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还会再次崛起吗「大国崛起英国怎么崛起的」
世界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是大国不断崛起又不断衰弱的历史。古代欧洲、中东等地先后崛起过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当时世界的东方则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体系。等到十五六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后率先崛起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到了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霸权就由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转移到了英、法等国。
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霸权逐渐由英、法、德等西欧列强转移到美国和苏联。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才形成了如今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所谓”超级大国“的定义是指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支配性影响的大国。“超级大国”的这一定义事实上决定了古代帝国无论多么强大也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
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以前的世界历史主要是各文明区域的独立发展史,在大航海时代之后才真正形成了全球一体的世界史。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以及中国古代的汉、唐等王朝疆域、经济、军力都足够强大,然而这些古代帝国都不符合“超级大国”的定义。中国古代王朝的影响力所及主要在东亚汉字文化圈;罗马帝国的影响力所及主要在环地中海世界。
即使是有着30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的蒙古帝国影响力所及也仅限于亚欧大陆。古代帝国的影响力从未达到过美洲、大洋洲等地。这意味着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古代帝国无论国力有多强也不可能真正具备全球性的支配影响力。因此超级大国实际上是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全球化时代所特有的产物。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只存在过三个对全世界形成过支配性影响的大国: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
大英帝国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备全球支配性影响的超级大国在其全盛时期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有史以来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于全球各地皆有英国的殖民地,因此这时的英国号称“太阳永远不会从其国土上落下的帝国”。这一庞大辽阔的疆域面积不仅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帝国中空前绝后的。
当今世界的200多个国家中仅有22个国家没有被英国侵略过。当时的大英帝国统治着4到5亿人口。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以一国的工业产值占据着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0%。英国率先开始推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全球自由贸易。1816年随着金本位的确立就已开启了长达百年的英镑世纪:英镑是当时的国际通行货币。英国垄断着货币发行权、贸易结算权和金融交易权,伦敦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
从19世纪70代开始日趋保守的英国资产阶级为维持垄断地位对新技术的排斥导致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后起的美、德两国相继赶上并超过: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到了20世纪初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已超越英国。这时的英国正在逐渐丧失它曾拥有过的对印度、中国、拉美和非洲内陆跟海岸等地区贸易上的主导地位。
1873至1896年蔓延于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萧条进一步加剧了英国的商业困境:一方面经济萧条加剧了英国国内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各国在经济萧条的打击之下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从而导致英国面临国内生产和海外出口的双重萎缩。当英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英国的颓势:到1918年一战结束时英国损失了1/3的国民财富和300万青壮年劳动力。
英国为偿还战争期间欠下美国的大量债务开始征收苛捐杂税和滥发纸币。与此同时英国赫然发现自己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在美洲市场上美国商品正逐渐排挤英国商品,而在远东地区日本商品成为了英国商品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由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英属白人自治领本土工业的发展也使其对英国商品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对苏俄革命的武装干涉又使英国失去了俄国市场。
这一时期各英属殖民地都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要求英国政府给予更多的自治权限,印度则在圣雄甘地领导下展开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爱尔兰更是经过长期抗争得以脱离英国的统治成为独立国家。最终二战的爆发使英国彻底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二战期间英国为争取美国的援助甚至不惜将自己的海外基地无偿交予美国使用。
就连名义上身为英国属地的加拿大也在战争期间通过了一个向英国和其他盟国发放了10亿美元和34亿美元的物资和战争贷款的互助计划。在1943 - 1944年间大约四分之一的英国弹药是通过租借而来的,租借而来的飞机(特别是运输机)大约占到英国使用的四分之一。正因为英国需要英联邦各国的支持,因此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趁机要求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利。
等到二战结束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已成为实质上独立的国家。随着1944年7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使得英镑在世界金融中的霸主地位被美元取代。二战期间英国除了蒙受因战争直接导致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之外还在战时管理制度下产生了超过200万失业人口。1947年英国最大的殖民地——有“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之称的印度也步自治领的后尘掀起了独立浪潮。
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的英国殖民者无力阻扰印度的独立,于是在1947年8月15日原英属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印度周边的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也相继独立。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中英国被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合伙做局坑了一把。1957年3月6日英属殖民地黄金海岸宣布独立并改国名为加纳。这是黑非洲第一个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
由此开启的示范效应迅速在整个非洲广泛传播并引发了英国殖民体系的全面崩塌。殖民体系崩塌的同时英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日益下降:1958年西德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1970年后日本超越英国和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2006年英国的GDP总量又被复兴中的东方大国所超越。2020年英国的GDP总量被自己的前殖民地印度所超越。
至此英国在近170年的时间里从占据全球经济总量40%左右的第一大经济体退居成为美、中、日、德、印五国之后的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经济地位下降的同时英国的军事实力也在下降:2017年三艘无敌级航母退役后英国一度成为过一个无航母国家。如今英国海军的舰艇总吨位约为42万吨、现役海军官兵约为4.4万人;相比之下名义上只拥有自卫队的日本舰艇总吨位约为46万吨、现役官兵5万多人。
这一切当然容易使人形成一种英国这个昔日霸主已经不行了的刻板印象。英国还有没有可能再度崛起呢?如果英国再度崛起的标志是恢复当初“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是绝无可能的;如果英国再度崛起的标志是维持目前的全球影响力并有所进取的话也不能说就毫无可能。首先我们解释为什么英国已不可能再恢复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开头提到的大航海时代以来世界霸权的转移。
由大航海所开启的全球化时代早期崛起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这种在当时只有数百万人口的小国。到了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霸权就由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这些弹丸小国转移到了英、法、德等有数千万人口的中等体量国家。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霸权逐渐由英、法、德等国转移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土面积广袤、人口上亿的大洲级体量的国家。
历史上葡、西、荷、英、法、德等国能率先崛起是因为这些国家抓住了大航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机遇,从而得以利用技术和制度上的先发优势弥补国家体量上的劣势;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使美、俄这种具有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得以脱颖而出。当世界由转型期转向平稳发展的时期后决定各国实力强弱的首要因素已从创新变成了体量。
说到底新技术、新制度总是会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正如英国发明的蒸汽机等产品必然是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的。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使后起的国家尽管在技术层面可能仍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然而这种差距的大大缩小使各国之间已不存在明显的代差。这时拥有庞大规模体量的国家即使在技术上略微落后一些也完全可以通过质量不够数量凑的模式弥补自己的短板缺陷。
1940年德国的总人口约7000万、全年钢产量为2150万吨、发电量为630亿千瓦时;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对应数字是1.32亿、6070万吨和1780亿千瓦时;即使在技术上落后于德国的苏联所对应的数字也达到了1.7亿、1830万吨和480亿千瓦时。尽管德国此时已用闪电战征服了西欧绝大部分地区,可即使德国得以调动整个西欧的资源,也只是使自己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稍微领先于刚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苏联。
然而苏联的劳动力资源却是德国根本无法企及的。如果德国要和美国比起来就更是明显处于劣势——即使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生产能力还没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到1944年德国用四年时间将自己的军火产量提高了200%,然而同一时期美国的军事工业规模膨胀了整整19倍。美国的军火年产量在1944年达到了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在技术上相对落后的苏联也将自己的军火产量提升到德国的90%。
从1941年到1945年不足五年的时间内美国生产了近7000艘舰艇。这其中包括高达150艘的航母、十艘战列舰、近500艘护卫舰和349艘驱逐舰。相比之下日本只生产了17艘航母、两艘战列舰、61艘驱逐舰和九艘巡洋舰。空军方面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生产了30多万架飞机(仅重型轰炸机就超过3万多架)。德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生产力上的差距。
在和平年代洲级大国在经济资源的调度上也显然具备比中等体量的大国明显得多的优势。洲级大国在国际竞争中比中等体量的国家有更多的资源储备、更充足的劳动力、更大的国内市场、更丰富的兵力来源、更辽阔的战略空间......体制和技术要素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跨越式发展的,然而构成国家规模体量的领土和人口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成倍扩张的。
如今的英国只是一个国土面积244100平方公里、人口6700多万的中等大小国家。要重新恢复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对现在的英国而言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如果英国的目标是维持目前的全球影响力并有所进取还是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事实上英国的衰落只是同美、中、俄等国比起来相对衰落而已,而不是说英国已成为当今国际体系中无足轻重的国家。
英国在政治上依然还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经济上是仅次于美、中、日、德、印的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尽管已被美国纽约的华尔街抢走了大部分风头,但英国的伦敦至今仍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军事实力上真正能碾压英国的也就只有美、中、俄三国,至于印度、日本也不过只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英国,法国在军力上也大致与英国不相伯仲,德国则因为在二战后受到军备限制而根本无力挑战英国。
英国就是再怎么衰落也是全球仅有的九个拥核国家之一。全世界这么多国家一共就只有九个拥有核武器,那么一个有核国家的军力会是无足轻重的吗?英国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也只有中、美、俄、英、法、德、日七个国家能真正玩转工业化。英国的军事工业规模可观、种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独立研制包括战略核武器在内的各种大型武器装备的能力。
英国的罗罗公司当前仍是世界三大飞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其生产的军用和民用发动机都是行业里的明星产品。从“狂风”、“海鹞”、以及“台风”这样的空中雄鹰到波音787、空客A380这样天上旅馆都是罗罗公司的客户。英国的ARM公司乃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咱们手里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绝大部分都采用的是ARM架构。CUPE公司则在超精密机床制造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世界顶尖的学府。这些顶尖大学背后都有着大量的科研成果作为支撑,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会成为英国科技的一部分。如今的英国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截至2014年8月英国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占全世界学术论文总量的9%、引用量达12%。
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坍塌、经济地位的下降、军事实力的下降使人们普遍将英国视为一个衰落的国家。然而英国所谓的衰落其实也不过只是相对而言的:二战后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战败国在科技、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德国、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影响力、军事影响力就是不如英国。与此同时英国还具备很多国家所不拥有的软实力优势。
美国人总爱把自己标榜为自由世界的“灯塔”,然而事实上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是对英国模式的借鉴。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政制度起源于英国,股票、债券等近现代金融工具也是从英国向全球蔓延的,工业革命同样诞生于英国。尽管这些都已成为历史,然而这也意味着我们今天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其实被打上了深刻的英国烙印——毕竟迄今为止英语还是世界通用语言,伦敦依然还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有人说今天国际社会的很多游戏规则是美国人制定的,然而实际上美国人在制定这些游戏规则时几乎都参考了英国的经验。英国也在这一过程使自己的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世界各地。如今国际通用的时间、空间、速度、里程、重量、货币、食品、医药等计量单位很多都出自英国。同样很多国际通用的工程技术规范、医药技术标准、会计准则也出自于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