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忽然暂停申购赎回「九月份债基恢复大额申购」
近日,又有短期理财债基发布暂停申购的公告。虽然距离整改截止期限(2020年年底)还有近两年的时间,但基金公司对于旗下短期理财债基的整改却毫不迟疑。《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截至1月10日,已经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的短期理财债基已有52只,占全部数量的89.66%;合计规模达到6465.5亿元,占全部短期理财债基规模的93.18%。
此前,监管层向各基金公司下发了短期理财债基的整改指引,提到未完成整改的产品要保证规模有序压缩,每半年至少要压缩20%,这也成为短期理财债基纷纷限制申购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在积极上报产品转型方案,从证监会公示的核准进度来看,标准债券型基金是短期理财债基主要的转型方向。
52只短期理财债基暂停申购,仅剩5只可正常申购
1月4日,暂停申购的短期理财债基再添一例,公募基金市场上开放申购的短期理财债基已所剩无几:银华基金发布公告称,为最大限度保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旗下基金银华双月定期理财债基将继续暂停申购(含转换转入)业务。记者注意到,该基金在去年4月份就已经开始暂停大额申购,到今年1月份,暂停大额申购已经“升级”为暂停申购。
至此,公募基金市场上存量的58只(不同份额合并统计,下同)短期理财债基中已有52只开启了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模式,数量占比达到89.66%。《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52只短期理财债基的合计规模高达6465.5亿元,占所有短期理财债基总规模的93.18%。
截至1月10日,仅有5只短期理财债基正常放开申购:兴业14天理财、招商招利1个月期理财债券、大成月添利债券E、大成月月盈短期理财债券E和汇添富理财14天债券B。另外,嘉实6个月理财债券则处在封闭期。
短期理财债基集体暂停申购无疑是基金公司在刻意控制产品规模,以达到监管要求——去年7月份,监管部门向基金公司下发的短期理财基金整改指引,打破短期理财债基“保本”投资误区,回归净值化运作思路,对于存量的短期理财债基给出了两套整改方案。而对于未完成整改的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通知要求该类产品不得开放申购和进入下一个封闭期,且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应确保规模有序压缩递减,每半年至少需要下降20%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去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市场上短期理财债基的总规模为6994.18亿元,而到了去年年底,短期理财债基的规模缩水至6803.81亿元,虽然在过去的半年间短期理财债基规模有所缩水,但是相较监管部门“每半年至少下降20%”的要求仍相去甚远。
意在转向标准债基型基金,首只短期理财债基转型获批
“基金持有人不愿意赎回,基金公司也不能强行让客户离开,但可以采用暂停机构投资者申购的方式压缩规模,机构投资者一旦赎回就不能再申购,假设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还有客户不赎回,只能采取清盘或强制转型的方式完成短期理财基金整改。”有基金公司固定基金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基金持有人不愿意选择赎回,而基金公司也无法强求让投资者离场,不得已才选择以暂停申购的方式压缩规模,投资者一旦赎回就不能再申购。但是如果到了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仍有客户不赎回,清盘和转型则是基金公司对于旗下短期理财债基的两种较为无奈的处理方式。
舍不得苦心经营的短期理财债基直接清盘,转型自然成为短期理财债基整改的唯一出路。
去年年底,中基协召开基金评价业务座谈会,便提到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运作机制与货币市场基金类似,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核算,以投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货币市场工具为主,在发展中偏离了债券型基金的产品定位。尤其是会议上提到,基金管理公司应不再通过各类渠道宣传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规模排名及收益率,也加速了这类产品的转型。
截至1月10日,从证监会公示的核准进度来看,基金公司对于旗下短期理财债基的转型也是积极申报,更是有首只短期理财债基已经获得批复:去年9月26日,兴银双月理财债券型基金申请变更为兴银合盈债券型基金。该基金在去年10月19日获证监会受理通知,在去年10月30日获得第一次书面反馈,在去年12月7日获得批复。
与兴银双月理财债基一致,众多短期理财债基都将转型的方面瞄准了标准债券型基金。根据证监会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博时基金旗下的月月盈短期理财债基申报转型为月月享债券型基金,易方达基金旗下双月理财债基申报转型为安源中短债债券型基金。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中短期标准型债券基金与短期理财债基的久期比较接近,短期债基在市场上也比较受投资者欢迎,多位固收基金经理都在此前谈到,短期理财基金未来的转型思路有可能依旧按照短债基金布局,只是在久期上略有不同。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