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债券熊市「2021年债券」
◎郑渝川(书评人)
这本书全面系统总结了了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探讨了债券市场运行的宏观经济背景、宏观金融形势、国际债券与外汇市场、全球利率环境分析、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债券一级市场、债券交易市场及运行、债券衍生品市场、政府债券市场、资产支持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绿色债券,以及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国际基准利率改革等诸多前沿实践问题。
刚刚过去的2021年里,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了全球经济复苏,但在下半年里,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新出版的《中国债券市场.2021》一书开篇回顾了2021年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局势指出,全球经济不平衡复苏,需求恢复确实带动了全球货物贸易复苏,但供给侧瓶颈则对贸易增长构成明显制约。比如,疫情造成私家车和居家办公与娱乐的电子产品需求增加,但芯片的供给却陷入短缺。与之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多类资产价格创下新高,未来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引发市场震荡。
在2021年,我国进出口较为旺盛,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21.4%,如果与疫情之前的2019年(31.54万亿元)相比则增长23.97%。但在2021年,我国内需冲高后快速回落,供需两侧同步放缓,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受房地产销售增速下降、专项债项目管控加强等因素叠加影响;制造业就业有所增加,但实际就业恢复并不充分;物价分化加速,供给因素推高煤炭、黑色金属、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价格最终出现回落。《中国债券市场.2021》书中指出,2021年,我国财政收入增幅明显高于支出增幅,但少数地区出现了财政困难。
展望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将在相当程度上与疫情防控的形势相关。如果2022年内最终能诞生新冠肺炎口服药物,或是能够遏制病毒变异的新型疫苗,将有助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信心恢复。书中分析指出,美国经济持续恢复因素增多,考虑到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尤其是贸易和金融方面的关键作用,这就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更多产业、更大程度上走向复苏。
书作者强调指出,2022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将出现行业和区域分化加剧的现象;另外,大宗商品价格目前呈现看涨的态势,这意味着实体经济运营成本高企。因此,2022年,稳就业、保民生领域面临较突出挑战——青年群体就业压力持续较大,增收入、扩消费和保民生压力加大,劳动力市场面临多重失衡与供需错配压力。此外,还需关注经济快速回落导致的金融风险,包括部分房企债务违约所引发的传导扩散,以及美联储相关政策策动的美元回流、提高美元币值和美国国债利率,从而改变大类资产定价基准所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震荡。《中国债券市场.2021》据此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中国债券市场.2021》这本书全面系统总结了了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探讨了债券市场运行的宏观经济背景、宏观金融形势、国际债券与外汇市场、全球利率环境分析、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债券一级市场、债券交易市场及运行、债券衍生品市场、政府债券市场、资产支持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绿色债券,以及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国际基准利率改革等诸多前沿实践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全球未偿债券余额达到了136.10万亿美元,同比上升15.88%,占全球GDP比重升至156%。美国、日本未偿债务余额占GDP比重均已超过了200%。书中分析指出,主要发达国家在2021年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保持历史低位。美国国债仅2021年1-9月就发行了9.92万亿美元,持有最多的是海外投资者,占比为29.31%;货币当局持有则占到了22.65%。相较来看,从2015年到2021年,境外投资者也开始逐年增加持有中国国债的规模和份额,这显现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看好。
未来,我国还将进一步推动债务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也将放松境内资金投资境外项目的管制。《中国债券市场.2021》书中认为,我国债券市场相较于海外市场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逐渐扩大,但在投资理念等层面的培育仍需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借鉴海外一些比较成熟的债市发展理念,进一步盘活境内的债券市场。
作者简介
郑渝川:资深书痴,买书如山倒,“剁手”频率高。书评、时评作家,现居成都。千余篇书评见于《深圳特区报》《信息时报》《广州日报》《上海证券报》等国内多家报媒。
审读:喻方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