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的三种方法「资产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资产配置是投资者穿越周期,进行长期投资的第一步。
金融市场中有许多种类的资产,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它们涨跌不一。投资者只需遵循分散投资的简单逻辑,不断平衡收益和风险,在市场繁荣时,能够分享上涨的收益;在市场萧条时,能够将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从而穿越牛熊,实现家庭财富的长期增长。
做好资产配置并不难,这里有一个简单三步法。
第一步:哪些资产可以做配置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我们可以拿来做配置的资产,主要是以下三类:
股票类,用来追求最大化的回报;债券类,用来追求合理的收入;现金类,用来追求本金的稳定。每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在资产组合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配置是为了实现投资目标,比如实现家庭财富保值增长,为孩子积累教育基金,为退休积累资产。
股票资产长期收益率最高,是我们实现投资目标的主要工具。但是股票资产的波动率也最大,因此持有一定比例的债券资产,则能把遭受损失的风险保持在可以承受的水平。
现金资产(货币市场基金)没有升值空间,仅作应急之用,不应被视为长期资本积累的投资。而且对投资者而言,收益率更高的短期债券型基金是货币市场基金一个更好的替代。
因此,下文在讨论资产配置时,会忽略现金,仅讨论股债两类资产。
股债资产配置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配置方法,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了股票和债券之间的负相关性。
股市一般被认为是经济的晴雨表,当经济高速增长时,上市公司的盈利也会高速增长,此时股市也会上涨,而经济衰退时,股市往往下跌。
而债券作为避险资产,经济衰退时会有大量资金买入债券避险,市场供不应求,导致债券价格上涨。
因此,经济衰退时往往是债券牛市,而经济繁荣时往往是股票牛市。这样,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回报就呈现负相关性了。
当然,这种负相关性是时间拉长后观察到的现象,不是说某天股票上涨,当天债券一定就会下跌,或者当天股票下跌,债券一定就会上涨。
股债之间的这种负相关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混合基金。按照不同的股债比例,形成了偏债型、平衡型、偏股型三类基金。
那么,对投资者来说,什么样的股债比例才适合自己?如何打造自己的资产配置呢?
第二步:打造自己的资产配置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最常用也是最被广泛推荐的配置策略,就是生命周期策略。
这个策略是基于投资者的生命周期进行配置,并随着年龄变化不断动态调整。基本方法是将投资者自己的年龄作为债券资产的配置比例,剩下的部分用来配置股票资产。
比如,某位投资者的年龄是30岁,则应该考虑将自己的资产配置为30%的债券和70%的股票;若投资者的年龄为60岁,则应考虑将自己的资产配置为60%的债券和40%的股票。
这个策略的要点,在于不同年龄和资产水平对风险的敏感度不同。一个年轻的投资者在开始积累财富时,自身资产很少,能够承担较大风险,努力获得股票投资的最大回报,并依靠时间熨平短期波动。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者往往拥有更多的财富需要保护,弥补一次严重损失的时间成本也会更高,因此应当追求更低风险的回报,此时应增加对债券的需求。
第三步: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
资产配置是长期的事,需要在整个投资周期内动态调整。除了根据年龄,比如每过5年或者10年,做一次大的调整,其他时间也可能需要适时“微调”。
例如,一位40岁的投资者,根据生命周期策略制定了初始配置——40%的债券和60%的股票。由于股债之间的负相关性,一场股市牛市(同时也是债券熊市)下来,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可能变成75%或更多的股票,以及25%或更少的债券。这显然偏离了最初的配置比例。
此时,投资者可以选择“良性忽视”,对股债资产的比例听之任之。也可以选择平衡自己的组合,即卖掉一些股票,并将这笔钱投资于债券,以保持初始配置比例固定不变。
采用固定比例的策略,其优势在于牛市锁赢,熊市补仓。当股价上升时,投资者卖出部分股票并购入债券,这将自动锁定盈利并减少股票风险敞口;当股价下跌时,投资者将卖出部分债券并买入股票,从而提高持股比例,这将提升未来的潜在收益。和听之任之的策略相比,固定比例策略或将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率,持有感受也会更好。
好的资产配置能够帮助我们应对未知风险,亦是长期投资收益的源泉。决定长期投资业绩的关键因素,90%取决于大类资产配置。从生命周期出发,打造属于自己的资产配置,并不时地平衡投资组合,保持配置比例相对固定。长期来看,合理的资产配置能够抹平许多波动,而投资者所要做的,就是坚持到底,把投资当成一辈子的事。
以上观点、分析及预测、意见仅是在特定市场情况下并/或基于一定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所有状况,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收益保证,以上仅为作者观点和意见,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意见。具体产品信息以产品合同为准,投资人须仔细阅读产品合同、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关注产品投资风险和亏损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