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收益率暴涨意味着「美债收益率上升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吗」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
经济学教授
张锐
今年以来负收益率债券数量不断增加,总体体量按照彭博社的最新统计已经膨胀到了13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去年的GDP总值,而且这种现象在世界金融史上还是第一次。
负收益率债券是全球债市中一直存在的,其中欧洲与日本是最大贡献方,而在欧洲国家中,又以德国的负收益率债券较为普遍。目前15年期及以下的德国国债收益率全部处于负值区域,其中1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首次跌至-0.3%,创历史纪录最低点。此外,今年以来,奥地利、瑞典和法国等三国的10年期国债都不约而同地在日前首次转负。
负收益率债券的扩容也直接带动整个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下沉,西班牙、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纷纷创出史上新低,更值得关注的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在日前跌破2%的重要心理关口。彭博巴克莱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40%的债券收益率在1%以下。
其实,今年年初全球负收益率债券总量只有9.3万亿美元,但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就猛增了近四成,直接原因就是全球央行开启新一轮货币政策宽松周期。美银美林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全球35家央行中已有澳大利亚联储、新西兰联储、印度央行等9家央行迈开降息步伐,下半年预期还会有14家央行降息,而对债券收益率走向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美联储与欧洲的降息动作。
按照欧行行长德拉基的最新讲话,如果通胀前景没有改善,欧洲央行将需要再次放松政策,包括新的降息或购买资产。同时,美联储在最新一次的议息会议上明确表示,将“采取适当措施”来维持经济扩张。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预计美联储7月份降息的可能性高达80%以上,9月份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为70%。
宽松货币政策的启动,无疑说明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乏力与式微,而负收益率债券规模的迅速叠增则是对这一客观现象的市场反应。观察发现,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两次下调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经济减速之下,贸易保护主义又在全球盛行,各国为求自保,在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不得不把目光盯住货币政策,而债券利率与货币利率存在正向关系,降息引起的最直接反应就是本国国债收益率或以美元计价的债券收益率不同程度地跳水,甚至下沉至负值区间。
市场避险情绪的上升应当是负利率收益债券放量扩容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如同黄金一样,各国国债也是非常重要的避险品种,在黄金价格已经突破1400美元关口的同时,债券价格也是一路走高,但同时背后的债券收益率也越来越低,直至产生大量的负收益率债券。
按照定义,负收益率债券是指在债券发行时购入的投资者所付出的成本高于其收回的本金与获得的定期利息之和,所以在一级市场买入债券的投资者如果遭遇负收益率,最终受益就是负值,也就是亏损。目前来看,出于资产配置均衡的目的,全球银行与保险公司认购了主权债的很大部分,所持负收益率债券数量的增加,无疑对银行不良资产率以及保险公司支付率形成不小的压力。同时,负收益率债券的增加还会倒逼投资人追逐风险更高的资产,进而催生金融泡沫,对此不能不防。当然,负收益率债券意味着投资者要向发行主体缴纳利息,因此相关国家政府就理所当然的可以在金融市场通过借债而盈利。但必须警惕的是,负收益率债券会导致更多投资人在一级市场用脚投票,甚至会牵连到正收益率债券,导致发行不畅。
目前来看,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政府,都没有对本国负收益债券的增加显示出任何积极的姿态,可能说明负收益率还处在官方能够容忍的范围内,随之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全球债券负收益率状况是否还会继续恶化?对此做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虽然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远远没有发展到即将出现危机甚至不可收拾的程度,因此,估计美联储与欧洲央行的降息幅度不会很大,频次上也不会太密集,所以负收益率债券进一步探底的尺度也就相对有限。(责编:李楠桦、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