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信用债分析「2021下半年债券市场展望」
2021年,是信用债市场历史上少有的大起大落的年份。信用债市场整体来看,永煤违约后地方恳谈会的维稳,弱资质国企价格大跌后经历否极泰来的恢复,可谓“不破不立”。版块分化方面,无论是城投版块各个省份利差的两极分化,还是国有与民营房企的“冰火两重天”,抑或是煤炭钢铁同一主体期限利差的极端走扩,信用债市场多个版块内部确已“分道扬镳”。
年度策略简述:对于传统投资机构而言,当前重仓版块仍以城投为主,这一板块也是我们依然推荐的重点。上游煤炭钢铁版块适度拉长久期也有一定机会。目前地产板块和下游制造业民企分化严重,整体版块机会不大,版块投资仍需个券特殊甄别。
永煤违约带来的二级市场收益率的冲击与地方政府恳谈维稳的对冲、叠加复苏的上游行业景气度,成为了2021年国企债市场的主要矛盾。伴随着各地方政府恳谈会的持续推进,各省份产业、城投债收益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行,维稳举措短期来看有效性很高。
2021年成为了中国债市民企违约率边际转换之年。从当前的环境来看,由于发债主体一般发行债券较多为2 1或3 2的模式,往往2~3年是一个典型的融资周期。民企18~19年的违约率快速提升是15~16年债市快速扩容和流动性过于宽松之下“大水漫灌”的结果。而2018年民企融资不畅的环境之下依然能保持正常发债的民企,有望成为中国信用市场民营企业的中坚力量,而劣资质主体伴随这轮融资收紧,也多多少少出现了违约或其他信用事件,有利于市场环境的向好。
当前市场上风险陆续暴露的地产企业,多数为17-18年时仍然预判政策可能宽松,采取了激进的投融资策略的地产企业。伴随“三道红线”对于房企资产负债表的趋严,恒大事件发酵对于企业再融资的不利影响等一系列因素,当前地产行业面临着特殊的严冬。严冬之中,对于房企此前的安全边际是非常大的考验。而行业出清的时间不会太长,大概到2022-2023年,伴随部分安全边际明显不足的房企退出信用债市场,行业信用基本面有望获得修复。但从更长期来看,按照我国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的人口规划,2030年后城镇化进程预计将显著趋缓,届时地产行业整体或将整体进入行业衰退期。
国企民企地产主体持续分化。当前市场对于地产行业恐慌情绪持续发酵,但整体来看仅有民企地产受到较大影响,国企地产市场认可度整体而言并未受到很大影响。且伴随华发股份等主体市场情绪恢复,整体而言国企地产仍是地产行业相对避险的版块。
当前市场上对于短期、长期煤炭债的分歧较大,我们目前推荐适度拉长久期至2-3年,并对于以山西为代表的大型煤企进行资质下沉,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偿债意愿有保障;2、煤炭价格明年难以大幅回落;3、行业尾部风险可控;4、非极端情况下,行业景气度与信用利差关系不大。
一级市场复盘回顾:与上年同期相比信用债净融资规模几近腰斩,其中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减少2286亿元。各区域城投债融资两极分化加剧,江、浙、赣、粤和皖城投债净融资规模同比增幅位居前五,比较受到市场青睐。取消发行方面,2021年取消发行集中于上半年,整体取消金额有所减少。
二级市场复盘回顾:各期限和等级品种信用利差均有不同幅度收窄,中低等级收窄幅度整体更大。其中,城投区域利差走势涨跌不一,分化加剧;地产债利差今年以来除中长期低等级品种外整体呈收窄趋势,且短端品种收窄幅度相对更大;煤炭债整体利差走势与地产债一致,除中长端低等级品种外整体收窄;钢铁债利差整体收窄,低等级品种收窄幅度最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波动可能偏大、政策变动超预期。
正文
一、2021年信用环境综述
(一)地方政府的恳谈与维稳
永煤的违约,成为主导2020年底信用债市场走势的核心变量。2020年11月22日,刘鹤主持召开了金融委会议,要求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2020年底直到2021年一季度末,市场上对于弱资质国企、城投的惯性砸盘频频发生。
永煤违约带来的二级市场收益率的冲击与地方政府恳谈维稳的对冲、叠加复苏的上游行业景气度,成为了2021年国企债市场的主要矛盾。伴随着各地方政府恳谈会的持续推进,各省份产业、城投债收益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行,维稳举措短期来看有效性很高。
伴随着一次次恳谈会的召开,很多区域原本并未充分表达过的偿债意愿得以向市场广泛传达,市场对于弱资质国企、城投的投资信心也获得了逐步的修复,以同煤、河钢、津城建等主体为代表的大型国企收益率出现显著下行。
(二)民企违约的接近尾声
2021年1-10月,债券市场违约合计14家,其中民营企业8家。而部分违约主体如海航、祥鹏航空等,实质上也是民营实控人实际控制。违约总金额759.19亿元。违约企业和违约因素如下图所示。
从2021年的全部违约主体的因素分析来看,盈利能力下降是疫情后阶段的违约主要原因,另外,再融资困难、债务规模大、短期债务集中、公司治理等问题频发,也属于典型的特点。
未来民企违约或将显著减少。当前债市民企版块的信用资质相较于之前出现了较大变化,债市存量民营企业已经由最高点的2014年936家,降低到了2021年的634多家。减少的300家民企中,将近150家已经违约,另外100多家由于发债困难而被动退出市场。伴随弱资质民企逐步退出市场,2020年民企违约总金额已出现大幅下降,2021年有望继续小幅下降。
国企违约可以修复,民企信心难以复原。从各年度的违约主题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央企子公司、地方国企的违约,往往能够依靠恳谈会的方式,使得版块信心得以修复。而民企违约,往往伴随着弱资质主体逐步在整个板块中退出市场。
(三)地产行业经营困境的初见端倪
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在三道红线监管趋严、恒大事件发酵之下,面临着全行业各项数据的下行。地产行业的经营困境初见端倪。
恒大今年信用风险的发酵对于行业有非常大的冲击:1、融资端来看,恒大的问题叠加行业监管政策,导致了不少银行对于房企信贷的主动或被动收缩;2、销售端来看,恒大的龙头效应,使得部分消费者对于期房认购的态度趋于谨慎,严重影响市场预期。而伴随房产税试点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地产行业仍在经历信用寒冬。
从违约房企的因素分析来看,早年违约的四家主体:华业资本、中弘、银亿、国购均与规模不大同时转型扩张等问题相关。19年下半年-20年违约的五家主体:正源、颐和、天房、泰禾、三盛宏业违约均与去化较慢或经营高端住宅、拿地销售策略激进等因素相关。泰禾也成为了首家克尔瑞销售排名Top50的违约房企。华夏幸福的违约与自身业务模式的问题高度相关,蓝光则没有特别明显的经营方面的问题,而融资端特别激进,有严重明股实债问题,成为了这些企业的违约最大通病和痛点。
当前市场上风险陆续暴露的地产企业,多数为17-18年时仍然预判政策可能宽松,采取了激进的投融资策略的地产企业。伴随“三道红线”对于房企资产负债表的趋严,恒大事件发酵对于企业再融资的不利影响等一系列因素,当前地产行业面临着特殊的严冬。严冬之中,对于房企此前的安全边际是非常大的考验。而行业出清的时间不会太长,大概到2022-2023年,伴随部分安全边际明显不足的房企退出信用债市场,行业信用基本面有望获得修复。但从更长期来看,按照我国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的人口规划,2030年后城镇化进程预计将显著趋缓,届时地产行业整体或将整体进入行业衰退期。
二、2022年信用债市场展望与关注要点
(一)综合版块策略推荐
对于传统投资机构而言,当前重仓版块仍以城投为主,这一板块也是我们依然推荐的重点。上游煤炭钢铁适度拉长久期也有一定机会。目前地产板块和下游制造业民企分化严重,整体版块机会不大,版块投资仍需个券特殊甄别。
(二)评级是否会出现较大调整?
2021年8月6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到:“2022年底前建立并使用能够实现合理区分度的评级方法体系,有效提升评级质量”,且通知自2022年8月6日起正式施行。因而大概率在2022年8月-12月这四个月内,外评体系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一级发行及二级市场收益率可能会面临冲击,届时值得重点关注。
(三)地产行业投资如何看?
从当前房企中债估值收益率分布情况来看,大概可以分成四档:
最高一档,恒大,当前市场讨论非常多,面临的各方面压力也很大,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档,奥园、富力、阳光城、荣盛,不少高收益债机构在这一档位中有不同程度的介入,风险程度也显著高于一般投资标的。
第三档,世茂、荣信、金科、中南、绿地、新城控股、融创等几家主体,当前有不少专户、券商资管对其关注度较高,目前此类主体仍然有价值挖掘的空间。
第四档,碧桂园、旭辉、绿城、远洋、龙湖等。当前市场认可度高,多数公募机构对其都有持仓,其中多数主体都有一定安全边际,实质性违约风险很低。
(四)城投利差是否继续分化?
大概率会持续,改善需要恳谈会等举措出台。
截至2021年10月底,贵州、黑龙江、青海、云南、辽宁、天津、吉林、山西、广西、陕西等省份信用利差已经达到历史极端值。这背后的原因是多种方面的:
1、某些省份如云南等非标违约多,导致市场担忧情绪严重。
2、部分省份如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人口持续流出,市场在吉林交投、华晨汽车等负面事件之后对区域认可度难以修复。
3、部分省份如天津、内蒙古在出现经济、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之后,同时区域内违约企业受关注程度高,基本面问题更为激化。
上述问题短期内并无法很快解决。当前市场上对于城投首单违约的呼声此起彼伏,担忧情绪日益严重。而城投作为信用债第一大版块难以整体规避,最终结果只能是版块情绪持续分化。
(五)煤炭行业景气度可否维持?
煤炭行业作为典型的采掘类行业,企业盈利对于煤价敏感度较高。当前市场上对于短期、长期煤炭债的分歧较大,我们目前推荐适度拉长久期至2-3年,并对于以山西为代表的大型煤企进行资质下沉,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偿债意愿有保障:山西省在恳谈会后,公开舆情方面仍在不断发声,大约每隔1-2月即会公开发言称在强化债券市场纪律,不允许出现一笔违约。
2、煤炭价格明年难以大幅回落:根据财联社消息,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煤炭价格机制,全面推进中长期合同,预计明年电煤将全部签订长协合同,未来将有进一步举措,保证市场供应,并避免煤炭市场价格再次出现非理性上涨和下跌。目前来看,若动力煤价格不跌至500元以内的区间,则行业不至于出现2015-16年一样的大幅亏损。
3、行业尾部风险可控:目前煤炭行业信用水平最尾部的五家企业分别是冀中能源、永煤、豫能化、郑煤、江西能源。这五家企业当前或是存量债券很少,或是自身问题已经接近化解完毕,综合来看,行业尾部爆雷带来的利差走扩风险比较可控。
4、非极端情况下,行业景气度与信用利差关系不大。由下图可见,当行业景气度极低且违约频发时,信用利差往往趋于大幅走扩。只要动力煤价格不跌入500元以下区间,煤炭行业信用利差往往不至于过度走扩。动力煤价格并不是煤炭行业信用利差的核心决定因素,明年煤炭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回落,但大概率不至于出现动力煤价格跌至15-16年那样的煤企亏损区间。
三、各行业景气度情况分析
(一)城投:盈利回暖,负债增速减缓三、各行业景气度情况分析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大幅提升。整体来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59%,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了15.39%,在疫情影响淡化后盈利情况整体表现良好,但与二季度单季同比呈下降态势,后劲略有不足。城投公司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2021年以来,监管从金融机构端加强城投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管理,2021Q3城投资产负债率与2019Q3相比增长率为7.43%,与2020Q3相比增长率仅为2.1%,明显呈现放缓趋势。
短期偿债能力同比下降。从行业内各公司货币资金/短期债务指标的中位数来看,2021Q3较2020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61%的公司该比例小于1,短期偿债能力略有不足。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出大幅减少。与盈利状况好转同步,2021Q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出较上年减少5000亿,主要是由于基建拉动需求不高,整体项目支出有限所致,同时筹资净现金流入也同比下降,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二)房地产:净利润承压,现金流较为紧张
净利润大幅下滑。从行业整体合计值来看,营业收入整体向下波动,净利润同比呈现大幅下滑的态势,比2020Q3下降了36.29%。盈利能力下降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如大范围的新房限价下地价/房价比上升,未来预计企业盈利能力可能继续存在一定压力。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2020年8月三条红线以来,地产行业开始去杠杆,2021Q3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3.05%,与房地产行业房企整体缩表的大势趋同。
短期偿债风险积聚。从行业内各公司货币资金/短期债务指标的中位数来看,2021Q3同比变化幅度不大,与2019Q3相比则下降了11.48%,考虑到货币资金科目中受限资金规模是稳定甚至上升的,企业可动用现金的降幅可能更大,短期偿债能力风险较大。
筹资能力下降,经营净现金流上升或系支出减少所致。2021Q3经营现金现金流为1202.74,同比大幅上升,或因土地市场疲软,房地产公司购地支出减少所致;同时,因金融机构对房企融资收紧,筹资净现金流几乎归零,较前两年有大幅下降,房地产现金流总体较为紧张。
(三)煤炭:各指标全面向好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大幅提升。年内煤价居高不下,国内煤企业绩普遍向好,在销量增加、销售价格上涨的情况下,2021Q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32%,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了89.70%;环比出现负增长与产能拉满及煤炭价格小幅回落有关,但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供需偏紧格局。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随着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煤企有充沛的现金流用于偿还负债,2021Q3资产负债率与2020Q3相比下降了0.21%,与2019Q3相比下降了4.04%,近两年去杠杆效果显著。 (三)煤炭:各指标全面向好
短期偿债能力同比改善。从行业内各公司货币资金/短期债务指标的中位数来看,随着业绩增长资金面改善,2021Q3较前两年呈上升态势,短期偿债能力上升。经营净现金流翻倍,筹资需求减弱。与盈利能力猛增同步,2021Q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较前两年实现了53.15%的增长,有利于为应对未来风险加厚资金储备,同时也挤压了一部分筹资需求,筹资净现金流整体为负且环比呈下降态势。
(四)钢铁:盈利大增,现金流改善
钢企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有大幅提升。受环保限产影响,钢铁产量受双控影响供给有限,7月起钢价持续上涨,叠加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钢企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呈强势上涨态势,营收增速达44.3%,净利润增速近200%。资产负债率环比同比均略有下降。受盈利向好影响,钢企资金面有所改善,资产增速超过负债增速,资产负债率环比下降3.39%,同比下降2.52%,长期偿债能力提升。
短期偿债能力波动较小。从行业内各公司货币资金/短期债务指标的中位数来看,2021Q3较2020年波动不大,考虑到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短期偿债能力充足。经营活动净现金盈余翻倍,筹资需求收缩。与盈利状况好转同步,2021Q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实现翻倍,说明钢企自身盈利能力大幅增加,整体资金质量向好且十分充足,这一点在筹资现金净现金大幅流出也可以得到印证。
四、2021年度评级调整复盘:上调主体数大幅减少,下调主体数大幅增加
(一)评级调整年度复盘
受评级行业监管趋严及疫情对企业盈利冲击的影响,2021年初至今,评级上调主体数大幅减少,评级下调主体数大幅增加,且评级下调主体数首次高于评级上调主体数。截至当前,2021年共有221家非金融债券发行主体被下调评级,相较于2020年增加85家;2021年评级上调主体有77家,相较于2020年减少194家。
分城投、产业主体来看,对比近两年主体评级调整可以发现:1、行业监管趋严下,城投主体上调评级较产业主体更为严格。2020年城投、产业主体评级调整主体数均超100家,而2021年城投主体评级上调数仅为产业主体的一半左右,城投、产业主体评级上调变化率分别为-83%、-56%;2、城投主体由以往的“评级上调多、下调少”向“评级上下调相对均衡”的趋势转变。2020年城投评级上调主体高达155家,而评级下调主体仅为20家,2021年城投评级上下调主体数分别为26家、57家,差距大幅缩小。3、产业主体为评级下调的主力军。由于城投主体具有地方国企与公益双重属性,外部支持较强,而产业主体股东背景相对较弱,且容易受疫情影响,利润下降较大,2020-2011年产业主体评级下调数分别为116家、164家,远高于城投。
(二)产业债评级下调行业分布
2021年,产业主体评级下调有164家,较去年增加48家。从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建筑装饰、综合等行业被评级下调数量最多。
房地产行业方面,今年以来房地产出台一系列收紧政策,主要包括:1、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2、严防经营贷违规流入;3、学区房降温;4、房产税稳步推进;5、银行对地产的融资限制;6、城市更新中防止大拆大建等等。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房企单月融资规模连续呈现同比下降趋势,融资环境不断恶化。同时,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大幅下降,下半年增速甚至由正转负。房企资金来源受到双杀,叠加行业内部风险事件频发,2021年出现了27家房企被评级下调。
建筑装饰行业方面,受下游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房企上游供应商盈利水平下滑甚至亏损,自身基本面恶化。2021年建筑装饰行业评级下调主体数为14家,仅次于房地产行业。
综合行业方面,2021年评级下调主体有14家,行业评级下调主体数较多,但评级调整共性因素较少,大多为个体因素所致。综合类企业主营业务繁杂,不同主体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辽宁国资、青海国资、泛海控股集团、中原资管、首创集团等等。
五、一级市场复盘回顾:信用债净融资规模几近腰斩
(一)信用债融资情况:与上年同期相比净融资规模几近腰斩
信用债净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减少。从发行情况看,2021年1-10月信用债发行规模10.28万亿元,环比增加1167.38亿元,略高于2020年同期;净融资规模16170.4亿元,环比减少17130.43亿元,因到期偿还集中,净融资规模与2020年同期相比几近腰斩。2021年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位于近7年以来中部水平。从信用债发行端的构成看,城投债占65%,位于7年来的最高值。具体看,2021年1-10月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加6993.79亿元,净融资规模则同比减少2286.31亿元。
(二)各区域城投债融资情况:两极分化加剧
2021年各区域城投债融资两极分化加剧。从净融资的绝对规模看,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江西等区域城投融资呈大规模净流入状态,而天津、云南、北京、辽宁和甘肃等区域则呈净流出状态,其中天津最为明显,净流8出1215亿元。从同比变化情况看,浙江、江苏和江西区域相对较受投资人青睐,上述区域城投债净融资同比分别增加1123亿元、468亿元和352亿元,居于前三。
(三)取消发行情况:2021年取消发行规模有所减少
取消发行方面,2021年取消发行集中于上半年,整体取消金额有所减少。截至11月9日,本年取消发行事件共568起,取消发行额共400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减少。其中一季度较为集中,共取消发行1883.92亿元,5月取消发行金额最少,为24亿元。从披露的取消发行原因上看,67起因市场波动较大而取消发行,13起为因有效申购未达到发行规模而撤销。
六、二级市场复盘回顾:信用利差整体收窄,两极分化加剧
(一)整体信用利差收窄,中低等级幅度更为明显
2021年以来,各期限和等级品种信用利差均有不同幅度收窄,中低等级收窄幅度整体更大。由于永煤违约事件的影响,整体信用利差在20年末持续走阔,并于21年初到达峰值,此后便震荡下行,其中1yAA品种下行幅度最大,达72BP,体现出今年以来信用债的热点策略方向就是“资质下沉”和“收短久期”。从分位数水平来看,高等级品种相较中低等级品种历史分位数水平更低,中短端均在10%水平以内;而中长端低等级品种历史分位数相对较高,位于80%水平以上。
(二)期限利差整体收窄,中长端更有配置价值
今年以来各期限品种间的期限利差整体走势分化。现阶段,期限利差仍处于高位,中长端信用债具有一定配置价值。具体来看,3y-1y利差方面,低等级收走阔26BP,1yAA性价比被动提升;而中高等级收窄7-20BP。5y-3y利差整体走阔,低等级品种均走阔幅度最大,达9BP,中低等级品种走阔1-6BP。从分位数水平来看,5y-3y的高等级和3y-1y的低等级期限利差已来到80%水平及以上,其他各品种期限利差则在50-60%分位数水平左右。
(三)等级利差走势分化,中高等级利差持续收窄
今年以来等级利差走势相对分化。具体来看,中高等级信用利差均收窄,幅度20-40BP之间;而中低等级利差变动幅度相对分化,1y等级利差收窄25BP,3y和5y则收窄20-28BP。历史分位数方面,AA /AAA等级利差处于相对较低历史分位数水平,均在历史10%及以内水平;3/5y中低等级品种则处于历史90%以上的较高分位数水平,反映出市场对中长久期低等级品种规避情绪仍在。
(四)城投利差整体收窄,中长端品种值得关注
今年城投利差整体收窄,中低等级品种收窄幅度相对较大。具体看,1yAA(2)品种收窄幅度最大,达93BP,中短端品种中其余各品种则收窄30-60BP左右;长端品种利差收窄幅度相对较小,10-25BP左右,体现出市场对长久期品种仍不看好。分位水平看,短端品种历史分位数已接近最低点,均在5%以内,性价比不高,中长端则相对较高,具备配置价值。
(五)城投区域利差走势涨跌不一,分化加剧
今年以来各省城投利差走势分化,区域分化加剧,部分区域如云南、贵州、天津和黑龙江等利差走阔幅度明显,均超过100BP,而福建、江苏、安徽等地区则由于机构扎堆,利差收窄幅度均超过50BP,三省城投利差历史分位数均已来到10%水平以内。
(六)除中长期低等级品种外,地产信用利差整体收窄
地产债利差今年以来除中长期低等级品种外整体呈收窄趋势,且短端品种收窄幅度相对更大。具体看,短端品种,AA 收窄幅度最大,达38BP;中长端品种除5yAA 外收窄幅度在10-30BP左右。分位水平看,地产债短端品种信用利差历史分位数水平较低,均在20%以上,而中长端低等级品种历史分位数水平相对较高,已来到历史最大值,有一定机会空间。
(七)除中长端低等级品种外,煤炭信用利差整体收窄
煤炭债整体利差走势与地产债一致,除中长端低等级品种外整体收窄。具体看,短端品种中AA收窄幅度最大,达102BP,中长端品种中AA 品种收窄幅度较大,为63BP;中长端低等级品种分别走阔60BP和94BP。分位数方面,3y和5y低等级品种历史分位数已接近历史最高点,其中品种均在50%以内,其中5yAAA品种历史分位数相对较高,存在一定机会。
(八)钢铁债各品种利差均收窄,中长端低等级或存在机会
钢铁债利差整体收窄,低等级品种收窄幅度最大。具体看,3yAA等级收窄幅度最大,达106BP,1y/5y低等级品种收窄91-92BP。短端各品种和中端除AA以外各品种信用利差经过此轮收窄来到历史5%分位数水平以上,性价比已压缩至较低水平,5yAAA-品种相对而言性价比较高,分位数来到22%水平,中长端低等级品种信用利差分位数则较高,处于历史40%以上水平。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11月17日发布的报告《不破不立,分道扬镳——2022年信用债年度策略报告》
本文源自华创债券论坛