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买债有了风险对冲吗「公募量化对冲基金」
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信用衍生品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信用衍生品走进公众视野。
2018年10月份,央行发布公告,通过出售CRM等方式,支持符合要求的民企发债融资。CRM全称是Credit Risk Mitigation,即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也即信用衍生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一般包括4类: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联结票据。
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原因是金融机构配置意愿下降,不愿意承担风险。2019年1月22日,发改委表示,将重点扩大优质民营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协调推进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违约债券处置,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这些都涉及运用信用衍生品来有效管理信用风险。
信用衍生品就是给民营企业发债提供“保险”。民营企业发债难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不愿意购买。经历了民营企业违约潮以后,机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而谨慎买债。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后,一旦民企债券违约,机构也可以顺利拿回债券本息,对冲风险。同时,这个“保险”由投资者付费,没有加重民营企业负担。
作为《指引》的配套规则,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1月18日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信用衍生品估值指引(试行)》,就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信用衍生品估值等予以规范。
《指引》发布前,仅特定类型公募基金可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商品期货等标准化的场内金融衍生品种,包括信用衍生品在内的其他交易衍生品种未被纳入公募基金可投资标的。《指引》将公募基金可投资的金融衍生品种扩展至信用衍生品,为公募基金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工具,满足公募基金风险管理的需求。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公募基金对信用衍生品投资有刚性需求。在宏观去杠杆以及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频繁遭遇违约风险,需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指引》也表明,证监会注意到了公募基金投资信用衍生品的风险。《指引》明确公募基金投资信用衍生品以风险对冲为目的,也明确规定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信用衍生品,也规范了公募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人投资行为。
银河基金总经理助理吴磊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发展信用衍生品有助于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助于打通从金融到实体信用扩张的“最后一公里”。信用衍生品创造出来后,需要引入公共资源投资,就要允许公募基金来买,同时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各方齐心协力,把信用风险降下来,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公募基金的体量规模,仅在债券方面就有2万多亿元。证监会提供相关制度,出台《指引》,便于公募基金规范投资信用衍生品。”吴磊表示,相关市场进展会很快,银河基金相关安排最近正在抓紧落地。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大力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性发展大量金融衍生工具,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受益于近年宏观审慎监管强化,金融业综合统计系统建立,进一步发展我国衍生品交易的时机已经日渐成熟。
胡俞越表示,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还不发达,比如场外市场透明度不高。同时,熟练掌握运用信用衍生品的人才十分缺乏。因此,市场发育还需要一个过程,在投资信用衍生品上还需要提升多方面能力。
中国证监会要求,基金管理人在投资信用衍生品时,应当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落实好信息披露要求,并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