越接近零,财政负债和央行负债的界限就越模糊。
既然财政逐渐货币化了(即美国的桑德斯、中国的的翟DS所主张的),那基础货币的扩张就顺理成章,这种现象在大平洋两岸都看得到,虽然成因不尽相同。
低利率得以实施的大背景就是增长疲软。如美国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发现对短期名义利率、准备金率等传统货币市场工具进行微调,已经难以产生效果,量化宽松(QE)和负利率等非传统的货币手段应运而生,基础货币大扩张开始了。既然政府推动宽松把更多的钱发到社会上,维持高利率只会让人民把钞票存进银行,根本达不到刺激增长的目的,那么逼迫人们把这些钱花掉的唯一办法就是低利率直至负利率。
先写这些,总结一下逻辑:经济不振→收入不足→发债弥补→债台高筑→降低债务利率→财政货币化(直升机撒钱)→降低货币利率→鼓励用钱→刺激经济→增加收入→减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