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债发行银行「中央银行放水5700亿」
2021年以来,全球经济仍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供应链紧张制约了各国经济复苏,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恢复的态势并不稳固,消费复苏乏力,投资增速不及预期。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速较快,但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低于预期。同时,经济恢复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领域和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考验,仍然较为困难,监管层面继续要求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
在此背景下,2021年,银行业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监管层面继续推进各银行扩充资本、完善治理。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同时继续严控涉房贷款比例;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不断补足银行治理和监管制度短板。大小银行持续多渠道补充资本,稳定信贷总量增长。另外,面对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选择合并重组,逐渐形成浪潮。
银行资本补充能力逐渐提高
2021年,在经济下行、监管不断要求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的大背景下,银行信贷投放继续维持较大强度,资本消耗加大,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仍相对较大。
今年来,银行机构密集发行包括永续债、二级资本债、金融债等各类债券进行融资。根据相关统计,截至11月18日,包括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可转债在内,2021年银行发债规模已超1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1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评估认定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并推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记者注意到,新规发布后,系统重要性银行发债频率有所提升,且大型银行发债规模多以百亿元甚至千亿元为主。
另外,自2020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后,财政部安排了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支持20个地区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共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1594亿元。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通过政府专项债来增强部分中小银行资本厚度,完善其资本结构和质量,是政策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创新。”
同时,通过定增进行“补血”的银行也相当多。据了解,今年以来已有超40家中小银行提交过定增方案,其中有部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低于监管红线。
对于上市银行来说,配股募资也是补充资本的良好选择。今年来,已有青岛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宁波银行等先后披露银行配股融资方案。
央行2021年11月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一阶段,要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支持力度,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从中小银行内部看,曾刚表示,想从根本上改善中小银行群体的资本困境,还需提高中小银行资本管理效率,奠定中小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信贷风险防控持续承压
近年来,银保监会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1年3月的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其中2017年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处置不良贷款的总和。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41家A股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总体下降,拨备覆盖率普遍上涨,关注类贷款占比等前瞻性指标总体呈向好趋势发展,但部分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也有抬头的迹象。多家银行表示,这是因为某些房地产企业流动性紧张,拖累了相关银行资产质量的一系列指标。
涉房贷款向来是监管关心的重点。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和银保监会分档设置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的目的在于避免商业银行将过大比例的信贷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加大不良风险。
政策收紧房地产行业信贷融资,叠加中国恒大、华夏幸福等大型房企风险暴露,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连创新低。三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2.16万亿元,同比增长0.02%。
在此背景下,监管层面开始释放暖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表示:“银行需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
根据相关统计,以罚单公布日期为准,自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银保监会共计开出2644张,罚款金额共计17.66亿元,涉及处罚机构1376家,涉及被罚人员1873人。值得一提的是,信贷业务违规仍然是银行受罚的重要原因。仅违规放贷行为、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尽职3项就分别涉及罚单371张、244张、251张,共计866张,占罚单总数的32.75%。而信贷业务违规还包括信贷资金被挪用、信贷管理不到位等其他情况。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2月6日召开会议时表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业内普遍认为,下一步,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不会变,打击房地产信贷违规行为也不会手软,利于房地产行业和银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监管层面贯彻“双罚制”,除了针对银行的处罚外,针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也日益增加。
内部治理与风控
2021年,严监管趋向常态化,央行和银保监会不断发布相关政策,加强银行治理和风控管理。
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2021年上半年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情况的通报表示,上半年报告案件和案件风险事件1367件,涉及金额495.80亿元,共有585名银行保险机构从业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其中银行金融机构480人。2021年上半年,银行保险机构案件继续呈高发态势。
银保监会认为,金融腐败与业务违法违规交织,腐败背后的业务违规、风控失守问题突出;中小银行机构内源性问题突显,内控水平整体较薄弱,诱发案件的内在因素比较多,案发数量仍处高位。
为了提高银行治理能力,2021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另外,由于中小银行风险事件常常由股东股权违规引起,银保监会还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对大股东的规范约束,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院长陈华表示,加强中小银行内部管理,“要合理划定股权结构,既不能一股独大,一家说了算,又不能股权结构过度分散;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防止内部人控制”。
此外,银保监会还指导银行业和保险业协会切实发挥自律组织功能,加快推动中国金融人才库建设工作,着力解决中小机构治理薄弱、专业人才缺少的共性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银保监会指出,近两年来扎实推进《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落地实施,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保监会将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规范大股东行为及关联交易、优化董事会结构和运作机制、提升监管效能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取得新成效”。
中小银行进入改革深水区
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着资本充足率明显低于中大型银行、公司治理不足、风险抵补能力较弱等问题。曾刚表示:“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亟需启动新一轮的改革来加以应对。”
2021年,中小银行合并重组的浪潮保持持续。据不完全统计,山西、陕西、辽宁、四川和河南等省已有十余起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案例,涉及数十家中小银行,且以农商行为主。
今年4月,由5家商业银行包括原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设立的山西银行开业。今年5月,辽沈银行获批筹建,由营口沿海银行、辽阳银行2家城商行合并组成。
陈华告诉记者,中小银行合并重组,“合并五指形成合力,增强抵抗风险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公司治理能力”。
而从银行业整体来看,市场普遍认为,合并重组也有利于降低行业风险,提升行业经营效率。
曾刚表示,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在城商行层面,部分省区可以借鉴江苏银行、徽商银行等成功经验,在利用地方专项债注资的同时,推动区域内城商行合并重组,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实力和在区域内的竞争力,在形成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家城商行的资源优势和协同效应,提升金融科技和人才投入,以拓展银行发展空间,提升抗风险能力。
在农信社层面,曾刚表示,要进一步深化省联社改革,需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定省联社的具体改革路径。同时,要保持与农信机构的改革方向相一致,即坚持市场化、法制化、企业化的改革方向,坚持农信机构服务“三农”、保证县域法人地位稳定这一原则,同时要加大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农信机构的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和竞争能力,实现数字经济大潮下农信机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