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光地产负债率「万达遭遇股债双杀」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李昱丞
2月28日,龙光集团突遭利空,旗下债券“20龙控04”跌53.61%,“19龙控04”跌超9%,“21龙控02”“20龙控01”“18龙控05”跌超3%。
债券遭重挫
三大评级机构调低评级
Wind数据显示,此次暴跌的“20龙控04”是龙光集团全资附属公司深圳市龙光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债券期限五年(3 2),债券规模20亿元,票面利率4.80%。2月28日上午,该债券成交价直线跳水至45元,较前一个交易日的97元跌53.61%。由于出现异常波动,“20龙控04”盘中临时停牌。
同日,龙光集团旗下的多只债券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下跌,“19龙控04”“21龙控02”“20龙控01”“18龙控05”日内跌幅分别为9.43%、3.23%、3.09%、3.09%。
突遭利空可能与近期龙光集团的美元私募债传闻有关。此前市场有消息称,龙光集团存在未披露的美元私募债,规模在约20亿美元到30亿美元不等。龙光集团在否认美元私募债之后,又被指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自曝其担保的私募债不超过10亿美元,引发市场对于其表外负债的担忧。
消息传出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相继调低了龙光集团的主体评级、债券评级或展望。
1月28日,标普将龙光集团“BB”长期主体信用评级及其未到期优先无抵押债券的“BB-”长期债项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2月8日,惠誉将龙光的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B”下调至“BB-”,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并将其高级无抵押评级和未偿美元优先票据评级从“BB”下调至“BB-”。2月14日,穆迪调低龙光集团主体评级至Ba3,评级展望为“关注降级”。这是2014年以来穆迪首次调低龙光集团主体评级。
标普表示,龙光集团或许存在之前未公布的债务担保,如果得到证实,龙光集团的信用状况和流动性则可能承压。
根据Wind数据,截至2月28日,龙光集团境内债券余额约205.69亿元,海外债余额超36亿美元。
公司否认发生特殊情况
投资人用脚投票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龙光集团在手货币资金404.43亿元,足够覆盖短期借款79.16亿元以及应付高级票据36.32亿元,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1.55倍和0.72倍。如果没有隐形负债的存在,这样的流动性水平或许不会引发市场过度担忧。
然而,龙光集团最新的销售数据并不乐观。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公司实现权益销售额90.1亿元,同比降低43.72%,环比降低30.96%;销售均价同比下滑47.07%,环比下滑27.68%。
对于公司旗下债券价格的暴跌,龙光集团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并无特殊情况发生,将其归因为普遍现象。
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2月28日,龙光集团公开宣布当日完成3月4日到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兑付,本息共计7.75亿元。此前2月16日,龙光集团宣布在2022年1月14日至2月15日回购了100万美元的2022年到期优先票据。1月26日,龙光集团称按期完成了7.1亿元“18龙控01”公司债券的到期兑付。
不过,这些举措能否收效尚有待观察。事实上,不仅仅是债券市场,在股票市场龙光集团也遭遇投资人“用脚投票”。自今年初至2月底,龙光集团股价已经跌去56.38%,市值蒸发超190亿港元,股价距离历史高点跌幅接近约八成。自2月24日以来,短短三个交易日内龙光集团股价已下跌30.48%。
170家房企1809亿元待偿
3月份迎偿债高峰
面临偿债压力的不仅仅是龙光集团。在接下来的3月份,房企要迎来年内的第一个偿债高峰。
克而瑞证券数据显示,2022年3-6月170家房企共有162.2亿美元存量债到期,从人民币债的到期情况来看,期间共有781.9亿元债券到期,合计2022年3-6月共有约1809亿元债券到期。其中,3月是各公司债集中到期的月份,合计约589亿元,占上半年总体到期债券的32.6%。
(图片来自克而瑞证券研究院)
具体到房企来看,在存量到期美元债规模排名中,中国恒大、佳兆业集团和绿地控股分别以34.8亿美元、17亿美元和12.5亿美元位居前三;在存量到期人民币债规模排名中,富力地产、华夏幸福和招商蛇口分别以65.5亿元、63.8亿元和52亿元排名前列。
标普信评发布的研究报告则指出,2022年,116家样本企业年内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其中3月份和7月份是相对到期高峰。
与此同时,在房企违约潮持续爆发的影响下,大部分的房企发债受限,使得房企发债总量远低于历史同期。据CRIC统计,2022年1月100家典型房企发债475亿元,同比下降63.0%。
克而瑞证券指出,未来的每一个月对于处于房企产行业中的大部分公司都将是难熬的。现在任何一家房企都不应该对自己的融资能力过于乐观。实打实的销售回款以及处理手上的优质资产获得资金的回笼,才是渡过目前行业严冬的最好方式。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偿债高峰将至,房企应针对自身情况与投资人加强沟通,以争取在达成谅解的基础上争取获得展期或者债务重组,以防止违约的发生。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