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崛起的泡沫化破碎「泡沫经济时代日本」
温馨提示:本文约8300字,阅读需十五分钟,建议先收藏再阅读。
本文作者为商业组织“赤道”的领袖,从商多年,富有学识。
前言
金融的繁盛,又带动了地价。二战以后一夜之间,内卷突然成了一个令国人十分厌恶的词。
明明是985,混得却像二百五。寒窗苦读十六年,最终摆摊挣零钱。
外国的月亮并不比国内的圆,抛开今年的环球疫情大暴击不说,即使在过往,发达如美国也有海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只能回家啃老,打打零工。
无情的社会不认识常青藤,只会告诉你麦当劳的时薪饿不死人,念过麻省理工不妨碍去当水管工。
很多毕业生最后弃文从武,报名参军,不为报效祖国,只图个高福利,各种五花八门的津贴让他们觉得赚钱靠脑力还不如靠蛮力。
学历不知何时成了个环球公认的滞销货,爹不疼娘不爱,东家一脚西家踹。
然而上世纪它在某国曾有过一个异常璀璨的年代,当时的大学生自带光环,如天皇巨星一样抢手。那个国家就是日本。让我们来注视那个疯狂而奇幻的时代吧……
吹开历史的积尘,来到1989年。
这个年代的日本,繁华似锦,经济正处在超级巅峰,当时是世界第一大债权国,日经指数在1989年12月29日甚至到达了历史最高位的38915.89点。
为了刺激消费,财力雄厚的日本政府在1986年9月19日的经济对策阁僚会议上,通过了总额为3兆6320亿的“特別综合经济对策”,其中2.8兆全部用于投资在大型公共建设上,此后预算更是连年增加,全国基建如火如荼。
来自民间的投资也不甘落后,各个城市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各类高档餐厅,夜总会,歌舞厅遍地开花,足不出国就能享尽全球美食和各种豪奢。
在邻国的孩子还在为一块糖而打架时,他们已经学会了在巧克力,冰激凌,寿司甚至是面条里盖上金箔,不为了口感,只为了能卖更贵一点。
时代的金粉洒在了每个日本人的头上,也洒中了一个叫北村梅川的年轻人。
他不是剑客,不是忍者,不是巧匠,他只是一个手脚健全的普通青年。他出生在日本甲府市,四百年前,大名鼎鼎的军事家“战国第一名将”武田信玄曾在此立“甲斐国”,只是北村梅川既然姓北村,自然不会是名人之后。
他家世代都是农民,祖传的本事是把种子撒到土地里,通过艰苦的劳作获取作物的丰收。
轮到北村梅川这一代的时候,他想换个活法,一努力竟然考上了大名鼎鼎的东京大学,如今他即将结束大三生涯。
今天是周六,风和日丽,北村梅川坐在摇摇晃晃的电车上,看着日本第一大报《读卖新闻》。
上面一则国际新闻介绍说中国首都的房价最近涨势猛烈,介于每平方米1600元~1900元之间,引发了当地居民愤怒的抨击。
“真便宜呀!”他叹了一口气,卷起报纸下了站。
他这句话非常真诚,1900元人民币算成汇率才六万八千多日元,东京的房价却动辄一百多万日元/平方米,东京银座大街某地段甚至到了95万美元/平方米的超级天价,相比之下中国房价廉价得简直像不要钱。
今天北村梅川外出并非是为了郊游,而是去大和证券参加面试。
大和证券是日本第二大券商,财雄势大,哪个年轻人不想西装笔挺地入职,漂漂亮亮地领薪呢?
北村梅川对面试十分有把握。他在此之前已有过五六次面试经历,每次都非常成功。
这个年代的日本对面试者实在是太友好了,因为经济发展太过迅猛,全国普遍用工荒,有很多企业甚至因为人手不够而倒闭,每家企业都在招人,即使只有高中学历也很抢手,像这种东京大学的才子,更是趋之若鹜。
退一万步讲即使应聘不上,他也绝非白来。
几乎每个招聘公司都会给应聘人员发一笔丰厚的车马费,少则五六千日元,多达数万(这也是他频繁参加各种面试的一部分原因),以彰显财力。
这钱来得太容易,他上周拿了两万车马费,归途中大着胆子打了生平第一次出租车,体会了一把做有钱人的感觉,一下子就花掉了一小半,如果让勤俭的父亲知道,肯定会被臭骂。
日本的打车费用举世称贵,平民畏之如虎,但在这个黄金时代,一切过往都在改变,虎似乎也要被金钱驯服了。
连一个应聘者都能打得起车,一些大企业的正式员工更不在话下,某些金融机构每年光是给普通雇员的交通补贴就高达人均三百万日元以上。
北村梅川的面试很顺利,面试官对他的学历十分满意,更难得的是,两人还是同乡。
面试官告诉他去年有个东京大学的人,入职后不仅按常规拿到了一份价值五十万日元的福袋,还额外得到了一辆奔驰车和高级公寓的居住权。
话外之音谁都听得懂,北村梅川当即决心栖此高枝。
在北村梅川过暑假时,面试官以“研修”的名义召集他和其他内定的应聘者去名古屋大吃大喝,温泉桑拿,A5级和牛和波多尔红酒在口舌流连,风俗店的软玉温香搂抱在怀,每日花费都在数百万日元上下。
所谓的研修,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实质上只是入职前的感情笼络,这些大三的应聘者离毕业还有一年,在正式签约之前,招聘公司必须提防别的公司来挖墙角。去名古屋还不算太奢侈,有的公司甚至会请应聘者去夏威夷度假。
北村梅川在醉眼朦胧里,觉得一切美好得不像真实,他偶尔会想起那个战败的年代,人人食不果腹,衣衫褴褛,为了去黑市买粮食,很多人先后卖掉了家具,大衣,结婚首饰,过着被称之为“竹笋剥壳式的生活”。
“1946年,人均日供应大米254克,小麦40克,红薯131克,土豆35克,豆酱19克,酱油20克,糖2克,鸡蛋1克……”他醉得越深,这些悲惨的数据反而在脑海里越清晰。
才四十多年,怎么一切就天翻地覆了?
北村梅川毕业后履行了约定。在金融机构上班有点辛苦,不过回报太过值得。
他的钱包用坏了三个,都是被钱撑坏的。
他频繁更换女友,追女的必胜技巧就是鲜花香水卡地亚,每天下班后,开着奔驰载着女伴杀到高级餐厅或酒吧,倾囊挥霍只图一快,怀石料理算不了什么,法式大餐才足见品味。
每当他看着那些在街头挥舞着万元大钞拦出租车的市民时,嘴角总会忍不住露出不屑的微笑。
在学生时代,他最喜欢的运动是棒球,然而现在他最喜欢的是去打高尔夫,在高尔夫球场,他见识了很多有钱佬,有人的球杆甚至是纯金镶钻的,售价一个亿。
有时他也会去滑雪。这个年代流行“刹那主义”,讲究及时行乐,出国横扫奢侈品乃是常态,而国内各种奢华的大型室内游泳池滑雪场正在疯狂兴起,在夏天滑雪已成全民风尚。
钱!钱!钱!人人都有享不完的富贵花不完的钱!
北村梅川得到了这些,不是因为其他特长,仅仅是因为他读了东京大学,然后入职了大和证券。
他不是什么特殊的幸运儿,绝大部分同学的境遇都跟他类似,唯独班长坂田龙二例外,坂田龙二是公务员世家,他也被家里人逼着去考公务员,结果成了同学眼里典型的失败者。
国家公务员的待遇远远不及民企,入职初期月薪仅有十二万日元左右,和北村梅川的薪酬相比简直就是个贫民——“坂田,你将来一定会憎恨你家人的,他们毁了你一生!”
几年后他才知道,坂田得感谢家人一辈子。
注:十二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是三千三百多元,同时期的中国月薪大概在二百元左右。
话说日本在1945年战败之后,跌为三流国家,1946年的通货膨胀率甚至高达364.5%。
在1947年,东京的批发物价指数上升到了历史性的4820,比十年前的社会高了47倍,消费物价指数更是上升到了10910,比十年前高了108倍。
这么一个烂摊子,是如何在短短四十多年内恢复元气,从贫困潦倒的一极发展到畸形繁荣的另一极的?
这得分步道来。
在1946年,为了重振经济,日本学术学院院士有泽广巳提出了“倾斜式生产”的理论,建议把有限的物资和资金用来增产煤炭,然后把煤炭用于优先增产钢铁,再通过钢铁的增产来推动其他物资的增产。
有泽广巳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在日本极富声望,他的理论迅速受到政府的重视。
这一步果然奏效,仅在1947年,煤炭就增产了33.6%,次年又在此基础增产39.4%,钢铁则在1948年增产81.1%,1949年增产80.8%。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大量其他产品的生产,到了1950年,日本发电量为391亿度,煤炭到了3846万吨,粗钢到了484万吨,大米到了965万吨。
1949年,底特律银行董事长道奇作为General Headquarters(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的顾问来到日本后,制订了道奇计划,通过抑制总需求的方针,强力遏制了恶性通货膨胀。
同年,日本固定了美元兑日元的汇率,1美元=360日元,从此日元重返国际货币体系,这非常有利对外出口贸易。
1950年,日本政府采用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肖普的建议,进行税制改革,确定了战后税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以上诸种手段,终于稳住了日本摇摇欲坠的经济局面。
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我国和朝鲜的苦难,却成就了日本的经济。
因为日本离战场最近,成了美军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各种积压库存一扫而空,大发战争财,日本称之为“特需景气”,经济开始全面复苏,1955年,日本经济已经完全恢复且超过了战前水平,出口增加,民间各种设备投资也发展迅猛,这一年,被称为“数量景气”。
在年底,日本政府制订了第一个经济计划——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1957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相较1955年又有较大幅度增长,于是就有人根据日本第一代天皇的名字,将该年经济现象命名为“神武景气”。
1960年,日本又出现了投资热,经济又有进一步发展,这被命名为“岩户景气”。
“岩户”二字取自于日本神话故事,在远古时代,万千神仙聚集天空举办祭典,祭典结束时,诸神合力推开岩石砌成的天门(所以称为岩户),天照大神降临,开创了日本国。
1964年,日本在东京举办奥运会,又引起一波投资热,称之为“奥林匹克景气”。
奥运会后,经济凝滞不前,日本政府开始修改预算,增加财政投资贷款,大幅度减税,并发行了7300亿日元国债,随着各种调控,以及出口的扩大,日本在1965年再次迎来了在往后持续五年的“伊弉诺景气”,伊弉诺三个字取自于日本神话里的大神伊弉诺尊,伊弉诺尊还有个名字叫伊邪那岐命,喜欢火影忍者的小伙伴应该对这几个字很熟悉。
在诸种景气刺激下,日本经济得到了大幅度提振,到了1970年,日本的人均月薪已经达到了74436日元,换算成美元是206.76美元,而二十年后的中国平均月薪仍在二百元人民币上下浮动。
1971年8月15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在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
日本跟随其他发达国家,也放弃了固定汇率制,采用了浮动汇率制,日元升值,由原先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调整为308日元。
日本经济陷入衰退。
1972年7月,田中角荣上任首相,大力推广“日本列岛改造计划”,一时之间各种企业纷纷响应,竞相向银行贷款购买土地,日本地价狂涨,引发了全民炒房热(几十年后中国也走上了这条路),这钱来得太快,没有企业肯干正事儿了,各种炒地炒房大军纷纷入内,炒地炒房热又推动了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又推动了股票暴涨,全民头脑发热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也发热了。
还没等日本政府控制好通货膨胀,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四次中东战争的主角都是以色列。
犹太人亡国二千五百年后才建国,一直与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埃及,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有说不完扯不清的领土纷争,背后又夹杂着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的野心,还有美苏争霸等国际因素。
如果说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头号马仔,以色列就是美国在中东的头号马仔。
以色列虽然是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但因表现极为出色,其广阔精密的人脉,财富,科技和摩萨德情报机构,很快让美国刮目相看,加上美籍犹太人在政界,教育界,金融界都无孔不入,极富影响力,以至于美国对以色列一直倾力相助。
美以关系如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更胜于美日。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为赎罪日战争,埃及和叙利亚为了夺回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趁赎罪日全国放假的机会,偷袭以色列,差点没把犹太人赶到海里。
其实在战争发生当天的凌晨四点,以色列摩萨德特工就已经得到了偷袭情报,谁料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在开会时发生了分歧,著名的独眼将军——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反对实施全国动员。
摩西·达扬反对的理由有两个,第一,全国动员十分费力费财,一旦战争没发生,这口锅就归他了。
第二,前面跟阿拉伯国家打了那么多次,收拾他们每次都很顺手,就算打过来,前线部队也挡得住首轮进攻,到时再动员不迟。
摩西·达杨失算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在1973年10月6日下午两点打响。
以色列为了长期守住西奈半岛,曾在苏伊士运河东岸构筑起过一条平均高度约25米的沙堤,命名为“巴列夫防线”,可谓固若金汤。
可惜固若金汤遇到了埃及军队的高压水枪,被一轮喷射没了。
阿拉伯人这次很勇猛,是来玩命的,势如破竹。
以色列立国以来就屡经战火,弹药储存本来非常充分,只是这次战争烈度太大,不过短短几天,弹药竟已消耗殆尽,各种受损的装备零件也亟需补充。
以色列向国际求助,欧洲国家想想还得靠阿拉伯国家供应廉价石油,全都表态:以色列小兄弟,我不认识你。
绝望之下,梅耶夫人直接拉出核弹叫着老娘跟你拼了。
美国开头还想双手插兜装装样子,一看这战况变化也太快了,不装了!
美国运输机卯足了力气往以色列飞,尼克松对着美国空军喊出了那句历史名言:“把所有能飞的玩意都飞往以色列!”
以色列被美国大佬一通疯狂输出保住了,但这就激怒了中东的石油输出国。
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OPEC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当时原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
日本严重受此影响,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为-3.25%。
面对油价暴涨,所有相关的产品价格都迅速提高了,这又引发了其他物价上涨,连食物蔬菜都爆涨了。
日本使尽各手段,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平息这场物价风波,但是经济萧条并未见好转,直到1978年后经济状况才再有起色。
1954年,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五郎向政府提出了以加工贸易来发展经济的建议,该建议被定为日本的基本国策。
直到1981年,日本政府再次确立了以科技立国发展经济的战略。
而同一时间,美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失业人口高达800万,国债重达近一万亿美元,通货膨胀十分迅猛,高达两位数,银行20%的贷款利率则让人望而生畏,无人敢借钱投资。
这时候里根上台了,压缩社会福利,推动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计划,又给美联储施压,改变其货币政策。
里根的经济政策很奏效,但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却开始巨浪滔天,而且政策使美元迅速升值,严重削弱了美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工业产品价廉物美,汽车,机床,家电等等开始向美国大规模倾销,贸易顺差逐年增加,在1986年时甚至到达了极为惊人的588亿美金。
美国的经济学家们算了算,每年进口额的40%是被日本人赚走了。
美国的失业人民对此尤感愤怒,他们觉得工厂倒闭,自己失业都是日本人的锅,开始了大规模游行抗议,挥起大锤子猛砸日本车,反日情绪比中韩两国还厉害。
美国与日本的关系,便如皇帝和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钱,臣不得不吐。
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法、英五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贬值的协议,来帮助美国解决巨额贸易赤字的问题。
简单点讲就是通过日元,马克,法郎,英镑这些主流货币的升值,来反衬美元的贬值,让美国产品好卖一点,史称广场协议(我觉得加个“舞”字会更有艺术感)。
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对美元的汇率一天就从1美元兑235日元,变成了225日元。
日本不愿意坐以待毙,采取了降息的政策。降息有两好处:①鼓励企业贷款投资,增加就业率②促进日元抛售,降低汇率。
降息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长期实施之后,却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资金供给十分旺盛,银行到处求人贷款。
有个叫尾上缝的女人,原本是奈良县人氏,后来跑去大阪南部的日式火锅店做女招待,在客人的资助下,在三十岁时成了日式酒家“惠川”和“大黑屋”料理店的老板娘。
她原本可以踏踏实实过日子,却玩起了装神弄鬼的把戏,用一个蟾蜍石像占卜股票,例不虚发,说涨就涨,为此获得了个著名的称号——北浜的天才市价师。
尾上缝圈了一大票信徒加入她的“缝纫会”,一群人拿出积蓄求着她带自己炒股,最神奇的是在初期她还真做到了,甚至还在家里搞了个百亿日元分红大会,据目击者说当时一摞摞的现金摆在地上,多得可以再砌个长城。
尾上缝毫无金融知识,甚至连基本的数学都不太懂,她的神迹说穿了就是托了牛市的福。
她的大名传开以后,银行疯狂求着她贷款,她也毫不客气地借了天文数字去炒股。
在股市崩塌了以后,她为了偿还巨额本息,进行了多种欺诈行为,委托东洋信用金库分店长等人帮她伪造存款证明,骗取了十二家金融机构价值3420亿日元的股票和债券,并做了其他了一系列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最后彻底玩崩了,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贷款给她的银行全都沦陷了,东洋信用金库破产解散,最大的贷款方国家租赁公司负责人因为渎职罪被逮捕。
银行方面最大的冤大头是兴业银行,直接损失高达1200亿日元,不得不和其他银行合并重组。
据统计尾上缝的借款总额,是27736亿日元,她在拘留所办理破产手续时负债总额为4300亿日元。
四十年前,日本战败的时候,因为战争损失的财富也仅仅是1057亿日元。这一幕,仅仅是整个日本泡沫经济的一角。
尾上缝能从银行借到钱,其他企业自然也能轻易从银行借到钱,事实上,它们也不是只能从银行弄到钱,民间有大量的融资渠道。
在1987年的时候,大型企业的筹资成本已经降至5%,如果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融资,甚至能降到2%到2.5%甚至更低。
由于日美利率差达5%,日企在欧洲发行带新股认购权的美元债券,再利用调期技术换成日元,可获得成本极为低廉的资金。
当年日企在海外筹集到的资金,往往能占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总金额的40%到50%,它们发行的这些Commercial Paper利率甚至比银行的大额定期存款更低,只要把筹到的钱存入银行,就可以获得毫无风险的利润。
只是所筹措的资金只有小部分进入实业,绝大部分都用于金融投机,尤其是股市。
日本的股价开始作妖了。
1983年日经股价指数年平均为8800日元,1986年升至16400日元,1987年突破20000点,尤其是在该年二月,原本国有的日本电信电报公司实行民营化,股票收到市场追捧,带动整个股市上涨,10月份日经股价指数一度攀至26600点。1988年6月28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交易量首次超过25亿股,主要参与者是各类金融机构。
一个月后的7月31日,日本股民超过2000万,日本股市也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到了1989年末,日本股民更是到了2400万,个人的股票年度买卖量超过1000亿股。
1988年,东京股市总市值为477万亿,为纽交所的1.5倍。1989年12月29日,日经股价指数攀至38915的新顶点,该年股票总市值为GNP的1.6倍,占全球股市时价总额的42%,卖掉日本的股票,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还有余。
1985年,日本全国股票资产价格是242万亿日元,在1989年,却暴增到890万亿日元,这四年里上市公司并没有增加多少,股票时价总额的提高,基本是有赖于股价的狂热上升。
而东京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额,在1989年的四月就已经高达1152亿美元。
而日本对投资国外股票也非常感兴趣,在1989年时,交易规模甚至高达34975亿美元,而同一时间,日本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仅有4860亿美元。
金融的火爆,让许多因为日元贬值而头疼销量的企业找到了新的财路。
卖产品?卖毛的产品!赶紧成立“财务技术部”赚钱!冲啊!炒股!炒汇!炒期货!一天一亿两亿三四亿,多好多美妙,滚你大爷的工匠精神!
日元的兑换处在严格管制之下,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之后,日元才开始被有规模的使用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随着日本国力持续增强,对外贸易日渐繁荣,国际上要求日元交换自由化的呼声逐渐增大。
1980年,日本修改了外汇法,为自由兑换奠定了法律基础。
1984年,日元·美元委员会成立,日本正式开放金融市场,东京金融市场随着国际化迅速发展,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写字楼间间爆满,房东收租收到发笑。
1985年,东京的写字楼房租涨幅约6%,1986年已经超过10%,1987年超过27.6%,此后三年涨幅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到了1991年,东京房价突破到200万日元/平方米,买地盖楼成了一门显而易见的好生意。
东京地价的暴风很快就蔓延到了全国,带动全国土地升值。
投资房地产需要大量资金,而银行十分乐意做这个金主,原因无非两点:
①贷款规模巨大且长期,利润丰厚
②风险很小,就算贷款收不回来,土地也可以作为抵押物。
银行和房地产公司瞧对了眼,房地产公司就疯狂借钱买地开发,拿着大笔保费、喜欢长期稳健投资的寿险业也不甘落后杀入其中,1989年寿险公司对土地和建筑物的投资总额达到6.5万亿,这期间不知有多少万丈高楼平地起。
1986年,东京等主要城市的各类平均用地指数为40,到1990年时为110。
日本政府在1986年就试图抑制地价的过分上扬,但并未成功,尤其是在东京,最贵的地盘甚至暴涨90%以上。
1987年,日本政府出台的《完善综合休养地区法》提出将国土20%建设成国民休养地,此举本为振兴地方经济,拉引投资,结果为地价上涨又加了一把火。
1985日本全国土地资产总额为1004万亿日元,到了1990年为2389万亿日元,而同时间GDP增加额仅仅为110万亿。
日本国内多得花不完的钱,很快涌到了国外,82年对外投资尚不足200亿美元,89年已经到达16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资是到了美国,进军到房地产、好莱坞等多个领域,甚至炒热了纽约郊区和洛杉矶的地价。
索尼买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三井斥资6.1亿美元,买下埃克森大厦,三菱土地公司收购洛克菲勒中心,创业四百年的住友集团也不能免俗,买下了第五大道666号,在39层的Grand Havana Room抽起了雪茄。
北村梅川作为东京大学的学生,理应享有美好的前途。
只是他享受到的好处严重过度了,全拜这场经济泡沫所赐。然而天空之城,终有坠落之日......
未完待续....
下周分享下集,记得关注我~[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