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压力测试仪「测试压力大吗」
今年的股市下跌又快又狠,让很多投资者始料未及。
截至2022年4月25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今年以来下跌24.66%,自2021年2月以来最大回撤高达31.83%。
如果是单吊行业主题,比如中证新能源,自2021年10月底以来不到半年最大回撤为44.54%;中证医药指数从2021年2月18日以来最大回撤为45.75%;中证半导体则从2021年7月27日以来最大回撤已经达到47.91%……
之前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让他自己摔一跤。
这句话放在股市一样适用:
别试图跟投资小白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让他自己“狠狠”地亏一次。
另一方面,股市这种“不讲武德”式的下跌,让投资者承受巨大浮亏的同时,也是最好的压力测试。
在股市上涨或震荡横盘的时候,不少投资者信誓旦旦:“我可以承受30%甚至50%的最大回撤。”
现在,30%,甚至50%左右的最大回撤来了。
身在其中的投资者,绝大部分已经被折磨得身心俱疲。
其实,对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我们投资要过的第一关是风险控制:风险低时要买,风险高了要卖。
风险控制的前提是对风险的认识和感知。
而感受到的风险和真实的风险有天壤之别。
股市越是上涨,积累的风险越高,但是我们往往越感受不到风险,因为我们的账面财富在不断增加。
那时候,我们恨不得倾家荡产买权益资产,对债券基金、对冲基金等低风险低收益产品嗤之以鼻。
而在今年股市不断下跌过程中,投资者才感知到权益投资的巨大风险,各种固收或固收 产品也才让人们想起:原来低收益产品也这么香。
2022年一季度因行情不佳,股票型基金发行了83只,募资219.08亿元,平均单只基金发行规模仅有2.64亿元;而追求平稳,风险较小的债券基金发行了70只,募资994.82亿元,单只基金平均募集14.21亿元,远远超过股票型基金。
股市越是下跌,投资者越是感到权益产品风险巨大,就越是要回避。
压力来了,就要回避,就要想办法释放。这是合理的人性使然。
但真正想要在股市长期赚钱,就必然是买在无人问津时,因为机会是跌出来的,而且越跌风险越低,而不是相反;卖在人声鼎沸时,因为一涨再涨累积了巨大的风险。
但买在无人问津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跌了还可以再跌,再低的估值最终还是敌不住市场的悲观情绪。
虽然也可以用拉长建仓周期分批买入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但悲观仍然会让大部分人下不了手去买。
而现在这种市况下不了手买入的投资者,大概率要等到人声鼎沸时再去追高,陷入万劫不复的追涨杀跌死循环里。
所以,猝不及防的市场暴跌是投资者是否适合在股市长期投资的试金石。
有的人在市场大幅下跌中如鱼得水,下跌就是捡便宜货的大好机会,有闲钱了就往里投,十年八年后总会有不菲的收获。
对这类理性而成熟的投资者来讲,投资就是一种信仰,选择与国运共进退,分享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红利。
有的人在市场大跌中也很难受,但他们会总结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过往的投资思路和框架,相信投资股市总要交些学费才能进步。
对这类投资者来讲,早一点经历大幅下跌反而是最好的历练和学习。
也有人在市场大跌中因为浮亏焦躁不安、怨声载道,怼天怼地怼空气,唯独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类投资者低估了股市赚钱的难度、高估了自己在股市赚钱的能力。
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并不适合留在股市,因为股市不相信戾气,也不相信眼泪。
也许,随遇而安、乐观而灵活的实用主义者,才能历经多次这样的压力测试而不被淘汰,成为股市投资中的胜利者。
本文所有观点和涉及到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自己思考和实践的一个真实记录,据此入市投资,风险自担。
【往期精华回顾】
投资是一个寻找确定性的过程
制定完整投资策略的重要性
普通人如何通过基金投资实现财务自由?
买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真金白银投资多年后之深切感悟
2022,我的基金如何安放?
一个简便易行的基金买入策略
再谈中概互联网主题指数基金的投资价值
投资主动基金如何进行择时?
优选二级债基,可以构建长期年化收益率超越沪深300的债基组合
基金深度回测:用数据告诉你买基金赚钱的终极正确方式
以平常心看待量化基金
逆势买基金,我是这么做的
有色金属主题基金投资逻辑
最近火出天际的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还能追高买入吗?
“抄底”中概互联主题基金的正确姿势
人工智能“爆发前夜”?再谈人工智能主题基金投资价值
普通投资者如何对主动基金进行业绩归因分析?
怕高的都是苦命人!投资还需要估值吗?从PE估值说开去
人民币升值对投资QDII基金的影响
免费的基金定投教程,一篇管够
养只金基下金蛋——“懒人养基”的投资观
2021,我的基金如何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