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大幅波动「汇率波动」
“汇率短期内的贬值,也能稳定我们做大出口的激情。”面对今年以来“跳动”的汇率,黄铃对未来充满了谨慎乐观。
黄铃是深圳一家跨境电商企业的高管,主营业务是出口贸易。8月27日,她对第一财经记者称,6月份以来的两个月,人民币贬值对其所在公司的销售、利润的“刺激”已经有所体现,公司的订单、实际销售额都开始增加。
然而,几家欢乐几家愁。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双向波动,出口企业激情“燃烧”,一些进口企业或进行了外币融资的企业,感受到的却是“寒意”。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部分企业出现了高达数亿元的汇兑损失,给利润带来不小压力。
汇率波动还传导到了金融领域。负有外债的部分企业,随着美元汇率的攀升,在利润受到影响的同时,需要使用更多的人民币才能偿还同等的外币债务,偿债成本抬升,财务成本随之增加。
面对美元升值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制定锁汇方案。数据显示,2018年1月~7月,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合约数同比增长了120%,但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情况下,对冲操作难度加大,难以规避远期风险,加上购汇价格进一步提升,企业心态彷徨。
进出口企业的冰火两重天
“单纯从汇率角度看,汇率差就是公司的新增利润空间,即便销售没有增加,人民币小幅下跌,也能促进公司利润增加,”黄铃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人民币汇率一定幅度的下跌,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是有好处的,如果销售额也能增加,利润增长会更为可观。
2018年5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人民币汇率随之贬值。从5月中旬开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从原来的1:6.3256,下跌至8月15日的1:6.9348,期间累计跌幅接近10%。此后,陆续回升,截至8月28日,美元对人民币升至1:6.8144左右。
黄铃公司的情况并非个例。人民币汇率一定幅度的波动给出口企业利润带来的改善,已经在部分上市公司中报中得到体现。因为汇兑损益增加,部分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显著改观。
可立克(002782.SZ)半年报披露,2018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34%,但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却同比增长了83.49%、104.74%,远超预期。在此前的一季报中,该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0%~40%。
对此,可立克在半年报中解释称,利润增长超出预期的原因之一就是报告期内美元汇率变动较大,致使汇兑损失大幅度减少,财务费用降低。2018年上半年,可立克出口金额为3.29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61.65%。
孚日股份(002083.SZ)的情况也与之类似。2018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7%,净利润同比下降-20.75%。但在此前的业绩快报中,该公司曾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将下降20%~30%。最终的现实情况略好于预计的形势。
孚日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也与汇兑损失有关。2018年上半年,该公司出口占比为58.29%,销售额为2.34亿美元。与2017年上半年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同期汇率比较差额约为-0.52元/美元,仅此一项该公司就损失上亿元。该公司人士称,汇兑损失对利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018年前4个月,此后汇率下跌,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不过,并非所有企业都如此幸运。在最近这一波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中,部分企业出现了较大的汇兑损失。
例如,持有外币较多的万科,就出现了较大损失。万科A(000002.SZ)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特别是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港币贬值,导致万科出现了8.78亿元的汇兑损失,而在去年同期,万科通过汇兑获益1.29亿元。
欧菲科技(002456.SZ)上半年的汇兑损失也超过3亿元。半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欧菲科技财务费用为5.54亿元,同比增加343.07%,主要是汇率波动影响及借款利息增加所致。上半年,该公司仅汇兑损益就达到3.25亿元,而上年同期只有825万元。
“对出口企业来说,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下降,产品市场竞争力就会有所提升,盈利也肯定会提高。”华南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对进口企业而言,人民币贬值则会使其采购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也将有所下降,盈利能力减弱,进而影响其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完成自身生产效率、产品升级的决策。
“结合走访客户和与合作客户交流的情况,本轮人民币大幅波动对进口企业来说影响较大。”华东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在进口企业方面,随着汇率持续攀升,导致塑料、原油、贵金属、农产品等行业的进口成本增加。
偿债压力上升
无疑,人民币汇率波动会使以进口为主或产品原材料需要进口,并持有外币负债的企业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对经营进口业务、此前又融入了大量美元的企业来说,如果人民币贬值,不但会带来日常经营中的汇兑损失,还会导致债务成本上升,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币偿还同等的美元债务。”寰盈国际战略发展总监赵璞称,这将导致企业经营、负债等多重成本抬升。
A股某上市公司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由于产品需要进口原材料,这家公司仅汇兑损失就超过1.1亿元,而上年同期约为8800万元。在此情况下,该公司上半年的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加了37.52% 。
同时,这家公司还有一定数量的外币负债,且以美元为主。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该公司美元负债共计为15.7亿美元,其中包括长期借款约1亿美元、短期借款9.7亿美元,另有应付票据4.9亿美元。而在同期,其美元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约为5.5亿美元。
第一财经记者从接近该公司的人士处得知,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外债还本、付息成本上升,对其影响不大,已形成的汇兑损失主要是采购原材料造成的。而汇率波动影响之所以不大,主要是因为该公司外债规模、占比都比较小。
“如果外币负债较多,汇率对企业的影响也不能小视,”华南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这些企业融入美元等外币,需要按期付息、偿还本金,而人民币贬值后,将会导致外币负债的还本、付息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企业利润。
受到汇率波动影响的,不仅仅是以人民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进口企业。一些业务主要在中国境内,但进行了较大规模外币融资的企业同样受到冲击。业内人士称,外币融资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从而面临一定财务压力。
2017年以来,内地房企通过发行美元债券等方式,大量进行外币融资。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资企业在境外发行债券规模达1178亿美元,同比飙升123%,而房企境外融资合计就达到388.6亿美元,同比增加176%。2018年上半年,房企海外债券发行规模就已超过320亿美元。
以财务向来稳健的万科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13年3月以来,万科共发行了18只债券,其中10只在境外发行,除了2013年3月发行的一只5年期的美元债已在2018年3月到期外,目前尚在存续期的美元债共有6只,金额合计38.41亿美元。此外,万科还有存续的港元债3只,金额合计36.5亿港元。
在2018年的半年报中,万科就表示,假定港币与美元继续维持联系汇率,预计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港币在2017年12月31日的基准上贬值1%,则该公司的净利润将减少约2.0027亿元人民币;若在2017年12月31日的基准上对英镑贬值1%,则其净利润将减少约617万元人民币。
“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对于在境外大量融资的企业来说,偿债时需要支付的成本也大幅上涨,这会加剧企业资金紧张。”某股份制银行离岸业务部门人士称,在此情况下,就会产生财务压力,进而削弱企业偿债能力。
对于持有大量现金,外币融资成本也低,而且销售强劲的万科来说,汇率波动虽对利润长生影响,但却无碍于偿债能力,但却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做到这一点。
“企业偿还外债时,需要使用更多的人民币,才能偿还同等的外币债务,等于形成了人民币资金占用,减少了企业的实际可用资金。”他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的经营、资金状况没有改善,企业的资金必然会变得紧张。
而这还不是全部的风险。上述股份制银行离岸业务部门人士认为,对于外债较多的企业来说,如果偿债时又遇上政策变化,对外汇流动形成影响,还可能出现债务违约,影响其信用评级,进而导致负债、融资成本上升,造成更大的财务、偿债压力。目前,企业贸易或外币融资行为已经变得更为谨慎。
不过,上述华南股份制银行人士则称:“不能说完全没有这个风险,但由于可以预先对冲,风险也不会很大。” 他认为,具体的风险情况要看不同企业的杠杆和现金流状况,总体来看,个别杠杆较高的房企,以及一些进口型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出现风险。
企业套期保值对冲风险
面对美元升值压力,不少企业开始制定锁汇方案,力争降低汇兑损失。
双汇发展(000895.SZ)8月22日的公告称,经董事会批准,将在相关权限内,开展投资理财及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其中外汇衍生品投资范围包括外汇远期、期货、期权、掉、互换等业务,金额为任意时点累计折合不超过等值3亿美元。
就在此前,万科A也公告称,为规避外汇市场风险,防范汇率波动的不良影响,控制财务费用波动,并降低海外平台未来偿债风险,其海外平台拟开展远期结汇、购汇、货币掉期、外汇期权等衍生品的套期保值。
“涉及进出口业务,或外债较多的企业,都会套保来规避风险,尤其是有外币贷款的企业,套保能提前锁定、对冲风险。”上述上述股份制银行离岸业务部门人士说,外币借款较多的企业要在固定期限中偿还固定金额的债务,风险基本可以预见,套保更易于操作。
实际上,通过套期保值来对冲汇率波动风险是企业避险的普遍做法。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1月~7月,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合约签约22181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同期增长120%。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9777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12404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合约大于远期结汇合约,说明当前进口类的企业避险需求大于出口类企业。
“从近期市场情况来看,进口企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大,最直观的表现是购汇价格显著上升。”上述华东股份制银行人士说,从实际避险需求来看,人民币汇率下跌导致进口企业的避险需求更大。
不过,并非所有涉及进出口的企业都进行了对冲。华东某出口企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该公司目前并未进行套保操作,原因是对冲难度较大,从汇率预测来看,只能进行两三个月、半年期限的对冲。而长期的汇率走势,中小企业很难预测,也难以完全规避风险。
不仅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同样如此。上述上市公司人士也称,一季度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下行,人民币升值产生积极影响,二季度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震荡上行,美元负债产生汇兑损失,三季度人民币汇率走势不明,该公司目前没有进行对冲操作,由于新项目投产后需要从海外采购原材料,短期美元借款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下一步将根据宏观经济、远期汇率情况,与银行签订远期购汇合约,用于减少美元负债汇率波动的风险。
“企业各种心态交杂,观望情绪较重。”上述华东股份行人士则称,进口企业更加担心人民币汇率下跌,但近期售汇风险准备金政策出台后,企业购汇价格进一步提升,企业远期购汇操作有所减少;而出口企业,一方面乐于接受目前较高的即期结汇价格,但也十分担心新订单汇率价格过高,担心后续汇率波动会带来一定风险。
而对发行了美元债的的企业来说,则还面临其他问题。上述华南股份制银行人士称,美元债等外债期限较长,一般都是三年以上,即便有对冲需要,也没有合适的对冲品种。此外,正是由于期限较长,如果操作方向失误,反而会产生更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