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固收混合基金「固定收益类基金」
近几年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固收 ”基金正步入标准化发展阶段。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8月中下旬以来,博时、博道、广发等多家基金公司新获批的“固收 ”基金均遵守了监管部门对“固收 ”的最新定义,上述基金也成为首批标准化“固收 ”基金。此外,近日监管层也对“固收 ”基金经理的任职经验提出新要求。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持续监管规范下,“固收 ”基金发展正在回归稳健收益本源,凸显“固收 ”的特色。
首批标准化“固收 ”基金获批
近日,监管部门明确规定,合同约定权益资产投资比例在10%至30%的产品才能对外称之为“固收 ”基金,权益资产包括股票、可转债、可交债。
首批标准化“固收 ”基金已于近日获批。8月中下旬以来,博时、博道、广发、交银施罗德、富国等多家基金公司均新获批了“固收 ”基金,上述新获批的“固收 ”基金严格遵守了监管对“固收 ”的重新定义。
“我们很早就上报了‘固收 ’产品,其间和监管沟通过很多次,包括在合同中明确权益投资比例,而且有讨论过是否要在基金合同中注明是‘固收 ’产品,并且设置了持有期,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某基金公司营销总监表示。
除了重新界定投资范围,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还对管理“固收 ”产品的基金经理任职经验提出了新要求。多位业内人士反馈,除同业存单外的所有混合基金以及二级债基的基金经理,原则上应具备1年以上的含权益产品投资管理经验或权益资产的研究经验。此外,如果由2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产品,至少需要有1位基金经理符合要求。
“固收 ”基金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
今年以来,多只“固收 ”基金净值回撤较多。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统计发现,2022年“固收 ”基金收益表现远不如往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负,波动也较往年大,引发了投资者大量赎回。
从规模变化来看,“固收 ”基金规模2022年以前持续处于高速扩张阶段,但进入2022年后,其规模有所下降,二季度规模较去年年底下降1608亿元,新发基金数量也有所减少。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监管规范恰逢其时。沪上某基金公司产品总监直言,此前市场通常将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都归入“固收 ”范畴,特别是很多基金产品合同中虽然约定了股票的投资比例上限,但将转债等带有权益属性的资产归入债券资产,因此,实际运作中一些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的权益仓位较高,导致基金的波动性较大。
上述人士表示,此次监管部门对“固收 ”基金的投资范围进行了严格规范,使得“固收 ”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定位更加明晰,而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能以“固收 ”基金的名义去宣传,便于投资者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华南某基金公司营销总监也深有同感。其表示:“‘固收 ’基金概念和标准的明确界定,实际上更有利于此类产品的发展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也符合基金风格明晰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在实际的宣传推广中,出现了一些‘固收 ’概念滥用的情况,这会影响投资者对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的判断。例如,部分‘固收 ’基金权益仓位较高,与其说是‘固收 ’,更像是‘权益-’。”
重拾稳健收益初心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居民理财资金开始寻求新的投资方向,叠加今年以来权益市场较为震荡,以稳健著称的“固收 ”基金颇受投资者青睐,规模快速超过万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固收 ”基金应重拾初心,即以稳健收益为目标,而不应当一味追求相对收益,忽略净值回撤,影响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对于“固收 ”基金未来的发展空间,业内人士依旧颇为看好。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表示,监管明确“固收 ”基金投资范围后,预计由于投资者与基金产品之间的匹配度较低而加剧规模波动的情况会减少,“固收 ”基金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具体来看:第一,在全面净值化时代,纯固收产品也要面临净值波动和回撤的情况下,部分投资者或更加青睐“固收 ”产品;第二,“固收 ”产品通过多资产配置、低相关性策略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第三,低利率环境是大势所趋,权益类资产成为增厚收益的重要来源,“固收 ”产品或大有可为;第四,居民财富不断积累,金融资产配置需求提升,“固收 ”产品规模也有望随着市场的壮大而迎来自然扩张。
“固收 ”基金的打法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产品类型进一步丰富。以最新获批的博道和瑞多元稳健6个月持有混合基金为例,通过量化手段赋能“固收 ”,这也是公募基金行业首只量化赋能的“固收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