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价值投资之道「巴菲特止损原则」
巴菲特很清楚这样一个算术公式:如果你投资1美元,赔了50美分,那么你手上就只剩了一半的本金,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你才能回到起点。所以他告诫投资者最好别赔钱。
谁都明白,股市是个高风险之地,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都是正确的。那么,一旦出现赔钱的迹象该怎么办呢?巴菲特的答案是:立即实施止损措施。止损,在英文中表述为stop loss,意思是控制损失。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这个字眼令人很不舒服。如果你也是非常厌恶这个名词并进而拒绝在投资中引入止损措施的话,那么你无疑是在自己的投资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它迟早是要毁灭你和你的财富的。而且,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次大亏足以毁掉前面99次的利润。所以,严格遵守止损纪律便成为确保投资者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则。
往往有很多相当专业的投机者,他们既精通技术分析,也曾在多次的投资活动中取得赫赫战果,但就是因为过于自信,没有及时止损,结果一次失手造成重大损失,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我们的许多股民朋友也常犯相同的错误,只知道买进股票后赚了钱出局,却很少主动在适当的亏损位置止损平仓走人。
他们认定进入股市是为了快速致富,因而很少考虑(或根本不考虑)股市风险。这就会导致当股价到达止损位时,投资者失了方寸,患得患失,止损位置一改再改。有的投资者甚至临时变卦,逆势加仓,企图孤注一掷,以挽回损失。有的投资者在亏损扩大之后,干脆采取"鸵鸟"式作法,听之任之。
这些投资者明知大盘趋势会继续向下运行,自己手中持有的股票也已进入下降通道,但他们仍然心存侥幸,总希望不久就会强劲反弹。在始终看不到反弹出现的情况下,则更不甘心亏本卖出。于是,日复一日地在期待反弹中等待。却不知股价已经在盲目的等待中不断缩水。本来只要止损就能降低亏损,结果却在坚持长线捂股,不肯认输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越亏越大。
这些人也许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员都会遵循一个有用且简单的交易法则,叫做"鳄鱼法则"。这源自于鳄鱼的吞噬方式:猎物愈试图挣扎,鳄鱼的收获愈多。假如你被鳄鱼咬住了一只脚,它不会马上就把这只脚吃掉,而是等待着你的挣扎。如果你用手臂试图拔出你的脚,鳄鱼的嘴巴就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臂。你愈挣扎,就陷得越深。所以,你务必要记住: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生存的机会便是牺牲那只脚。对股市而言,这项原则就是:当你知道自己犯错误时,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立即了结出场。不可再找借口、侥幸期待、强调理由或采取其他任何行动。
巴菲特强调:止损要讲究科学,只有懂得科学止损才是股市获胜的根本保证。他把科学止损的目的归纳为:回避风险、保住本金、求得生存。
为了让投资者真正认识到止损的重要性,巴菲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分析准确率在40%左右的投资者和一个分析准确率在80%左右的投资者,谁能够在投资中更长久地生存呢?表面看来,后者胜算更大一些,但实际不然。如果不能有效地实施止损措施,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后者往往不如前者表现得好。
假设两个人都是10万的投资资金,前者每次的风险控制在2%,十次交易中四次盈利六次亏损,结果六次亏损损失是1.2万。而后者每次的风险控制在20%,十次交易中两次亏损,亏损额达4万。所以,在亏损额相差2.8万的情况下,后者必须比前者多盈利2.8万才能保持一样的业绩。而这必须是在后者先盈利后亏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后者在十次交易中刚开始就连续两次亏损,那么继续交易的本金实际上只有6万元。在资金量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去增值2.8万元的利润,难度无疑增大了许多。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不能有效止损,合理控制风险,那么即使有比较高的准确率,也未必有好的业绩表现。"
确切地说,止损点是在实际操作中股价处于下滑状态时所设立的出局点位。一般来讲,逢市值上涨时,止损点须及时提高;相反,在市值下降时,止损点可适当降低。这样有备而来,则可以防患于未然。
设立止损点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住胜利果实,防范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在此,必须说明的是,设立止损点并不是为了赚钱,在更多的时候是为了使亏损尽可能减少。
巴菲特告诫投资者,设立了止损点就必须执行,尤其是在刚买进就被套牢的情况下。如果发现错了又不回避,等股价大跌40%~50%时,将更加得不偿失。所以发现错了就应及时止损出局。在抛出的时候,用"快刀慢割"的手法,挥泪也得出。巴菲特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止损点有一定的缓冲空间,缓冲空间的确立则是比较讲究的。一般而言,做短线投资的缓冲空间在5%~8%之间,做中线投资的在8%~13%,做长线投资的在15%~20%之间,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做长线还是短线投资,都须设立止损点。如果一只股票从最高点下跌6%,说明它在走弱,如果跌去10%,至少说明该股已处于调整中。投资者要针对股市走势,结合自己设立的止损点做出相应的对策。
下面这些止损方法是有经验的股民常用的技巧。
(1)投资者在买入股票时一定要慎重,反复研究。
没有经过慎重考察的买卖行为就如同打牌时不看牌就出牌一样,出现损失是迟早的事情。止损只是一种风险控制的措施而不是股市投资的目的。
(2)不同的大势下止损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牛市中,大多数股票都有轮番上涨的机会,投资者只要不贪心,沉得住气,手中的股票迟早会有表现的机会,套牢的情况比较少,只是赢利的多少有区别而已。这种情况下,止损这把利刃不能轻易出鞘,除非你有非常好的理由。而在熊市当中则是现金为王,止损就是你保命的不二法则。请记住!当你被市场这只巨鳄咬住一只胳膊的时候,千万不要做无意义的挣扎,忍痛丢掉那只胳膊,赶紧出场。否则你将赔掉另外一只胳膊甚至性命。
(3)不同的个股止损方法不同。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股市里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个股走势图。即使是同一个主力,在操作不同的股票时手法也是不同的。因此,投资者一旦买入股票,必须做仔细深入的研究,以便根据每只股票的不同特性来制定恰当的止损措施。
(4)止损位的设置依不同情况有所区别。
止损位的设置是止损计划的关键,一般根据有关技术位和投资者的资金状况来确定。但在不同的止损依据下,设置止损位考虑的重点也有所区别。比如,对个股止损,一般根据个股的技术位和投资者对亏损的承受能力来设置;如果是对股指止损,则根据大盘的技术位和投资者对亏损的承受能力来设置;对资金止损,则主要根据投资者对亏损的承受能力来设置。不论哪种止损措施,需要考虑的莫过于亏损承受力和技术因素,前者是因人而异的,也无客观的标准而言,可以是7%,也可以是10%,但技术因素则涉及到技巧和经验。常见的方法是结合技术位来设置止损位。此外,止损幅度的确定还应考虑排除日常价格波动的影响,止损幅度过大,则丧失了止损的本意,使一次错误就造成很大的损失;止损幅度过小,很可能形成无谓的损失,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止损位容易在股价的正常波动中被触及。下面再来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止损方法。
(1)保本止损法。
如果投资者在买入某只股票后,发现股价迅速上升时,则应立即调整初始止损价格,将止损价格上移至保本价格(买入价+双向交易费用),此法非常适用于T 0操作。
(2)趋势止损法。
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以某一实战中行之有效的趋势线或移动平均线为参考坐标,观察股价运行,一旦股价有跌穿该趋势线或平均线的迹象,则立即离场。
(3)时间周期止损法。
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前,要对买入的股票设定持有时间,如1天、3天、一星期、两星期等等,如果买入后持有时间已经达到设定期限,但股价没有发生预期走势,同时也没有达到设定的止损位时,千万不要转换持股的"时间周期",而应该立即离场,以免将"短线投资"变成"长线投资",最终成为"长期套牢"。
对投资者而言,投资就是为了赚钱,最大的目标是如何使自己手中的资金由10万元变成20万甚至40万元。但是,赚钱的前提是要控制好风险,本金是投资人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只有保证本金安全才有可能长期在市场中生存,才有可能等到好的投资机会,才能不断地取得胜利。这一点,是无数投资人都已经证明了的真理。对市场的正确理解
巴菲特一再强调,投资者必须保持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战胜非理性的市场。在这一方面,巴菲特堪称表率。他在第一次碰到1968年的大牛市时,毅然做出了退出的决定。
当时,美国股票的日平均成交量达到了1 300万股,比1967年的最高记录还要多30%。股票交易所被大量的买卖单据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在美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了许多天。到1968年12月,道琼斯指数竟然攀升到了990点,1969年初又升到1 000点以上。
面对一天比一天令人狂热的股市,巴菲特清醒地意识到,狂热背后的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为了防止自己的盈利付之东流,在1969年5月他最终拿定了主意,做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决定:解散巴菲特合伙公司。当时市场正处在牛市的高潮中,很多股东对此大为不满,巴菲特的解释是:"我无法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同时我也不希望试图去参加一种我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像样的业绩遭到损害。"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就在巴菲特退出股市不久,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而在这次近似疯狂的牛市中,巴菲特合伙公司没有赔一分钱。
巴菲特说:"这场游戏的参与者是那些容易受骗的人、自我陶醉的人和无所顾忌的人。我相信,当这一时期的股票市场和商业发展被写进历史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种现象将会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也许是最具特色的狂躁病的表现。"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这是巴菲特战胜市场的根本原则。所以当他第二次碰到大牛市的时候,他选择了卖出大部分股票。
美国股市在1972年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当时几乎所有投资基金都集中投资到一群市值规模大、企业声名显赫、被称为"漂亮50股"的成长股上,如雅芳、施乐、宝丽来、柯达和得克萨斯仪器等等,这些企业的平均市盈率奇迹般地上涨到80倍。
在巴菲特的指挥下,伯克希尔公司开始大量抛出股票,只保留了16%的资金投资于股票。
结果,"漂亮50股"的股价在1973年初开始大幅下跌,道琼斯指数也不断回落,市场摇摇欲坠。那些1969年上市的公司,如沃尔特·迪斯尼、通用汽车、施乐、IBM、西尔斯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60%。
甚至到了1974年10月初,道琼斯指数更是从1 000点狂跌到580点,美国几乎每只股票的市盈率都跌回了个位数,这在华尔街非常少见。对那些被套牢的投资者来说,恐慌性的抛盘似乎永远不会停止。而另一些投资者竭尽全力持有自己的股票,等待着反弹,但是反弹迟迟不见踪影。他们被弄得筋疲力尽,最后不得不屈服了,他们卖出了股票。其他人也从市场的变化中得到了启示,大家纷纷抛盘。然而,抛盘招致了更多的抛盘,一个有序的市场就变成了一个产生损失的邪恶的怪圈。
到1974年底,已经没有几个投资者有耐心和勇气再进入股市这个竞技场,在市场一片悲观声中巴菲特却高声欢呼。他在当时接受《福布斯》记者的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是的,投资的时候到了!观望了许久也等待了许久的巴菲特,在这个时刻终于裹挟着大量的资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那些连市场本身都难以忍受的股票上。就像一个贪嘴孩子遇到了一家糖果店,巴菲特在看似哀鸿遍野的股市中却找到了很多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巴菲特之所以知道股市在什么时候被高估,什么时候被低估,并不是因为他具有超人的魔力,而只是基于几个常识性的因素。
(1)从股票收益与债券收益之间的差异中判断股市价值。
当债券的收益逐步上升,甚至有超过股票收益的趋势时,这证明市场的价值是被高估了;当股票收益下降到某一点,但在这一点上股票收益依然在债券收益之上,这时候的股票最具有吸引力。
(2)市场攀升的速度。
股市不会长时间地胜过整个经济的发展。投资者不应该期望公司的销售、收入和股价上涨的速度超过经济产出。如果股价上涨的速度增长了4倍,那么整个经济是处于扩张时期,市场成为股票在某一点下跌时的底部。相反,如果股票的价格下跌,而整个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就会产生股票价值被过低估计的情况。
(3)国家的经济形势。
当经济迅速发展,或者看上去不会停下来时,股票会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投资者应该考虑是否减持股票,选择另一种投资方式。同样,当经济不景气时,股票会下降到非常便宜的水平,从而具备了高回报的潜力。
巴菲特也把这些市场策略应用到了1999年的大牛市的操作中。当时,美国出现了第三个大牛市,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然而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这次牛市中不但输给了市场,而且输得非常惨,整整亏损了20%!与标准普尔500相比,相差了41%。这是巴菲特40多年间业绩最差的一年。
从1995年到1999年,美国股市上涨近150%。出现这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网络和高科技股票的过度膨胀。巴菲特自涉足股市以来,就对投资高科技股票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继续坚决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传统行业的公司股票,结果在1999年牛市达到最高峰时,伯克希尔公司大败给市场。
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们在这一年的股东大会上也纷纷指责巴菲特,为什么不投资高科技股。几乎所有的报刊传媒也因此评说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时了,但巴菲特仍然我行我素。
他给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解释是:"1999年我们的股票投资组合几乎没有什么变动。这一年有几家我们重仓拥有的公司经营业绩十分令人失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这些公司拥有十分出众的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能够长期持续保持。而这种特质才是取得长期良好投资业绩的真正保证。偶尔有些时候我和芒格相信,我们可以分辨出一家公司到底有没有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做到--起码是无法百分之百断定。这正是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投资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原因。尽管我们也同意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将会改变整个社会,但在投资中,我们没有能力判断出在高科技行业中,到底是哪些公司拥有真正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其实巴菲特早在1986年的年报中就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大牛市的看法:"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呢?然而,不幸的是,股价绝对不可能无限期地超出公司本身的价值。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地买进卖出以及他们承担的投资管理成本,使得他们总体的投资回报必定低于他们所拥有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美国公司总体上实现约12%的年净资产收益,那么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必定低得多。牛市能使数学定律黯淡无光,但却不能废除它们。"
结果证明,巴菲特对市场的理解是正确的。
美国股市在2000、2001、2003三年中跌幅分别为9.1%、11.9%、22.1%,累计跌幅超过一半,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同期业绩却上涨30%以上。
最让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巴菲特在2007年7月12日以每股平均价格12.441港元出售了1 690万股中石油的股票,出售所得款项约为2.1亿港元。就在巴菲特出售中石油股票14天后,即2007年7月26日,纽约股市大幅下跌,其中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311.50点,跌幅为2.26%。受美国纽约股市大幅下挫的影响,日本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418.28点,跌幅达2.36%;澳大利亚悉尼股市主要股指下跌175.6点,跌幅为2.8%;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下跌641.28点,跌幅为2.8%。
人们不得不佩服巴菲特对市场的理解有着更为理智和长远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