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 可转债 进可攻 退可守 「为什么不建议玩可转债」
近期,股市出现大幅回调,尤其本周一的大跌,让不少股民感叹:“这一跌,白忙了三个月。”在这种情况下,“可转债”这种金融资产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指数联结债券:两全其美的金融资产俗话说: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但在设计金融产品时,却可以有后悔药。
可转债的本质就是一种“含权债”,即隐含将债权转为股权的权力,这就类似于商家“买一送一”的噱头——买债券,送“后悔药”。
我们先简单介绍另一种含权债——指数联结债券。
这种债券在购买、交易时和其他普通债券基本一样,但在到期时,债券持有人除了可以收到本息,还可能额外获得一笔跟股市指数相关的收益。
比如,某只指数联结债券规定,只要到期时,沪深300指数超过3000,那么超出分的10%就作为额外的收入。如果指数没有超过3000,持有人也不会产生相应损失。
既可以拿到基本的收益,又能享受股市上涨的红利,这样一支债券是不是两全其美呢?但资本市场没有免费午餐,两全其美的代价,就是购买这种联结债券时需要付出高昂的价格。
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实际上,可转换债券(可转债)和指数联结债券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后者的基础资产是股票指数,可转债的基础资产是某一家公司的股票。
为什么说可转债是进可攻、退可守呢?
如果你不看好该公司的股票,就可以持有债券,到期获得本息;如果股票大涨,或者你看好股票的增值潜力,等过了可转债的“宽限期”之后,可以行使转股权,按照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为股票,获取股价上涨的利润。
可转债具有股债双重特性,虽然长期来看,回报率低于对应的股票,但波动率较低,安全性高,表现远远高于信用债。
从上图可以看到,牛市可转债涨幅优异,熊市可转债跌幅远小于对应股票,是长期投资的优选标的。 不同的可转债具有不同的债性和股性大小,股性大的跟随股票波动大,债性大的可转债波动较小,但安全性更大。
实际上,可转债就是一个资产组合包,里面除了有一支普通债券之外,还有一份公司股票的看涨期权。
当股价处于低迷时,可转债的价值就会变低,如果公司前景堪忧,甚至可能触发回售条款,投资者可以把可转债“退货”给发行公司;
而当股价高涨时,可转债的价格也会跟着上升,发行方可以按事先约定的低价买回可转债,然后按照市场价,高价增发股票,实现更多的再融资。
一般来说,公司宣布赎回可转债之后,往往有两个后果:
1、持有者交出手里的可转债,任其收购;
2、持有者在听到收购的消息后,先发制人,迅速转换成股票。对于一家前景看涨的公司,宣布赎回往往会促成投资人转股。
当然,一家流动性吃紧的公司也会采用这种策略,用来促成转股而不必还债。
应对长期熊市:可转债中的“向下修正条款”在可转换、可退货、可赎回之上,A股中的可转债往往还有第四个条款,叫向下修正条款。我个人认为这是为了适应中国A股市场特有的长期熊市:
一方面,当股市长期低迷时,持有人当然不愿意转股,但可转债的利息往往很低,这就意味着持有的机会成本很高,持有人会不开心;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如果经营状况不佳,不希望等可转债到期之后偿还一大笔本息,更希望持有者们都转换成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向下修正就派上了用场。
可转债规定,当股票价格下跌到一定水平,公司发行方可以把转股价格适当降低,让相同面值的债券可以转换成更多的股份,说白了就是人为地降低转股的难度,促成持有者转股。
向下修正条款貌似是给发行方的权利,但实际效果是提升了持有者的福利。所以,一旦向下修正条款实施,往往形成利好,短期内对应的股价很可能上涨。
所以,作为可转债的投资者,要比一般股票债券的投资者投入更多心思。
既要操心什么时候该退货,也要提防哪天被赎回。要考虑是顺其自然卖给公司,还是顺水推舟换成股票做股东?
你还要操心向下修正条款会不会被触发,触发之后新的转股价是多少。最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忘了到期时的转股机会,否则反倒会损失惨重。
在熊途漫漫的2018年,有超过10家公司向下修正了可转债的转股价格,平均下调幅度达20%,创下了A股市场的历年新高。
当然,即使在熊市中,可转债也具有一定的套利机会。
简单来说,在可转债价格下跌至某一合理位置时买入可转债,当天就转成股票,第二天再择机将股票卖出就能获利。但是,机会极难识别,也转瞬即逝,对可转债缺乏深入研究的人,或许很难抓住套利机会。
个人认为,虽然可转债的黄金时期已过,但可转债依然具有“进退皆可为”的优势,只不过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识别、分析可转债的具体交易机会。
作为我们投资者,为了省事,可以考虑买一些可转债基金,把纷繁复杂的操作抛给专业人士去打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